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初秋时节,稻菽飘香,大地期待着又一季的丰收。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稳住秋粮,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意义重大。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们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着力稳面积、提单产、强产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筑牢了“压舱石”。

每年3月,我国胡萝卜的主产区之一——福建省晋江市的冬春季胡萝卜进入采收旺季,从田野到车间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

丰收的背后,种植户们对来年的用种仍有担忧:“主栽品种都是国外进口的杂交种子,种子的价格不由我们说了算。”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国,但规模化种植中的杂交种子长期依赖进口。“胡萝卜种子的成本占种植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能选育出性价比高的国产胡萝卜品种,就能大大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萝卜遗传育种团队负责人庄飞云说。

近20年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胡萝卜遗传育种团队潜心耕耘,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杂交品种“中誉”系列,还收集保存了国内外胡萝卜品种资源900余份,挖掘了一批耐抽薹、抗病等优异种质资源。

“有的国产品种已经比国外的某些品种更突出了,比如早熟性和口感品质上就做得很好。”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刘星介绍。目前在晋江市东石镇种植的国产胡萝卜品种,收获期大大延长,在降低种植成本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种植效益。

2022年4月11日,海南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观察种子样本。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时强调,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2021年,一座新的大容量、自动化、现代化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落成,容量由40万份提升至150万份。“这是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级种质库。”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中心负责人介绍,“资源库能够满足国家未来50年种质资源安全保存、精准鉴定、新基因发掘和育种的重大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216个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繁基地加快建设,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

六七月份,皖北大地经历了三次“换装”:从小麦成熟期的红棕色,变成机收后田间麦茬的土黄色,再到玉米苗和大豆苗渐渐长大的绿色。

“小麦亩产最高超过800公斤。”2022年夏天,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种粮大户徐淙祥种的小麦亩产再创新高。他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丰收的好消息。

“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50多年前,高中毕业的徐淙祥回村务农,他立志不能像老一辈一样任由庄稼种在地、收在天。“自己读了不少书,不信就干不出个名堂来。”

徐淙祥四处向农技专家拜师学艺,硬是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乡农技站站长,还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成了当地响当当的种粮能手。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些年,可是赶上了种粮的好时候,乡亲们劲头更足了。”徐淙祥说,“好政策一个接一个,土地流转后我种的田地面积达到1200多亩。种粮补贴更高了,最低收购价也提高了,还有农资补贴呢!”

“大礼包不断,丰产又增收。”山东省夏津县东李镇种粮大户张凤利掰着指头算账,“小麦补贴每亩134元,种粮一次性补贴每亩5.72元。每斤小麦的收购价1.55元,比往年一斤高了三四毛。”

2022年9月7日,浙江湖州德清县四都村菱塘,村民在水面采菱。

农民对农村有着深厚情结,熟悉农业生产发展规律,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十年,我国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两年,为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中央财政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22年以来,已发放一次性补贴300亿元,安排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60多亿元,支持小麦抢种、促弱转壮和“一喷三防”全覆盖,再次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

眼下,东北肥沃的黑土地迎来了小麦的收割季。一望无垠的金色麦田,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驰骋,层层麦浪被卷入收割机,金黄的小麦一颗颗收入“囊”中。

2022年8月28日,黑龙江北大荒集团江川农场,水稻割晒机在联合作业。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眉山市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

在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村民王元威创办的农机合作社里,年轻的技术人员正在操作无人机,检查刚刚从田里扫描回来的稻秧长势数据。通过在电脑上比对数据模型,工作人员就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管护措施。

耕作机有卫星定位、印刷播种机用来播种、联合收割机收稻、大型烘干塔流水线烘干收储……

目前,合作社从耕田、育秧、管护到收割、存储,全流程都实现了现代科技和机械化规模作业,已经建成了三千多亩高标准样板田。

永丰村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2022年全村的水稻种植面积5760亩,产量预计将增加8.8万公斤。

十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迅速,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

2022年8月22日,安徽旌德县兴隆镇三山村万亩梯田里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在永丰村考察时,总书记笑着对村民们说:“永丰村,好名字啊。永丰永丰,永远丰收!”

不仅永丰村,如今正值秋收时节,全国各地全力以赴提质增量,丰收成色足。

“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沃野千里,书写着金秋的希望。

THE END
1.习近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度报道 期货如何赋能玉米产业链? 回望2024:相信“相信的力量” 曹征路:写“人口的大多数” 备案审查基层试点的来龙去脉 村委会的直播间火了 钟兆云:堪寻处,唯有故乡的源头 推荐视频 总书记关心的“土特产” 连着乡村振兴的大事业 我和中国乡村有个约会 来之不易的玉米丰收 相关新闻 https://www.farmer.com.cn/2024/09/27/99965961.html
2.每日晨读习近平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每日晨读 |习近平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日期: 2024-11-04 09:36 来源:福建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 | |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学习强国】 打印 关闭 http://zrzyt.fujian.gov.cn/ztzl/xxgcxjpxsd/202411/t20241104_6557409.htm
3.“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重温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 编辑:刘琼 送签:刘琼 签发:钟鸣 )http://www.qizhiwang.org.cn/n1/2024/1017/c457281-40341182.html
4.学习新语“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重温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策划/制作:李丽洋 胡碧霞 刘思录 http://m.syxwnet.com/p/295148.html
5.学习新语“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重温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策划/制作:李丽洋 胡碧霞 刘思录 记者:李学仁 王晔 申宏 陈诺 屈彦 水金辰 陈晨 吴https://www.xzsnw.com/content/646854/50/14362907.html
6.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1年,开展涉粮问题专项巡察监督检查,并检查出一系列问题,是一项促进乡村振兴稳定农民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举措。习总书记谆谆告诫:“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我反复地讲,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决不能在吃饭问题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https://www.meipian.cn/45vwvp0f
7.《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笔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笔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原标题:《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笔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http://www.cailianxinwen.com/app/news/shareNewsDetail?newsid=400302
8.近14亿中国人的饭碗,是如何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的?现在中国家庭常常想的是怎么能吃得更好更健康,而不是能不能吃饱,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解决温饱问题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面临的最大考验之一,是如何让5.4亿人民能吃饱饭。 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是13000多亿斤,而1949年时只有2200多亿斤。再看人均占有量。今天是470多公斤,1949年只有209公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FC1cozNvsrOBXjJH7Pwa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