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情导入
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
1、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2、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3、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二、整体感知,探究课文
(一)、解题,多媒体展示作家作品。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二)、预习检测(多媒体分步展示生字、词语。)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鲲(kūn)鹏蓬蒿(pénghāo)狼藉(jī)咫尺(zhǐ)
深邃(suì)混淆(xiáo)相形见绌(chù)
2、词语解释。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阅读课文,探究解答
(师生角色互换,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向学生进行请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屏幕所展示的问题,依次进行解答。
(多媒体逐步展示下列问题。)
(1)、对待自然,人类常抱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对待自然,人类常抱有对立的态度。
(2)、针对这样的观点态度,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个词语。
明确:自不量力。
(3)、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请根据提示,找出相应的根据。
从二者关系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二者智慧的高低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宇宙已有200亿年历史,人类知识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的智慧是大海,而人类的智慧只是一个小水滴。
(4)、作者认为我们人类应对自然持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敬畏自然。
(5)本文由人们常持的态度,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据,最后得出了结论,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道理的(运用多媒体动画,以点击关键词的形式,突出“态度”、“评价”、“根据”、“认为”等词语,顺势得出本文的论证手法。)
明确:层层深入。
三、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美句赏读
在本文中,有许多句子,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给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修辞、含义等方面的点拨,并板书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反问等。)
示例:
(1)、“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
明确:“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无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作者将人类和大自然进行对比,生动的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2)、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3)、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明确: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4)、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明确: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5)、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明确: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二)难句对话
请同学画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采用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A、B两组,一组提出自己的疑问,另一组做出解答,进行积分竞赛,答案让对方同学满意者得分。这样就将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和对问题的解答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示例:1、“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四、领悟内涵,质疑反思
1、选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学生正确回答后,齐读,以加深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2、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有人认为敬畏自然就是把自然奉为神灵,满怀虔诚,任其发展。对于这样的观点,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得出人们对待自然的正确做法并板书: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设计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敬畏”的含义,归纳作者的观点。
教师相机启发或引导:
(1)、如果说至今人类的成就(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真的有这样的目的吗
……
(设计说明:“敬畏自然”的内涵,无疑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问题,我在这一环节中,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从不同角度设置题目,让学生在对题目的思考中,对这一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五、拓展探究,联通生活
关于“人与自然”的问题,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我们理解了作者的观点:人应该敬畏自然,把自然界中的万物当成兄弟,平等对待。可是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的吗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如何请联系你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案例和其他资料,谈谈你的体会和意见。
(分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设计说明:“联通生活”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链接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六、结束语
同学们,课文结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我们也要向全世界大声疾呼:“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有句俗语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你,为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积极行动起来吧!
七、作业布置
如果你是“敬畏自然”活动的形象代言人,你准备发起哪些活动来扩大影响,提高大家对敬畏自然的正确认识请拟写一份可行的活动计划。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适度开发
合理利用
对比拟人反问
教学反思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探究教材的任务交给了学生,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在探究、讨论中解决;并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的研读文本的积极性在教师的请教中激发出来。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告诉同学们:“大家朗读课文后,就将作为一名研究自然问题的专家,来接受我的采访,希望大家的回答能让我解开心头的谜团啊!”这样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在感知和研读课文时,无疑会更加认真和细致;在讲述本文语句蕴含的哲理、运用的修辞手法等问题时,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讲解,不仅会让课堂显得枯燥乏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于是我又采用让学生说的方法,让他们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然后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实现让学生在探究互动中有所收获的目的。
