一米地层浓缩一万年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水稻田稻作聚落

稻米不仅是人类日常最重要的主食之一,还是中国南方诸多文明形成的根基。上山文化所在的金衢盆地是重要的稻作农业的发源地。上山文化大家族之一的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水稻田。

这些黑色的小颗粒,是距今9000多年的炭化稻米。植物考古工作者王冰言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它们的粒型变化,每一粒米的“高矮胖瘦”都是重要的信息。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王冰言介绍:“现代野生稻的形态特征比较干瘪,趋于瘦长,然而遗址里发现的水稻,它的宽度已经开始增加了,形态更饱满一些,说明在上山文化时期,水稻不是纯野生的状态,应该已经是栽培水稻了。”

这一粒炭化稻米发现于上山文化大家族里的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距今约9000年多年。虽然有些残缺,但它仍保留了驯化的特征。“我们一直讲上山文化时期水稻已经走到了驯化阶段,但我们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它的稻田。”皇朝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张森表示。

2021年考古队员在衢州开展考古前置调查时,发现了两处台地和一些陶片。经过三年发掘,皇朝墩遗址,这个距今约9300年-8000年,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上山文化中晚期至跨湖桥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展露在世人眼前。考古人员在遗址附近勘探了两平方公里后,获得了意外的发现。“遗址周边除了环壕以外,它还存在第二个低洼区域。突然在遗址周边钻孔下去到两米多,它还不是生土,它还是看起来比较像沼泽或者说像淤泥一样的土。”张森表示。

考古队员取了些土样,放进小水桶里反复淘洗,晾晒阴干,这是植物考古工作中常见的浮选法,目的是筛选出那些无意间碰到火而留下来的炭化植物遗存。“它的原理就是植物炭化之后,比重会轻于水,那么它泡到水里之后,这些轻的东西就会浮在水的表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孙青丽介绍。

这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炭化植物遗存被送进实验室。称量,添加试剂,超声清洗,分散土样,抽取杂质,烘干,扫描拍照。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后,研究人员有了惊喜的发现。“它里面的水稻植硅体的密度是比较高的,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张森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郑云飞表示:“不仅仅是土壤中的含量多,而且很多钻孔里面都有水稻植硅体。我们推测可能在遗址的周围,遗址的环壕的外侧存在着当时人们耕种的水稻田。”

张森表示:“这片植硅体密集的区域,从它的年代来看的话,和遗址的主体年代是相似的或者相同的。在遗址生活的时候,这片稻田区也一直有人在使用。”

这是上山文化中晚期至跨湖桥文化时期首次发现的水稻田,也是迄今世界发现年代最早的水稻田,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紧挨着环壕聚落的东侧。“其实和我们现在的村庄也很像。现在村庄我们看到房子是他生活的区域,然后外面有一些水渠大概分割了一下,也可能有一个排水的设施,外面是他的农田。”张森说。

紧邻稻田的聚落整体呈“葫芦”形结构,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相当于东侧稻田面积的三倍。

张森认为:“以前我们对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想象或者早中期的想象,它还是以狩猎采集社会为主,现在通过我们对于皇朝墩遗址,对于上山中晚期水稻田的揭露,水稻在当时的生活中不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它可能是占主要的、供养整个生活的东西。”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蒋乐平表示:“环壕内部是村落,环壕的外面有水稻田的分布,水稻田的面积,它的分布面积,它能够获得的产量,对当时的人口规模、村落规模有一些推导作用。”

9000年前的稻田隐藏在这处解剖的地层里。4楼住着距今约2000年前的汉代人,5楼是跨度5000多年的间隔层,6楼就是“稻田”所在的位置。植物考古学家从遗留下来的小穗轴的形态判断,这片稻田很可能是栽培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表示:“上山文化稻作遗存的研究揭示的,到上山文化中晚期的时候,也就是9000年前后,实际上已经是进入了驯化快要完成的阶段了,就是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我们浮选出来的稻米,都是属于驯化类型的。也就是说,如果说我们要完成一个驯化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的话,它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

考古人员在环壕聚落和古河道之间发现了一片距今4万年前的水塘,一条人工挖掘的排水沟将水塘与环壕连接起来。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水塘还有疑似野生稻的小穗轴,说明这里可能是野生稻的分布区,这也可能是吸引上山先民来这里定居的重要因素。

秦岭表示:“对水的管理的能力是产生水稻田的前提条件或者是基本前提。古代的人可能在自然的河岸边,最早开始试着管理或者利用稻属资源,所以我们有这样的一些环壕,使我们知道在上山阶段人具备了这样的技术能力,我能管理水,下一步你才能去论证它可能有这样的水田。”

环壕、台地、稻田、水塘、河道、排水沟,构成了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的生活景观。可以想象,9000年前的先民依水而居,在水塘边采集,在稻田里耕作,等待秧苗的成熟、抽穗,开始了稳定的定居生活。

