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致力推动形成切实管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本期大家谈刊发3篇来稿,围绕反食品浪费谈思考、话举措、聚共识。
——编者
倡导餐饮新“食”尚
王云娜
广东广州白云区龙归街道,一家农庄推出小份菜、半份菜,颇受欢迎,营业额不降反增。菜品减量降价、引导适量点餐……近年来,广州不少餐饮企业出新招妙招,既为顾客省钱,也减少了浪费,引领了厉行节约的风尚。
倡导“光盘”、拒绝“剩宴”,餐饮行业责无旁贷,大有可为。餐饮企业和行业协会不妨创新方式,倡导新“食”尚。比如,顺应“一人餐”需求,推出更多小规格的菜品;在菜单上补充标注每样菜品的建议用餐人数等信息,为点餐提供更精准的参考;不设置最低消费额,避免超量点餐造成浪费。压实经营主体责任,紧盯各个环节,才能推动形成文明就餐、拒绝浪费的良好风气。
行业自律之外,也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企业予以处罚,并责令改正。同时,要畅通投诉渠道,健全消费者反馈机制,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有助于推动餐桌文化展现新气象。
(作者为本报广东分社记者)
上好节约教育课
史强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节约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尤应看到,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必须始终绷紧节约这根弦,任何时候都浪费不得、挥霍不得。
(作者为西南林业大学教师)
把牢节俭“思想关”
王晓河
当下社会上,大吃大喝、讲排场、摆阔气、要面子等挥霍浪费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聚会、家宴、婚宴等仍有攀比之风,宁愿剩也不能显得抠,忍痛糟蹋也不能小气。这种错误观念是导致浪费的重要原因。提升全民节粮意识,要扭住思想根子问题,时时讲、处处讲,推动移风易俗。
节约粮食牵涉家家户户,发力点在生活习惯的养成上。必须提高尽责意识,摒弃与我无关等想法。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感,“浪费一点不算啥、不要紧”等思想万万要不得。就家庭而言,采购时要做好计划、按需购入,避免食品多买久放变质变味、吃一半扔一半等情况。餐桌文化应以适宜、适量为准,养成习惯,不开浪费口子。
勤俭节约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形成以“光盘”为荣、以浪费为耻的高度自觉。当人人都能自觉坚守、践行勤俭节约的生活观、消费观,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