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材必考知识点(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中国古代史始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重点叙述5000多年中华文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两条基本线索:(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强化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两段民族大交融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三次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

四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

(1)秦朝: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2)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3)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4)元朝:结束唐末以来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结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朝代歌明的演进,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2.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3.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4.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5.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时空线索】

【中外比较】

【阶段特征】

1.政治:中国进入原始社会,并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

2.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并不断的发展,原始农耕文化产生,成为向文明过渡的里程碑。

3.关键词索:

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知识结构】

【考点梳理】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学会使用火,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

6.地位意义: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易错提醒】

1.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火,但北京人不仅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这是北京人进步的.

地方。山顶洞人则更进一步,会人工取火。

2.化石、遗址、遗迹是研究早期人类的主要依据。获得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

一手资料应该通过考古发掘。

3.是否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另外,直立行走对人类进化有重大意义。

4.劳动在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2.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

5.历史: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1)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良渚遗址和陶寺都城遗址)。

2)国家的产生是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

3).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代表: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

4).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都能够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制造的最具特色的是黑陶,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贡献(神农氏)

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会炼铜,发明了弓箭。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条件是有贤能的人。

2.大禹治水:治理黄河,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3.治水的方法: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流。

1.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未证实者为传说。史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都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极有价值的内容。

2.炎黄联盟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华夏族,汉朝以后称为汉族。

3.禅让制实质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1.为什么说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用火烧烤食物吃熟食,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用火防寒,增强了人类对抗寒冷的能力;用火

照明,改善了人类的居住条件;用火驱兽,增强了人类的自卫能力。总之,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的建筑不同的原因。

主要是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半坡地处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黄土高原,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半地穴式房屋有助于保温,坚固利于防风。

3.干栏式房屋与半地穴式房屋的出现说明原始农耕时代人们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出现这样的生活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房屋的出现说明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不再四处迁徙,居无定所。

(2)根本原因:出现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出现。农业不同于畜牧业和狩猎等,它是不可移动的,所以原始居民们需要固定生活在一个地方,管理农业。

4.史料

A、概念: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依据,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

B、史料的分类

(1)实物史料: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

(2)文献史料:史书、传记、文献等;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①口传史料(如远古时期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②口述史料: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D、史料价值:

(1)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如实物史料、原始图片等。

(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例如口述史料、研究著作。

5.历史年代计算——2022版课标教学提示

天干地支纪年①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组合,每增加一年,天干和地支各向后推一位,每60年一个轮回。如1898年是戊戌年,2018年是戊戌年。

②初中历史重大干支纪年事件: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丑条约》签订(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

年号纪年①汉武帝首创用年号纪年。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定年号为“建元”,这一年是“建元元年”。②后来历代新皇帝即位后,都要确定年号。一个皇帝用多少个年号并没有定制。如汉武帝有多个年号。到明清时,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基本只用一个年号,如洪武帝、永乐帝、顺治帝、雍正帝、乾隆帝。

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法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把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以前,称公元前XX年;公元元年以后,称公元XX年。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这一纪年方法。

公元纪年换算世纪、年代100年为一个世纪,将公元纪年换算为世纪、年代时,纪年百位数字加1,纪年十位上的数字称为年代。示例: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20年代,1949年属于20世纪40年代。

公元纪年换算世纪前期与后期

公元元年后纪年的1—50年为该世纪前期,51—100年为该世纪后期;公元元年前纪年则恰恰相反,51—100年为前期,1—50年为后期。

示例1:公元1640年是公元17世纪前期,公元1776年是公元18世纪后期。

示例2:公元前260年是公元前3世纪前期,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后期。

(2)不跨公元元年:同为公元前或同为公元后,数字大的纪年直接减去数字小的纪年。示例: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即2019-1949=70

民国纪年

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由中华民国政府颁布,标记时称作中华民国××年,简称民国××年。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故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民国纪年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相差1911年,即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示例:1936年是民国多少年即1936-1911=25

【史料实证】

史料1: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子等。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地区。

史料2:河姆渡与半坡居民的房屋

【解读】:(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墙壁厚实,冬暖夏凉,是北方建筑的雏形;(2)干栏式房屋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3)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家国情怀】清明节举行黄帝陵祭祖大典的现实意义。

