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坯子(pī)稂莠(láng)装模作样(mú)少安毋躁(shāo)

B.经幢(chuáng)标识(shí)扛鼎之作(gāng)拾级而上(shè)

C.褊狭(biǎn)掂量(liáng)呼天抢地(qiāng)疾风劲草(jìng)

D.答应(dá)供职(gòng)强词夺理(qiǎng)不着边际(zhuó)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在獾孛ψ鸥憧蒲校换乩戳恕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长寿长乐补酒有增加免疫力、抗老防癌之奇功,能调控血压、改善血凝状况,对治疗腰腿痛、神经衰弱及不育症均有显著疗效。

B.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C.在震动全国的“三家村”大冤案中,惨遭迫害的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写作的《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将同广大读者重新见面了。

D.在海边他写浪花,写礁石;在山顶他写青松,写老藤;在田野他写春花,写秋月;真可谓“远山近水皆有情”。

6.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7.以下名句全出自唐代人作品的一组是()

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A.①②③⑤

B.①②⑥

C.①②④⑤

D.③④⑥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类对新千年的和平祈祷犹在耳畔,然而战争这一阴影又升腾在人类头上。所以,在全球异口同声谴责恐怖主义罪孽时,许多国家同时了各种反战*。

②加拿大政府近开始发起一项新的运动,家庭关掉电视,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没有希望的小屏幕前,应该去户外活动。

③如果阅读文学作品,因受感动而去摹仿书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能力。

A.爆发敦促鉴赏

B.暴发督促鉴别

C.暴发督促鉴赏

D.爆发敦促鉴别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

指太行山以东地区。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都在太行山以东,所以称为“山东”。

B.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来看,该地区在长江之外,所以称为“江表”。

C.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指嘉峪关以西的地区。

D.南取百越之地,置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即“百粤”,秦时“百越”的地域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

10.“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二、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1、看拼音写词语(每空2分,共8分)

zhuóyuèchúnshúmànyánrónɡqià

()()()()()()()()

12、用“——”在括号里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每小题1分,共4分)

1.歼灭(jiānqiān)2.勉强(qiánɡqiǎng)3.模型(mómú)4.似乎(shìsì)

13、把多义词的正确解释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空1分,共4分)

绝:①一定②断③独特④走不通

绝技()绝对()绝交()堪称一绝()

14、修改下面的病句(每小题1分,共2分)

1.今年的小麦、玉米、稻谷、油菜等粮食作物获得了丰收。

2.经过老师的教育,小明改正了很多不正确的缺点。

15、古诗(第1小题4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4分,共12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带点的词语。

独:异乡:

3.写出诗的前两句意思。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每题3分,共15分)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雒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困,赁佣于齐赁佣:受人雇佣

B.以苛小案诛灭之案:案件,诉讼

C.已而枭彭越头于雒阳下枭:悬头示众

D.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剖符:把表示凭证的信物分成两半,受封者和朝廷各执一半,以示信用

1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

B.有敢收视者,辄捕之

C.穷困不能辱身下志

D.牺牲不如令,国除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其家主报仇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B.①责以谋反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①若独祠而哭之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D.①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②王怒而疏屈平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栾布重义轻生的一组是()

①为其家主报仇

②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③微彭王,项氏不亡

④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

⑤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

⑥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王是平民时,栾布就和他交好,因为贫困,栾布就给人作雇工,几年后又被人卖作奴仆。汉文帝时作了燕国丞相、将军。

B.经臧荼推荐,栾布担任了都尉;臧荼反叛后,经彭越进言,栾布又作了梁国的大夫。吴楚七王叛乱,栾布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C.汉高祖诛杀了彭越,灭了三族,将彭越的首级悬于城头,不许任何人收殓。栾布却不顾这些,取下彭越的首级,为他建立祠堂,祭祀埋葬而且痛哭。

D.由于栾布违反皇上旨意祭祀彭越而被逮捕,将要烹杀的时候,栾布进行了辩解,说服皇上,终于使皇上赦免自己,还被任命为都尉。

论快乐(有删节)

钱钟书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把快乐分肉体和精神的两种,这是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19.第一段中说“这种神话,确反映着人类的心理”。联系上下文,请问答“人类的心理”含义是什么

20.作者善用比喻,下列比喻的含义和作者借此表明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①“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

②“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

21.作者认为,“把快乐分肉体和精神的两种,这是糊涂的分析”。为什么请分条陈述。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作者引用“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两句的目的是证明越是快乐,就越是短暂;越是痛苦,就越是漫长。

D.用“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作类比,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这个道理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痛苦威胁的人。

E.“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含义就是人生总是在痛苦中漫游,而人生观总应该积极乐观,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哲学和智慧。五、综合题(第23小题3分,第24小题6分,第25小题4分,第26小题2分,共15分)

2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24.阅读下面的宋词,简答(1)~(2)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对这首词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矫健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妙在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B.“起来慵整纤纤手”,“纤纤”二字用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借以点出人物的年华和身份。

D.下片用人物的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而又好奇、冒失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E.整个下片都是写“动”,与上片正好形成对比,可见上片的“静”,不仅是静中见动,而且也是为了衬托下片的“动”。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好

2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在,故国危而不辅。

(2)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26.在下面语段画横线部分填写恰当的话,使语意连贯。

