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研小组研究了运动水平、饮食、吸烟等风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他们对同一地区的2000名肠癌患者和3000名普通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饮食方面统计出被调查者常吃的食物种类超过170种,包括果蔬、肉类、巧克力等。结果发现,相比高能量食品摄入最少的群体,摄入最多者罹患肠癌的风险增加18%。不过他们也发现,经常喝咖啡的人,患肠癌风险可降低8%。
常吃甜食易肠癌,这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是结肠癌发病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逐渐变为多吃菜少吃饭这种不健康的饮食结构,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脂肪摄入过多,最后导致结肠癌高发。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肿瘤,并且每年的发病率都在提高。
1、生活习惯因素
2、遗传因素
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3、肠道疾病因素
大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基本一致。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有大肠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生活不规律,长期便秘的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此外,慢性结肠炎、大肠息肉、大肠腺瘤、血吸虫病也增大了患大肠癌的风险。
陈继贵介绍,早期大肠癌治愈率可达92%,而一旦发展为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7%。由于大肠癌初期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临床八成以上患者确诊时就是中晚期。
怎样发现大肠癌?有5个信号要引起警惕。一,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二,大便带血,一般为鲜红色或果酱色;三,肠梗阻伴随腹痛,很可能是肿瘤堵塞了肠管;四,腹部肿块,常见于右侧,有可能是生结肠癌的信号;五,全身衰弱:贫血、消瘦、乏力、发热,甚至呈现出典型的双目呆滞、面黄肌瘦的“恶病质”面容。
陈继贵提示,超过40岁的人群,每年应做一次大肠癌筛查。中国50%以上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80%的直肠癌属于中低位,靠近肛门,因此肛门指检是最简单有效的检查方式。此外,粪便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初筛手段,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肠镜检查能够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最终确诊或排除大肠癌。这三项检查,都可作为每年一次的体检项目。
1、芋头饭
蒸成饭。芋头质地细软,易于消化,适合患有胃肠道疾病、结核病的人以及老人、儿童食用。便秘或夏天身上红肿时,吃点芋头饭尤其能起到通便、解毒的作用。不过,芋头含淀粉较多,多吃容易胀气,吃时应注意适量。
2、南瓜饭
南瓜的胡萝卜素含量居瓜中之冠,其中的果胶可以提高米饭的黏度,使糖类吸收缓慢,因此,南瓜饭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另外,南瓜中的甘露醇有通便作用,可以减少粪便中毒素对人体的危害,防止结肠癌发生。
3、黑木耳饭
煮成饭或粥。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胶质食用菌和药用菌,含铁丰富,赖氨酸和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氨酸含量尤其高。近些年来发现,它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如果有淋巴转移,且转移在黏膜下的进行手术后的患者,五年生存期约为30%-50%;直肠癌的自然生存期一般为10-20个月,发生于黏膜下层无淋巴转移时,五年生存期可达到90%;
不是所有人直肠癌晚期都会疼痛,其实作为肿瘤来讲,包括直肠癌,要看最终发展到哪,有人可能是发展到肺脏,如果是肺转移,原则上只要长在里头没有长到胸膜上,一般不会疼痛,没有浸润到骨不会疼,可能会咳嗽,可能不停咳,气喘不上来。如果转移到肝,也看部位,如果转移到了肝脏内部,没有到了肝包膜不会疼,可能会出现腹水,会出现黄疸,但不会疼。肠癌很容易骨转移,如果一旦骨转移也要看部位,看骨质侵蚀到什么程度,如果初期可能不会感觉到任何疼痛,但是如果骨头破坏得非常严重,可能疼痛非常剧烈。
动物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也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从细胞的分化程度可以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几种
直肠癌的治疗分为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先是要考虑手术的切除,手术切除时机的掌握,要根据直肠肿瘤的位置,再建议做手
很多患者会问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中医治疗直肠癌,有什么好方法或者什么好方子没有,事实上规范的治疗结直肠肿瘤的这种方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