一、说教材,说学生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特点
《敬畏自然》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也还没有进行过对宇宙的思考,所以,在教学中要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又兼有学理性的,转化成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立论,论证等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这篇,只能给以科学思维情感上的关照,使其获得一定的`现代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三)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
(一)本课以引导、分析、启发、探究、比较阅读为主要教法,辅以多媒体,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主要观点,在一定情景下进行读、写、听、说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辩论等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图片、画面、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2、讨论点拨法。
3、比较阅读法。
4、辩论法。以小组方式展开辩驳,加深对的理解,树立环保意识。
5、句子赏析法。
6、仿写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哪些表现自然智慧,哪些表现人类智慧,并思考问题:人类智慧和自然智慧哪个更伟大?学生保留观点,一起看作者严春友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导入新课。
2、整体阅读,感悟两种智慧,在文中让学生画出哪些句子是自然智慧,哪些句子是人类智慧,并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感情倾向,用四个字来概括,概括出标题——敬畏自然。
4、让学生在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大声读出来,而且要阐明自己喜欢的理由,让学生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上进行句子分析。在此,给学生重温部分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5、作者能用这五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那么学生能不能用至少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锻炼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6、学生大多都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情感后,我接着问:难道我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吗?学生整合这节课的观点: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合理改造、和谐相处。
7、最后回顾整节课收获,不仅学习了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还学习到了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
【教学目标】
1、重点:
⑴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⑵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
2、难点:
⑴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⑵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课时】
1课时。
一、导入课文
人类的发展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同大自然的斗争史。过去人们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而本文的作者却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作者提出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呢我们走进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注音:蓬蒿()咫尺()美味佳肴()
写字:狼jí()相形见chù()精美绝lún()
解词:相形见绌自不量力
2、圈点勾画每段关键语句。(每组派一代表发言)
(最后一段朗读;“敬畏”的含义)
4、作者提出“敬畏自然”的用意何在(结合课件)
三、重点句子研读赏析
1、质疑探究:
⑴自主质疑:
每位同学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有价值的能解决的问题,一个有价值但不能解决的问题。
⑵合作探究:
能解决的问题相互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⑶全班交流探究:
每一组汇报一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班探究。
⑷学法指导:
有价值的问题是指这个问题指向主题;联系上下文理解疑难句;联系生活体验理解疑难句。
2、精彩语句欣赏:
(引导学生从哲理、修辞、句式方面来谈,)
3、思想交锋,辨证看问题:
(朗读情感高潮部分导入)
“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与“敬畏自然”相矛盾吗,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4、体验反思: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蓝天白云、清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绿色家园中,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们就行动吧!每个小组利用这个周末搞一次环境调查或开展一次环境保护的活动。在活动之前,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并提出一个行动口号。
5、练习:
撰写活动方案,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板书】
层人类入无知的小孩“天人合一”
层相比人类的智慧相形见绌敬畏自然──
推人类智慧只是一种形态和谐发展
进宇宙是一个生命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了解反问句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亲近、敬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思想目标: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的含义。
二、走进课堂:
三、走进文本:
什么是“自然”,什么叫“敬畏”?
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自然是万事万物的统称。敬畏是既敬重又畏惧之意。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四、解构文本:
结构图(略)
五、品味文本:
请品味以下既形象,又富有哲理的语句。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赏析:这句话使用了反问与比喻的修辞,既加强了语气,发人深省,又生动形象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其实就是自取灭亡的道理。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赏析: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智慧不过是自然智慧的一个杰作,我们依然是自然之子这个道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宇宙视为人类的弟兄,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宇宙万物都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我们必须与他们和谐相处的道理。
六、精读文本:
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明确: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明确:苍蝇蚊子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
明确: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2、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我们人类的智慧却不能。
七、走出文本: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保护碧水蓝天,营造绿色家园。处处鸟语花香,生活充满阳光。
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八、能力提高:
正方:我们是“自然之子”。
反方:我们是“自然之主”。
自然无语,孕育万物。自然有万子,我们只是其中一子。高山无语,诠释“稳健”;苍天无语,诠释“高远”;大海无语,诠释“博大”。当我们站在高山,仰望苍天,俯瞰大海的时候,我们怎能不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叹呢?