生命就是一个过程,就像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一样从容,一样简单,一样自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美丽的内涵:春的绿叶和生机,__________,秋的红叶与成熟,__________。重要的是把握住每一个季节好的日子。请不要在冬天里做春天的事,在秋天里唱春天的歌,萤火虫只在夏夜里闪光,白雪不会覆盖在月季花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解析】A.少安毋躁(shǎo);B.标识(zhì);D.答应(dā)。

2.D【解析】A.反应—反映;B.貌和神离—貌合神离;C.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3.A【解析】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用在此句中,不符合语境。

4.A【解析】略。

5.D【解析】A项,应把“血压”后的顿号改为逗号;B项,应把冒号改为破折号;C项,应把“大冤案中”后的逗号去掉,因为有了逗号,就会被误解为三人写作的书在“大冤案中”重新见面了。

6.B【解析】略。

7.A【解析】①②③⑤均出自唐代人作品:①杜牧;②李白;③张志和;⑤杜甫。

8.D【解析】“爆发”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暴发”是突然发财或得势。“敦促”用于平等的对象之间,表尊敬、客气;“督促”用于上级对下级。“鉴赏”:鉴定和欣赏;“鉴别”:鉴赏并辨别。

9.B【解析】A项中“山东”指崤山以东;C项“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D项“百越”是指在我国南部和东南部越族人民的居住地区。

10.C【解析】略。

二、知识积累与运用

11、看拼音写词语

卓越纯熟蔓延融洽

12、用“——”在括号里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1.jiān2.qiánɡ3.mó4.sì

13、把多义词的正确解释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绝技(③)绝对(①)绝效(②)堪称一绝(③)

14、修改下面的病句

1.今年的小麦、玉米、稻谷、油菜等农作物获得了丰收。

2.经过老师的教育,小明改正了很多缺点。

15、古诗

1.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2.独:独自异乡:外地

3.独自在外地闯荡,每到过节时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

14.B【解析】案:通“按”,断案判罪。

15.C【解析】A,“家人”在此释为居家之人,无官职者,即平民;B,“收视”在此释为收殓,看顾;D,“牺牲”在此释为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16.A【解析】B,第一个“以”为介词,释为用、拿;第二个“以”为连词,表目的。C,第一个“之”为代词,文中代“彭越”;第二个“之”为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第一个“而”为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为连词,表因果。

17.D【解析】略。

18.C【解析】“取下彭越的首级”理解有误,准确的是“在彭越的首级下面汇报”。

19.天上比人间舒服快乐,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间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

20.①比喻快乐是忍受痛苦的希望,作者借此表明的观点是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②比喻不快乐的时候难以体会优美的东西,作者借此表明的观点是快乐属于精神。

21.①因为快乐属于精神,如果缺乏精神上的愉悦,再好的物质刺激也不会发生作用;

②如果精神愉悦,痛苦也可以成为快乐的契机。

22.CD【解析】略。

五、综合题

23.(1)惑之不解、或不焉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2)李清照的好。相比之下“和笑走”略显轻薄,“和羞走”则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依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则少女窥人之态可掬了。

25.(1)在荆州避乱的读书人,都是海内的俊杰,刘表不能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的时候没有人辅佐他。

THE END
1.与粮食有关的文言文2. 关于食品安全的文言文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 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是:粮食不嫌舂得精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212214449402646588.html
2.关于珍惜粮食的古诗关于珍惜粮食的古诗: 1、《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cj93aNSdTW.html
3.文言文知识生活用品(1)与粮食有关的:来自語文課【文言文知识】生活用品 (1)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稔、熟、刈、籴、粜、廪、禀、丰、饶、赡、足、给、饥、饿、馁、馑。 (2)与布匹有关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绮、绦、缟https://weibo.com/1841924467/H0oU2lNip?type=comment
4.节约粮食的文言文.docx篇一:节约粮食的文言文】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2017联系方式:【篇三:节约粮食的文言文】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宋林《省心录》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4321577.html
5.2023年高考文言文训练解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燕、赵、吴、楚)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尽,竭尽)于内(状语后置),而百姓靡(倒下,战事失利)于外(状语后置),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回答)。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断,破坏)其谋,而安(使安定)其兵。”乃资(提供、供https://www.360doc.cn/mip/1059822695.html
6.名人传记专题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http://www.hhtyz.com/jyz/ywz/jxzy/2021-03-02/3708.html
7.愚人食盐文言文翻译(全文)愚人食盐,佛家寓言。出自《百喻经》。下面小编收集了愚人食盐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愚人食盐 作者:伽斯那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https://www.99xueshu.com/w/ykmah1x64p8p.html
8.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文言文翻译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序(见“有关资料”)里已有说明;《宋书·陶潜传》则特别提到作者辞官的近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从序和这段记录都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https://www.gushiwen.cn/gushiwen_2eafc6954a.aspx?_=1488192555
9.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http://sh.xdf.cn/zhongxue/201707/8352210.html
10.读三国(9)襄樊之战中的阴谋论:一桩抢夺粮米的事件引发的血案第三,关羽的态度。如果有人说那凭什么就信你的解释,你的文言文比我好多少啊?陆逊的书信你就能比我解释得更通透?外子里子全部看透? 那我们看关羽自己读陆逊第二封信的态度,关羽平时最爱看《左传》或者《春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来这两本书读读原文,虐虐自己。那时候没有白话文,陆逊的书信关羽是能看懂的,比https://www.jianshu.com/p/dddf9002c1a0
11.文言文许行原文及翻译文言文许行原文及翻译 本文整理了《许行》原文以及翻译和文中人物简介,欢迎阅读。 1《许行》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http://www.chusan.com/zhongkao/10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