(1)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尊祖敬宗的民族感情以及整个中华民族追根溯源的文化认同。

(2)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爱国情感,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

1.禅让制的实质和表现。

(1)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表现:①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②首领没有特权。③当选的部落联盟首领要具有高尚的品质。

2.史实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期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其中有神话的成分,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2)区别:史实是完全存在的客观事实,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传说则有可能发生过,也有可能没发生过。

…………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为您解决烦忧-24小时在线专业服务

江苏教学资源网,专注于为江苏中小学生提供中小学电子课本下载、PPT课件下载,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资料下载、试卷真题下载、知识点总结及名师教学视频等辅导资料下载。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水稻田考古演(原标题: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来源:视频综合) 2024年5月2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家团队的论文。 研究告诉我们,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这条证据链,在长江下游地区钱塘江流域找到了。这粒米,走过了漫长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KQDUE8C000189FH.html
2.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英明广播,技能,1,、吃草,技能,2,、打仗,炎黄子孙传说,五帝,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孙曾孙子部落强大领土广阔品德高尚禅让,9,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优质ppt课件,10,二、部落到国家,(二)夏朝:,建立者:禹,时间: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中心:河南西部和山西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41976574.html
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共42张PPT)2024科目历史 更新时间2024-08-05 17:48:47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探源中华文明 寻根华夏先祖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生产力 生产关系 https://mip.21cnjy.com/P/20984789.html
4.韩建业:8000年前古人观象授时,中华文明起源迈出第一步正在主持“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甘肃庆阳南佐遗址考古发掘的韩建业,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他提出了中华文明“一元多支一体”的鲜明观点。日前,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明德学堂2022年秋季首期讲座中,他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为题,在110分钟内描述了上古8000年到4000年期间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历程,展示了中华民族崇尚http://wenhui.whb.cn/zhuzhan/jtxw/20220922/486926.html
5.水稻的起源和历史水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亚洲的东南部地区。水稻的起源和历史 水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农作物,它的驯化和栽培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根据考古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水稻的起源中心被认为是亚洲的东南部地区,特别是现今的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和珠江流域地区。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古代农民通过选择和培育,逐渐发展出了https://hr.gan-ren.com/hc/rexhxrxrecxmfencnxs.htm
6.世界稻作历史水稻的起源与传播关于水稻的起源和传播争论已久,它起源的准确时间和地点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水稻进化过程中的驯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已知的最早非洲栽培稻,考古学家认为起源于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亚,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亚洲栽培稻要比非洲稻早得多,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认为印度是亚洲稻的起源中心,印度曾发现过公元http://www.pjrice.com/index.php?ac=article&at=list&tid=114
7.史前:中华文明的起源.ppt人口增长 资源紧张 定居农业 掠夺战争 河北邯郸龙山文化被剥去头皮的人头骨和刀砍痕 军事民主制 三、中国文明时代的起源 1、从氏族到国家(国家形成途径) · 战争、 治水和祭祀等公共事务治理 中国古代史 谢乃和 第1讲 史前:中国文明的起源 目录 一、中国远古祖先的起源 二、中国远古农业的起源 三、中国文明时代的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8/0827/8117140107001121.shtm
8.亚洲拥有7000多年的水稻栽培历史,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水稻故乡,是世界水稻亚洲拥有7000多年的水稻栽培历史,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水稻故乡,是世界水稻栽培起源地之一。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1:水稻喜高温、多湿的环境,其幼苗发芽最低温度https://www.jyeoo.com/shiti/ed57ed10-9b15-4159-5826-f4c4f25457ed
9.10个文博提案建议浙江文物工作将在11方面发力河南发现570座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近年来,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装备和考古队伍不断壮大,在科技考古、多学科交叉考古、边疆考古、申报世界遗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青海是中原通往南亚、西亚的重要廊道,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承担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Y4NjY2OTSD35dosHbOcw.html
10.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件PPT麦克PPT网提供各类精美实用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件PPT,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件PPT模板,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件PPT素材及相关场景PPT模板下载,另有多种风格供您选择,如:手绘,水彩,特效动画,科技,简约,通用风格等,更多缅怀“杂交水稻之父”https://www.mikeppt.com/sou-ppt/9odm1p7d2xp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