所以承认我们是“自然之子”,不是自卑,而是谦卑;不是懦弱,而是勇敢;不是无奈,而是明智。只有人类勇敢地承认我们是“自然之子”,我们才能细心地呵护我们的“自然之母”,和谐地与自然万物相处,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弟兄。
我们说我们是“自然之主”,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像一位骄横粗暴的暴君,任意屠杀无辜。我们既然是自然的主人,就应该好好地爱护自然,就像爸爸是一家之主,他会好好地爱护家人。
任何一个“主人”都是从“孩子”子成长而来的。我们说我们是“自然之主”,并不否认我们是自然母亲的一个爱子。而是说自然之母会生老病死,我们作为自然之主,应该好好地照顾自然之母,让自然之母万寿无疆。
我们说我们“自然之主”,更多是说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自然之主”,不仅仅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
九、作业布置:
1、睡前回顾本节课讲述的重要知识点。2、完成《学习辅导》。3、将你刚才的发言内容整理成200字左右的小。
十、结束语:
柳宗元曾经写了一首绝句让我印象深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原本表达了诗人在改革失败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苦凄凉的心境。但在今天学习了《敬畏自然》这一课后,我对这首诗却有了新的解读:我觉得不仅是伟大诗人,更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他在预言:人类的将来或许有一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时候我们人类将会变成“孤舟蓑笠翁”,孤苦伶仃地一个人在“独钓寒江雪”。但愿他的预言永远只是一个危言耸听的“预言”,而不会成为我们人类的一个悲痛欲绝的“绝句”!
课题敬畏自然(阅读教学课)1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在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语言载体上作了论述,极富意韵和文学色彩。
学情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本设计旨在把抽象的理论具像化,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以此来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三维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3.提高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重点、难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认识自然、
保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学生速读与与精读相结合,采用勾画圈点法标注文本重点语句。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拓展提高;类比阅读训练,迁移应用,课后延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预测
课前延伸环节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斥鴳(yàn)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精巧:精细巧妙。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佳肴:精美的菜肴。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课内探究环节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自主学习
播放媒体资源,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归纳:这是针对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提出的。人往往提出要征服自然,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招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可带出: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请举例说明。”,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归纳: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虽存在形式不同,却相互平等。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爱护我们自己。归纳:最后一段。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间互相补充。
(一)学生自主阅读第1-5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二)学生阅读课文第6至10段,概括段意。
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合作探究(投影显示):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2、请你在2-4段找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的依据来。
3、第6段为什么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既然人宇宙在欢笑”
(二)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如:
(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
(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
(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三)课内探究(见课件)
阅读第5段从文中找出“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的理由。
四、精讲点拨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因为该句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点明人类无节制第开采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的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有严重的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该句运用反问,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4、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含义: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5、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6、如何理解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它们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含义: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确实精巧绝伦,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实在奇妙;灰尘微小,内部结构却异常精巧。它们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人类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苍蝇、灰尘也是,为什么不能相提并论呢
7、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含义:人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包括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的大概念,一个是单指低级形态的小概念。“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8、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这一句话能否理解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这是否是一种天真、狂妄的心态,是极端的唯心主义
含义: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基于这一认识,那就意味着人与宇宙休戚与共,人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同欢笑、同痛苦。
学习文中反问句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五、巩固检测
独立完成导学案以下内容:
1、课文开头,作者首先举出了人们常有的想法是什么。
2、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哪种观点。
3、第二自然段“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句中“这种狂妄的表现”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窃笑的依据是什么。
4、试把第二段结尾句“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改为陈述句,体会效果有什么不同
5、第一段画线句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形象地写出了自然与人类的智慧关系是大海与小水滴的关系,你能否想一个新的比方,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6、怎样理解第三段中画线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的含义
六、拓展延伸:
1、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2、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想法能不能举例说明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敬畏自然》赋予了我们思维的力量,让我们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课后提升环节
七、布置作业:
1、阅读本单元其他课文,课外查阅资料,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选做题)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必做题)
宇宙是一个硕大的生命体,世间万物都只是它的载体,只是它机体中微不足道一部分,就像是一个庞然大物的一颗细胞一样它看这些万物也永远只能像我们人类看一只蚂蚁一般,永远带着那不以为然的蔑视之情。
我们人类也不过如此。
对于宇宙而言,大自然是它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大自然而言,我们人类也只不过是它的产物,只是相对于其它结构简单而低等的生物,我们人类有着会思维、理解、想象的大脑,它使我们有了喜怒哀乐,因此我们看起来才会与众不同,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有多么伟大,毕竟我们只是自然智慧的一种表现形态,哪怕在高级也不过尔尔。
如果说自然是一片天空,那么人类就是这天空中游离飘荡的一朵白云;如果说自然是一亩农田,那么人类就是这农田间无声无息的一撮泥土;如果说自然是一座大山,那么人类就是这大山里毫不起眼的一粒沙石……而现在,这粒沙石却宣称要战胜这大山——人类想要征服自然!多么荒谬的想法!于此,我也不得不感到可笑、可悲和些许的可怜——人类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认清自己和大自然的本质区别!我们永远也只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们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我们智慧的体现最终也只是大自然炫耀它智慧的资本!
