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术之祖师:杨筠松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也称为“杨救贫”。古窦州(今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人。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卒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风水术之祖师:杨筠松,欢迎大家阅读。

人物介绍

杨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

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杨筠松,字叔茂,号玄赤,世称救贫仙人,唐代堪舆大师。

杨筠松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三月初八日,窦州人(今广东高州人)。江西堪舆形法理论祖师。其父亲杨淑贤生三子:长子筠翌,次子筠宾,三子筠松。

筠松幼年聪颖过人,学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后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广明中(880年),黄巢破京城,筠松离京出走,先入昆仑山,后到虔州(江西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民间称救贫先生。

留虔州期间,在崇贤里黄禅寺遇曾文辿,邂逅于方丈之内,唔谈中,曾文辿被其非凡的风水学识所倾倒,遂拜筠松为师,朝夕跟随,竭尽弟子之礼。

后随师云游山川,寻龙捉脉,得杨筠松悉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曾文辿遂渐通堪舆之道,成为杨筠松第一个高徒。

杨筠松口授其徒曾文辿操笔著述。又著新水经。天下万书唯《青囊经》至上,至元朝刘秉忠注玉尺经天机配合杨公天星理气。杨公传曾文辿刘江东胡矮仙李华。曾文辿传廖禹刘江东传谭文谟,谭文谟十八世孙谭宽传刘基。

老曾又传十八世。至清初李青云,郑松山及徐守贞在闽浙戆区域较为出名。李青云,乃江西抚州府人氏,李邦寻之子,自小精通经书吏。十七岁擢进士受知奖南州。

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土色,后因故逃奔闽泉州林家入赘为婿,后投耿精忠耿王为参军与守贞仝事。后耿王兵败逃入山中在李家山十二年,有扦李氏一穴后因富贵足南宋垟为师长。又扦数穴儿孙发达皆由此也。康熙乙未封君仝处蒲川十余载。与诸名士同游,日走名山寻穴夜画图自记。

后至南坪扦柏林祖墓又扦大坑内李一穴其余不能书述又至平阳江南夏口吴氏出水莲花又至北港大溪边并塔边等地扦黄李池施数穴皆成巨族,年高八十终。

郑松山先生人称虱子郑,与李相遇,换览其书,念其才不亚于李。二师合二为一李先夙道骨郑青夙合为《青夙道骨》。

郑衣冠不整嗜酒妄谈,众名士虽深信也难为言尔。晚年在平阳桥墩大王沙村张顺家安度并卒于张家,张以父礼事之。郑以李郑合著《青夙道骨》增张并其生所学教之。由此张顺先生当时名闻浙闽地区。

张家传承八代至共和初年其后人赠教于平阳青街李公。李为当时该地区高手,断坟宅如亲眼所见。至新世纪李由于自己年迈,其后代无人学习此绝学怕失传于世,后赠于苍南吕青云,并言传身教数年。徐守贞乃福州人明朝举孝廉耿精忠为军师。

耿王兵败逃至平阳南港入赘许家故改名许进同游四方以论三元气运而扦积善人家用之富贵,凶暴之家用之败绝。

浙江一支由此传承。廖瑀、范越风、厉伯绍、刘淼、叶七、邵庭监等先后投入其门下学艺,均成为著名的堪舆大家。杨筠松抛弃方位本身既有吉凶的信条,因地制宜,因形选择,观察来龙去脉,追求优美意境,特别看重分析地表、地势、地物、地气、土壤及方向,尽可能使宅基位于山灵水秀之处,逐渐演化发展,形成风水“形法理论”,“峦头之法”。

形法理论“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辿、赖大有、谢子逸辈,其说为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1],故又名赣派风水。形成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考察山水、踏勘地形的四个程式。近现代而至当代的风水学者,都践行杨筠松的风水理论,尊他为中国堪舆祖师。

杨筠松著作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其著述为后世风水家所推崇。

唐光化三年(900年)三月初九日,杨筠松病逝于虔州,终年67岁,葬于虔州于都寒信峡药口坝。

人物著作

杨筠松著有《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龙脉经》、《二十四山》、《画夹图》、《四大穴法》、《立锥赋》、《拔砂图》、《胎腹经》、《望龙经》、《十二杖法》、《葬法倒杖》、《金刚钻》、《三十六龙》等书;《总索》又名《黍米珠歌》其书出自杨筠松秘授曾(文辿)、刘(江东)、胡(矮仙)、丰(曲脚)四徒之《金国经了谭教家》演其义而著出,坊本多种择善者录之。刘江东即刘七碗,号江东,江西于都人,传次子刘颖及女婿谭文谟。谭,二十八世孙敦素;以子尚幼,恐失传,授孙婿刘基,信木有刘基之《跋》。

