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世界粮食日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
认识粮食
1.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这既保障了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连续5年总产量稳定在6.5亿吨以上。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稻谷和小麦产量共计3.4亿吨,按1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天0.67千克,比当年人均实际食用消费量高出0.12千克。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千克,远高于人均400千克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近年来,我国口粮产量均大于消费量,进口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2%左右,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口粮供应并不依赖国际市场,饭碗仍然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虽然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2.我国粮食主要品种及产量
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薯类。按总产顺序排名分别是玉米、水稻、小麦、薯类、大豆。
2019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6075亿吨,稻谷产量2.096亿吨,小麦产量1.336亿吨,薯类产量0.2885亿吨,大豆产量0.181亿吨。
3.国内粮食主产区及其主产品种
目前,我国共有13个粮食主产区,按照2019年粮食总产排名(万吨)依次是黑龙江(7503)、河南(6695)、山东(5357)、安徽(4054)、吉林(3878)、河北(3739)、江苏(3706)、内蒙古(3653)、四川(3498)、湖南(2975)、湖北(2725)、辽宁(2430)、江西(2157)。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主产粮食品种为水稻、玉米、大豆、春小麦;
河南、山东、河北主产冬小麦,秋粮玉米、花生、大豆等;
安徽、江苏、湖北主产品种为冬小麦、水稻;
湖南、江西、四川是我国南方水稻和油菜主产省份。
4.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全国口粮库存够吃一年
近年来,我国粮食储备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安全警戒线水平,稻谷、小麦库存都能够满足1年以上需求。
我国粮食库存主要分三大类:政府储备、政策性库存、企业商品库存。此外还有一部分农户存粮,通常不统计在库存范围内。
当前,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总体保持平稳态势。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中,我国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在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中,我国粮食加工流通和调控保供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5.我国已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粮油应急保障体系
我国已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以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风险。
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成品粮日加工能力在百万吨以上;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家,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个,依托健全的粮油配送供应网络,能够迅速将米面油投放终端消费市场;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1072个,地方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9206个,基本覆盖重点地区、重点品种,能够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和价格动态;全国31个省(区、市)制定了省级粮食应急预案,587个市(地)、2440个县建立了区域性粮食应急预案。
减少浪费
1.我国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容忽视
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测算,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仅此一项就完全可以弥补我国每年进口的主粮缺口。
其中,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大型餐馆的人均浪费量最高,为每餐每人132克(大致是两个鸡蛋的重量),明显高于整体平均水平93克;从浪费的食物结构来看,主食每餐每人约为23克,占25%,其中米饭和面食浪费量较高,分别占总浪费量的19.13%和13.66%;玉米和粗粮浪费量相对较低,约占1%。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5年《我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时期趋势预测》也指出,在消费环节里,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折合成粮食约为5000万吨,这些粮食可以满足3.5亿人一年的需要。
节粮减损
1.农户粮食产后减损成效显著
为做好农户科学储粮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共为全国26个省(区、市)农户试点配置了近1000万套标准化科学储粮装具,使这些农户的储粮损失率平均下降约6%。
2017年以来,按照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意见,我国在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规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5000余个,目前已完成近4000个。投入使用的多功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可以有偿为种粮农户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帮助农民、合作社、粮食经纪人等解决市场化收购条件下收粮、储粮、卖粮、清理、降水干燥等问题,引导分等分仓储存和精细化管理,有效带动了农户节粮减损,促进了粮食提质进档和“优粮优储”。
合理膳食
1.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
2014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单位以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围绕“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兴粮惠农进万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爱粮节粮保安全优粮优价促增收”“端牢国人饭碗保障粮食安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等主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评选发布“爱粮节粮之星”“粮安之星”等节粮先进典型,持续推进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向大众发放科普宣传读物,举办专题讲座,普及爱粮节粮、营养健康消费知识,推动爱粮节粮“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食堂”常态化、制度化。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发布12家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272家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累计组织5000多个工作组,走进40多万家农户、4000多所学校、50000多个城镇家庭,面对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科学饮食健康消费
家庭餐桌每餐都应该有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类食物,各餐主食可选不同种类的谷类食材。采用各种烹调加工方法将谷物制作成不同口味、风味的主食,可丰富谷类食物的选择,易于实现谷物为主的膳食模式。
在外就餐特别是聚餐时,容易忽视主食。点餐时,宜先点主食或蔬菜类,不能只点肉菜或酒水;就餐时,主食和菜肴要同时上桌,不要在用餐结束时才把主食端上桌,从而导致主食吃得很少或不吃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