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食江湖,谁才是老大?

餐桌上吃得最多、最常见、最必不可少的食物

我们习惯称之为“主食”

然而,要想成为中国人的主食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国各个时代

各种主食的地位不断变动

到达巅峰然后又“失宠”的事情很常见

犹如武林势力的兴衰轮替

要想在主食的江湖中脱颖而出

必须在以下5大特质中有过人之处

耐贮存

经不经放

是一种粮食能否成为主食的关键指标

古时的物资流通、商业贸易远不如今天发达

食物往往就地生产与消耗

而如果粮食无法长期贮存

丰年盈余无法留待荒年应急

秋收的食粮至春夏就变质

就很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例如小米、小麦、玉米(晾晒后)

不易变质

所以能成为重要的主食

口感好/花样多/味道淡

好不好吃

是一种食品能不能流行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每天必吃的主食尤为如此

对于嘴刁的中国人而言尤为如此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难免要妥协吃些口感粗糙的主食

而一旦物质生活达到了一定水平

人们必然会追求细腻、精致的口感

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时那些可塑性高

花样多、细腻的主食就会脱颖而出

同时这些主食必不能有过于明显的口味

不然的话容易腻

禁不起天天吃

热量高

当下的人们追求瘦身塑形

常见对低碳饮食的宣扬、崇尚

追求低热量、低GI(升糖指数)的主食

如土豆、燕麦等

不过从宏观的人类族群、历史发展来看

高热量其实才是主食的优点

历史上各个时期

物质丰富程度都远不如现代社会

人类常要面对营养不良、热量匮乏的饥馑

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

换句话说,社会的发展

受制于人口的多寡

而人口的数量

与粮食提供的热量

适宜种植/产量大

粮食再好

种不出来也是白搭

因而能成为主食的作物

必然是能适应一地的水土、气候

并且有稳定、充足的产量

就像南方湿润地区的水稻

北方半干旱地区的小麦

西北干旱地区的莜麦、小米

高寒地区的青稞等等

无副作用

高粱吃多了会便秘

大豆、红薯吃多了爱放屁

糯米及一些粗粮不利消化

吃多了可能造成肠胃不适

唯有那些无副作用的粮食

才最适宜作为每日、每餐食用的主食

按照以上几个标准

我们将可以判断

以下这些粮食

为什么能够在不同的地区、时代

先后成为中国人的主食

中国的南北差异显著

武侠小说里的江湖

常有像“南拳北腿”、“北乔峰南慕容”这类说法

而在主食界的江湖

常常笼统地划分为“南米北面”

大米

在距今8000-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已有人开始食用水稻

像是江西的仙人洞、吊桶环遗址

浙江的上山遗址

都有出土水稻遗骸

而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

发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稻谷

有观点认为

河姆渡以此建立了成熟的农业经济

在稍晚的时代

太湖、江淮、江汉等地的遗址中都发现了稻谷

说明在长江以南

新石器时代的中华先民

已经初步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

大米作为主食的历史由此开启

大米的吃法从先秦到隋唐

都是直接蒸食、煮食

宋代以后

随着犁具、稻麦轮作等技术的发展

水稻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

有“苏湖熟/湖广熟,天下足”之称

并且人们开始发现

虽然口感大打折扣

但是却因为粘性强

更适合磨粉后做成各式食品

不仅使大米的贮存从此上了一个台阶

更赋予了更多烹饪的空间

令得各式米粉、茶点百花齐放:

螺蛳粉、羊肉粉、炒河粉、肠粉、裹卷......

虽然中国水稻的主要产区是在南方

但其实稻米在北方也有着广泛的分布

例如东北平原大片的黑土地

土壤肥沃、水资源充沛

适合耐寒的粳稻生长

使得“东北大米”深入人心

另外,水稻在南方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盈余足以供养更多的人口

而中国在唐宋以前

北方人口比南方稠密得多

不少北方地区也以大米为主食

随着现代杂交水稻问世

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

中国的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

成为了全球水稻产消的第一大国

全国65%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面食

面食即由面粉做成的各种食物

面粉的原材料是小麦

小麦原产于西亚的新月沃地

即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地

在距今4000年前已传入中国

但是起初并未广泛地种植

人们像吃大米一样吃小麦(粒食)

称作“麦饭”

小麦的颗粒很硬,想想也不会好吃到哪去

这时大家都以为小麦是个“青铜”

直到战国末期

石磨发明出来

人们才开始把小麦磨粉做成面食

随后汉代发酵技术成熟

令发面食物出现

人们才意识到

小麦原来是个“王者”

由于小麦面粉富含面筋蛋白

令面团韧性好,可塑性极高

能够加工成各种形状

口感多变

搭配其他食材的吃法无穷无尽

蒸、煮、烙、煎、烤、炸、焖怎么做都行

想象力有多丰富

面食就有多精彩:

饺子、面条、煎饼、馕

烧麦、春卷、馒头、油条......

