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正昌董事长所说的一切,记者随后在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种粮大户盛红军处得到证实。
种有800多亩水稻的盛红军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不可能为了提高产量而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特殊东西”。但普通种粮户他就不敢保证,这些人所生产出来的粮食往往销售给小型米厂。所以他们的种植过程中,一旦发现水稻遇到病虫害,常会用高毒农药;而为了提高产量,这些种粮户则选择使用复合肥。
大米生产过程中
主要是去杂质、剥壳、碾米
那么,从水稻到我们在超市里买的那种袋装米,都要经过哪些程序呢?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可能使用添加剂呢?
杨董事长告诉记者,在水稻成熟后,要先将稻谷入库低温保存,这个温度,他们一般控制在15-18摄氏度,因为在此温度下保存两三个月后,加工出来的成品大米口感最好。当然在保存过程中,还要将在田间生长期间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稻谷的那部分给剔除出来。
在正式加工之前,要把稻谷中的有机杂质和矿物质以及看起来颗粒不饱满的稻谷除掉,然后开始剥壳。剥完壳后,再将吸附在大米表层的糠皮去掉,再进行碾米(即加工成品大米)。成品大米加工好后,进行筛选,通过机器把一些碎米去除;再将上面有病斑、发黄的大米筛去后进行抛光、打包、检测、上市。
抛光正规方法是雾化
但也有人用工业油抛光
据介绍,大米生产过程中,相对敏感的是“抛光”,这一环节能让大米的外观看起来更漂亮。据杨董事长介绍,他们公司在对大米进行抛光时用的就是自来水,自来水通过进口设备对大米抛光的过程就是对其雾化过程。抛光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大米外观看起来不毛糙而已。
朱鼎兆
■记者探访南京超市
超市里卖的大米
标示信息也不太详细
南京市民买米,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超市。那么,超市里的大米情况如何呢?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散装大米没生产日期
昨晚,记者来到南京一家大型超市的大米销售柜台。首先看到的是柜台内有几包包装好的散装大米。在这些大米透明的外包装塑料袋上,分别贴着各自的条形码标签。
记者注意到,该标贴上的内容大致包括了产品名称、重量、最终的价格以及包装日期及保质期等基本信息。当记者想查询该大米的生产日期时,并没有查到。
“这些大米有没有添加防腐剂呀?”记者找来该超市的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很惊讶。她表示,散装米卖得快而且吃得快,至于很多信息没必要标,因为很快就吃完的东西自然不需要标注保质期的。
袋装大米标示也不全
散装大米的标签信息非常简单,而包装好的大米呢?记者随后又来到旁边的袋装大米销售处。这里的大米主要来自国内的东北及江苏北部地区,也有一些从国外进口的。
记者选择了其中的一袋产自东北的大米,在该包装袋上醒目地写着“粒粒飘香,关爱健康”几个字。此外,记者还看到了一组数字“合格20101209”——以此大概能够推断出:这可能是该大米的生产日期或是包装日期。而在包装袋上,记者并没有看到大米成分的介绍;对于是否添加了防腐剂等添加剂,记者更是无从知晓。
在超市内,记者大约看了七八种袋装的大米,却发现没有一袋大米外包装上标注是否含有防腐剂字样,甚至绝大部分袋装大米连起码的成分表都没有。
记者昨天在超市内随机询问了10位市民,是否知道大米可能被添加了防腐剂?对于这个问题,被采访的市民全部表示不清楚,而且并没有注意过这一情况,在他们看来,每天都吃的大米应该不会添加防腐剂吧。陈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