面对这狂妄的人类,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一位慈母对无知、天真的孩子的笑一样。而人类总是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美妙幻想中,以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来安慰自己,以“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来激励自己。喜欢有了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殊不知这仅仅是人类跨出的'一小步而已,对于大自然来讲,一切都是“小儿科”。
诚然,人类现在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与我们的祖先相比,人类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如果把我们放到大自然面前:当火山爆发,当地震发生,当龙卷风刮来,当洪水袭来……我们依然会像我们的祖先那样无助,这就足以说明我们依然无以与大自然抗衡,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依然渺小!
大自然创造了世间万物,我们人类便是其中的一种。“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应
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把世间万物看做是我们的同胞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自然一样,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在这历史进程已发展到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1世纪,还有什么是值得人类所敬畏的?
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它是万物之源,宇宙从这里产生,历史从这里起步,人类才得以踏上历史舞台,并世代延续下来。
自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一颗普普通通的种子,看似不起眼,却能在合适的条件下,为了生长而爆发出潜藏在它体内的巨大能量。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的头骨是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用小刀、锯子都难以将其分裂开。有科学家突发奇想,将一颗种子种在实验头骨中,观察其能否冲破这无比坚硬的头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种子做到了,并且把那颗头骨挤得四分五裂。小小的种子中蕴含着如此强大的力量,无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人类敬畏自然,自然就会把它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人类。倘若人类不敬畏自然,那么自然就会无条件地抛弃人类,我们也就不复存在了。
让时光之轮逆转,多少曾经辉煌的英雄豪杰,都是因为心中无所敬畏而招致失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率领农民军起义,xxxx残暴的元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功绩显著。但他为了使皇权无限扩大,撤销了丞相这个延续上千年的职位,整个国家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事实证明他错了,延续了千百年的历史规则不是他一个人能改变的。他废除了丞相制度,却使明朝出现了权力比丞相更高一级的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分权。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能传承千百年的制度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人类只能敬畏它,完善它,而不能彻底改变它。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类敬畏自然,才会去努力地追求自然真理,攻克去向真理殿堂的一个又一个高峰,人类文明才能进步。倘若人类心中没有敬畏,就好比脱缰的野马,看似无所畏惧不停地向前冲,实际上是背道而驰。而如果人类心中常怀敬畏,这份敬畏就会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敬畏自然是对自然的尊重。自然赋予我们一切,我们依赖它生存。让我们心中少一份征服的野心,对自然多一份敬畏的心吧!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就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当首都北京及大多数城市被雾霾笼罩时,我们常常回忆起小时候的青山绿水,那时的天很蓝,那时河里的水可以直接喝……当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也发现果蔬越来越没有味道了,记忆中的蔬菜是甜的,那时水果的味道很丰富……
美国作家汤姆布朗二世的《草原狼导师》讲的印第安人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敬畏自然,对自然索取一点注意把损害降到最低,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所谓文明的白种人却只知道向自然擭取,不懂得尊重。我在海南从事农业时,台湾专家说:种地很简单,顺应自然就好种,不顺应自然,成本就高,难度也就大。科技的手段可以让植物违背自然规律反季节生长,可以让畜禽快速成长,提升经济价值,但是品质差了、味道淡了,安全与健康也成为大问题。西方近代文明对生态的毁坏也遭到自然的惩罚,他们比我们提前懂得敬畏自然。星巴克公司提出了“道德采购”,要求生产者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高密度集中饲养畜禽被认为是不人道的,这对我国现代农业提出了挑战。
松下先生的管理理念“下雨就打伞”,非常朴实的话讲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敬畏自然。农业被认为是靠天吃饭的产业,那么更应当敬畏自然,不要违背自然规律。我们要敬畏自然、回归到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为民众生产安全、健康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