除此之外,由于冬麦这个品种

能够秋播夏收

与一般春种秋收的小米错开

能够更好地利用农地

避免粮食在每年夏季青黄不接的问题

令小麦大受推广

形成了粟麦轮种的模式

小麦比较耐寒但不耐旱

对水资源有一定要求

隋唐时期灌溉与耕作技术的提升

拓展了可种植小麦的地区

中唐以后

朝廷已经明确将小麦作为赋税征收的对象

随着中原王朝数次衣冠南渡

对面食的爱好与小麦的种植亦向南方传播

所以在江南、岭南、西南地区

都不乏面点小吃

面食、稻米虽好

却对种植的水热条件要求较高

因此在部分地区

像是气候高寒、土地贫瘠的高原、草原、山地

以下主食大放异彩

青稞

青稞属于大麦的一种

由于能耐贫瘠、严寒

生长期短,高产早熟

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

以青稞制成的糌(zān)粑

是青藏高原人民的重要主食

地位相当于平原地区的米饭、面食

青稞最主要的吃法

是晒干炒熟、磨成细面

加入少量酥油茶、糖、奶渣搅拌

揉成团状

糌粑就大功告成了

糌粑便于携带

无需生火烹饪

非常适合牧民生活

而且热量较高

能够为生活在高原高寒气候下的人们充饥御寒

莜麦

莜麦又称油麦、玉麦、苏鲁、裸燕麦等

在山西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普遍分布在长城以北

这些地区属于华北农牧交错带

普遍寒冷、干旱

许多粮食难以种植

而莜麦能够适应这里的气候

并进一步传播到内蒙古、西藏、新疆、东北

莜麦的吃法类似小麦

磨成莜麦面后可以做成

莜面栲栳栳、饺子、莜面卷、窝窝、搓鱼面等等

形态繁多

适宜搭配羊肉、口蘑、臊子、酸菜汤吃

富有嚼劲

而且莜面的脂肪含量、热量很高

俗话说

“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荞面饿断腰”

意思是莜面很扛饿

不过,还有个主食比它更扛饿

那就是下面的

黄米

黄米即“五谷”中的黍

中国种植黄米的历史悠久

和稻、粟一样

是最早一批受中华先民驯化、种植的农作物

它强的地方在于

不仅生育期短、耐贫瘠、耐干旱

还与杂草有很强的竞争力

这在耕作技术尚不发达的早期农业社会十分重要

《诗经·魏风》有云: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可见黍在先秦时期的重要性

以黄米制成的食品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黄糕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四十里糕”

它之所以比莜面扛饿

除了热量高、富含蛋白质外

还在于它的糯质

打成糕后,韧性进一步增强

不像精制的米食、面食那么容易消化

所以饱腹感很强

而且吃起来松软、可口、筋道

可以蘸着肉汤、搭配肉吃

也可以做成油炸糕

高粱

一说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从距今近3000年前开始高粱随着阿拉伯商人的船队向亚洲传播