风水对联

自然山水好风水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文化意义

杨筠松风水理论,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思想。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为上,强调因地制宜、因龙择穴。杨公风水理论著作《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人子须知》、《四大穴法》、《拔砂图》、《胎腹经》、《望龙经》等著作传世,给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遗产。杨公风水术承继了晋代郭璞“乘生气”的堪舆学精髓,强调龙、水、向三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气方面注重龙气和堂气的配合,以七十二龙乘龙气为核心,乘龙气者为吉,乘旺盛的龙气者为大吉,不能乘龙气者为凶,破坏龙气者为大凶。阴阳宅的吉凶,决定于对内能不能乘得旺盛的龙之生气,对外能不能合理接纳堂局之气。杨公风水术认为,龙气要配合阴阳宅的“坐山”,而来去之水要配合阴阳宅的“朝向”,这也是杨公风水理论的主要法则。杨救贫在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定居期间,著书立说,授徒传艺,建宅修墓,使地理堪舆文化流传于世,供后人学习研究。

杨救贫传承的风水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在风水的实践过程中,建筑是体现风水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牌楼、桥梁、庙宇、宗祠、住宅及坟墓以及皇宫丘陵都烙有风水文化的痕迹历代杨公风水的弟子正是这种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如曾文辿、廖三传、廖金精、等堪舆名流均是杨救贫的真传弟子。其后,堪舆学在赣南广为传播,明代出了廖均卿、曾从政、廖文政等风水国师都是继续杨公的风水学术,世代相传至今。杨筠松被尊称为中国风水术之祖师,杨公风水也就成了赣南客家文化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赣南也就成了中国堪舆学的故乡和发源地。凡得到杨公真传的历代堪舆师大多技艺精湛。杨公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坟、古墓历经千年而不衰。不但赣南,在广东、福建、广西等各省的许多望族的族簿上都记载了他们的名字。历史是最好的证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杨公风水术是中国堪舆学的主流和旗帜。杨救贫的堪舆活动,使堪舆文化迅速传播,大量的建筑实践,使杨公风水在无意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THE END
1.风水的起源与历史发展风水学的产生有证可靠是起源于原始社会,风水的历史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历程中也同样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风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历史特点,本篇文章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风水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 一、应用雏形于原始人类时期 原始人类的生存以狩猎、捕鱼和野采为生,原始人类选择群聚的地方是要具备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22/12/42177507_1032604573.shtml
2.中国风水术:历史理论与现代审视——顶端新闻风水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神秘色彩的一部分,其源远流长,涵盖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从远古时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初步选择,到逐渐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再到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批判与发展,风水术始终与中国人的生活及文化观念紧密相连。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风水术的起源、发展、理论基石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局限,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D5CD4B148B84A74B4679430CF9353
3.环境道学之《风水入门讲义》道学支柱之自然环境道学风水学有时还叫地理风水或简称地理学,很早以前还有称其为青乌、青乌术的等等。 二、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https://www.dadaojiayuan.com/ddjy_71/622.html
4.手诊的发展历史起源(一)手诊的发展历史、起源(一) 手诊的发展历史总的来说可以用“古今中外,源远流长”八个字概括。国内发展史:早在《汉书·艺文志》方技类中有“医、卜、星、相”的记载,当时所相的是以面相为主,而手相为辅的。《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关于望诊的记载,主要论述了如何望色诊病。http://www.sanz35.com/h-nd-571.html
5.川剧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川剧历史起源川剧流派介绍→MAIGOO知识摘要: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川剧的艺术特点以及川剧的历史起源,一起来看看吧! https://www.maigoo.com/goomai/183952.html
6.英德未葬风水宝地(赖布衣的风水作品)英德这里有一块称为"罗裙晒日"风水宝地! 3、风水的历史起源和演变 赣南风水术四大祖师(江西于都风水大师),在堪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杨救贫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伅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体派。 https://www.16757.com/ysh/fengshui/3741.html
7.三僚风水: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村,这个风水文化源远流长的古老村落,不仅是杨公派风水的发源地,更是孕育出二十四位国师的风水宝地。历史上,历代帝王曾多次从这里召请钦天监博士大师,其中三十六位被委以重任,此外还有七十二位知名的风水名家和明师,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https://www.jianshu.com/p/ae7063ccea86
8.科学网—风水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益福堂的个人理解,中国的风水学主要有下面十种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统筹兼顾的。 一:观天。宇宙星体对人的作用。 古人十分注重太阳月亮星宿对人类的影响,在风水上主要表现在采光、立向、选日方面。 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277134
9.中国风水是怎么起源的,有什么理论依据国易堂APP1976年以前除了几个学者用简单假设之外。很少有人打算考证风水的起源。一些学者的风水起源假设,仅只是在文章或著作的前言当中有所表述。尹于1976年在分析风水的主要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假设,今综述如下: 1中国风水是由居住在具有各种各样地形的山脉、丘陵地带的人们所发展起来的。这一假设是以山脉和丘陵在风水中的重要https://guoyitangapp.com/found/12368.html
10.烧钱祭灵:中国人烧纸钱的历史起源和文化伦理—新京报今天是七月半,中国人特有的“中元节”。今晚你可能在街头巷尾遇到烧纸钱祭奠亡灵的群体。烧纸钱的历史起源是怎样的呢?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这种风俗的?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柏桦,在《烧纸钱》中考察了中国人烧纸钱的文化逻辑和信仰伦理。 作者丨柏桦,译者丨袁剑、刘玺鸿 https://www.bjnews.com.cn/culture/2019/08/15/61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