“以往像桥头遗址也好,下汤遗址也好,我们能够发现一些跟稻作有关的材料,但是我们仍然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人对稻属植物资源的利用,可以从它的生长环境,从生产的机制到消费的机制,要留待皇朝墩这样的遗址的新发现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秦岭说。

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的一粒炭化稻米,距今9000多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米。那时,人类开始了定居。

距离上山遗址130公里的浙江杭州良渚遗址,距今5000多年,共出土了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先民们发明了成套的农耕工具,组织兴建了大型水利工程,大规模种植水稻,每亩的产量可达140公斤。

秦岭表示:“一般来说,稻作的比例在定居社会中是稳步提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食谱反而变得单一了,集中在利用农业生产的产品,而不像早期的社会,稻子只是整个生业经济中的一个部分,等于从辅食变成主食的这样一个过程。”

如今的衢州,稻香依旧。这种穿越万年的农作物,养育了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时至今日,中国不仅是最大的水稻生产国,也是水稻培育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蒋乐平表示:“我经常说上山人是一万年前的袁隆平,当时上山人也可以说是慧眼独具,把水稻作为一种粮食资源,在众多的野生植物里面给它挑出来进行培育,这也是体现了上山人的聪明智慧。”

“一米的地层里面浓缩了一万年。在这边生活的人们,或者先民们、农人们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看着水稻从幼芽,成长,收获,确实会有一些感触,还是先民们太伟大了,我们这片土地太美好了,我们才能让中华文明一直走到现在。”张森说。

THE END
1.小学生爱国知识竞赛(通用9篇)12、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 13、被称为我国“国球”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乒乓球。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话。 15、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本医学名著叫《本草纲目》。 16、领导广东的禁烟运动,并下令在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wr6u66i.html
2.大米是谁发明出来的爱问知识人应该说是发现,而不是发明。应该是大约1万年的中国祖先们首先发现了水稻。稻米,俗称大米。有关稻的起https://iask.sina.com.cn/b/newrixabc08vrl.html
3.广西是世界水稻起源地,16000多年前曾出现稻类遗迹广西:世界水稻起源地 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 人类祖先最早驯化水稻,是在哪里? 随着我国首部以“稻作文化”为题材 呈现广西“那文化”的 26集动画连续剧《那世纪》播出 终于揭开了野生水稻的神秘面纱 “那”在壮侗民族中,意为“稻田”。 在2012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课题组以广西南宁市隆安县等地的https://gxltmyjt.com/newsinfo/2226311.html
4.水稻的起源和历史《水稻是谁发明的?阅读这些让你迅速了解水稻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在半坡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保存了几年的水稻种子,这也佐证了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水稻是谁发明的呢?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探索一下吧!水稻的发明 水稻在中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水稻https://hr.gan-ren.com/hc/rexhxrxrecxmfencnxs.htm
5.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是哪个起源于哪里在现代,中国科学家群体对水稻科研做出了全球罕见的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院士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农民胡代书发明越年再生稻等等。 2水稻的生长周期 早熟品种,生长周期通常为60-90天左右,晚熟品种,生长周期通常为210-240天左右。水稻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多,苗期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http://m.gaosan.com/gaokao/417173.html
6.十大经典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科学家的励志故事精选→MAIGOO生活榜爱迪生发明电灯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 钱学森航天成就 诺贝尔研究火药 贝尔发明电话 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牛顿煮怀表 袁隆平研发水稻 阿基米德测皇冠 泰勒斯量金字塔 祖冲之和圆周率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背后 爱迪生发明电灯 爱迪生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对社会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早在https://www.maigoo.com/top/422230.html
7.杂交水稻理论的起源,成熟与推广草稿至此,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突破了日本人无法实现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完成了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的最后一步,选配出强优势组合。1976年在洞庭湖区大力推广第一个得到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1981年荣获中国第一个国家发明特等奖,获奖人排名为:袁隆平、颜龙安、https://www.jianshu.com/p/012f3101a6b0
8.科学网—食文化漫谈:米饭简史1.1稻米的起源 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14000年到18000年。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遗物主要为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及大量的动物遗核,呈现出由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面貌。出土了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刷新了人类最早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339800.html
9.打印王渝生:当代科技发展的态势和前瞻四大模型就是我们20世纪中的四大发现,然后20世纪还有六大发明,我们科学讲发现,技术就讲发明。有哪六大技术发明呢? 1.核技术 第一叫做核技术,1995年爱因斯坦有了职能相当关系式,后来核技术的成功是在1945年原子弹爆炸,然后1952年氢弹爆炸,然后1954年核电站建成,这就是20世纪的一门崭新的核技术。 http://app.71.cn/print.php?contentid=708428
10.公民科学素质8、恐龙的灭绝与人类的起源相隔多久? 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支配着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而人类诞生于500万年前,也就是说人类的起源与恐龙的灭绝相隔了6000万年。 9、含放射性物质的牛奶经过煮沸后对人体是否有害? 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