THE END
1.年老的农民在努力维持日本的水稻作物时面临极端气温“生产大米需要半年的时间。77岁的稻农Mitsumasa Sugimoto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必须忍受的高温和工作真的很艰难。”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日本政府正在推广耐热水稻品种,包括由东京附近埼玉县的一家研究中心开发的“西野菊”。 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都在努力生产更有弹性的基本食物品种,比如大米,同时引入更多耐热和抗旱的http://m.callcloud.cn/12832.html
2.央广网舒兰大米飘香的多元密码隆冬时节,舒兰市各大米业生产企业和家庭农场里,机器轰鸣,颗颗晶莹剔透的大米被装进包装袋,准备送到客户手中。 近年来,舒兰大米品牌越擦越亮,口碑越传越响。“好吃、好闻、好看、好营养”是舒兰大米备受市场认可的重要因素。这“四好”的背后,是舒兰大米“生长环境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Mjg1NTM0NQ==&mid=2247627443&idx=8&sn=0a8bbd8ebe2ce66fadb9d5c6597e9f62&chksm=ce3aa7183468776639ec5a702e7d1e02ca9554ad4a779fecc69ba7e121b4d717a6bdda7b03b2&scene=27
3.大米最好的储藏方法想要吃到美味的米饭,对大米的储存方法一定不能疏忽。 怕高温 请不要在温度高(超过20℃)的地方储存,不然就会生虫(谷象虫)发霉。也不要放在炉子或者电器旁边。特别夏天一定要注意。 怕湿气 请不要在容易潮湿的地方储存,比如水管边上等等。特别梅雨天要注意。 https://www.meipian.cn/2husl1gi
4.大米能否耐高温一、大米耐高温吗? 大米能否耐高温其实要看所处的温度高度和持续时间。一般情况下,大米能够承受一定的高温烹饪和烘烤,但是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大米的质量、味道和营养价值都会受到影响。 二、高温对大米的影响 1.味道:大米烹煮时,可能因为时间过长和水分不足而产生一些苦味,在高温条件下,这种苦味会更加严重。https://b2b.baidu.com/q/aland?q=7D3A0A1E0D157E380D047116070B&id=qidbbeddf0901fba9ce6980c66c316da3b1&answer=10888007317688378361&utype=2
5.土豆里的维生素c不怕高温吗苹果绿养生网病情描述: 土豆里的维生素c不怕高温吗?医生回答(1) 陈璟副主任医师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普通内科 病情分析:土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土豆中的维生素C受到淀粉的保护,所以在烹饪时,损失会相对较小,土豆可以高温加热。土豆大部分都需要高温加热,但是加热过程中对维生素C的破坏非常严重,所以说土豆中的维生素C比较多https://m.pingguolv.com/ask/yHzzzHES.html
6.6月27日:薇娅李佳琦烈儿宝贝雪梨直播预告爆款清单6.27(优先7、井冈山1号吉田新货香粘大米5kg 剧透口令:¥nVVQX7wxFiA¥ 8、潘阳湖鲜碾米3号2.5kg 剧透口令: ¥Q3TTXiZoOkZ¥ 生活类: 9、小林制药排水管道清道夫清洁剂 剧透口令: ¥YUJIXiZpQLP¥ 10、菁华4合1除菌除螨洗衣凝珠 剧透口令: ¥YBePXiZLGbP¥ https://wap.douban.com/note/806233505/
7.水稻如何练就“避水术”?正经干饭人告诉你南北大米口感差异的真正东北大米和南方大米在淀粉结构上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影响大米口感的因素之一是直链淀粉的含量。当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高时,做出来的米饭口感会较为粘稠;而当直链淀粉含量低时,米饭口感则会偏硬且缺乏弹性。东北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普遍在20%到25%之间,而南方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则介于15%到18%之间。因此,品尝米饭时,https://www.gscn.com.cn/kpgs/system/2023/12/06/013066078.shtml
8.长了虫的大米还能吃吗?千万别暴晒,这样处理→虽然看着让人有点不适,但米虫并不会对我们造成叮咬或者寄生等问题,它本身没有病毒,也不会传染疾病,在洗米的时候,多淘洗几次,被蛀空的米粒以及虫子会浮出水面,及时撇掉就可以了。而且,通过高温加热,大米中隐藏的虫卵也会被杀死,所以不用过于担心。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519691
9.比砒霜还毒!济宁人快自查!有人差点送命民生济宁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常见的发霉食品中,像是发霉的花生、黄豆、大米、面包等。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之一,被划定为1类致癌物。其中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为黄曲霉毒素B1,毒性比砒霜还大。 更可怕的是,黄曲霉毒素耐高温,裂解温度是280℃。所以,不要指望开水煮或者油烹能把它杀灭。 https://www.jnnews.tv/jining/p/2024-04/05/1044015.html
10.大米不能天天吃?似乎真是这样专家文章大米不能天天吃吗?讨论这个问题不是因为疯了,或者哗众取宠,而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天天吃大米会使我们处于危险之中,特别是婴幼儿、孕妇等或脆弱或敏感的人群。 食物应多样化,主食也要多样化,不能太单一,这是营养学一贯主张的健康饮食原则。白米饭作为精制谷物的代表,营养价值不及粗杂粮。但这些原则和事实显然不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6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