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器文言文

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罍(lei):同“罍”盛酒的器皿,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怙。”《礼记礼器》:“庙堂之上,~尊在阼。”(阼:古代东面的台阶,迎客宾处)

尊:古代酒器(同樽)。《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觞三行管子趋出。”元稹《有酒》诗:“有酒有酒香满尊,居宁不饮开君颜?”

觞(shang):酒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颜延之《陶徵士诔》:“念昔宴私,举~相海。”

钟:酒器。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

盅:饮酒、喝茶用的没有把的杯子。

斗:盛酒器物,也叫羹斗,有柄。《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黄:gou长寿。指老人。”《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酌(zhuo):酒杯,酒。《楚辞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爵:古代酒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以奏尔时。”

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者,浮以为大白。”(:jiao把杯中酒喝干。浮:罚)

角(jue):酒器。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

觯(zhi):一种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礼记礼器》:“尊者举~,卑者举角。”

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杯杓(shao):饮酒用的器皿。也指饮酒。《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人谢,曰:沛公不胜~~,不能辞。”

觚(g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论语雍也》:“~不~,~哉!~哉!”《论衡语增》:“传语曰: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又如“一觚浊酒喜相逢”。

杯:现代仍然广为使用的盛羹、水、酒、饮料等的器皿。杜甫《九日五首》诗之一:“重阳独酌~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羽觞(觞音如「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称其为耳杯。

2、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张衡《西京赋》:「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汉书.孝成班婕姝》:「酌羽觞兮消忧」。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王羲之《兰亭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3、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岂止于米,相期以茶。

如果是有知识的老人,这两句个人觉得很合适,米寿为八十八岁,茶寿为一百零八岁,意思是何止八十八岁,期望一百零八岁。由于逢寿必祝,祝诗祝联难免多且滥,所以有词家道出其中难处:“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纵观许多祝寿的诗词联话,都离不开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旧话,所以即使多得车载斗量也难以流传。宋代祝寿诗词最多,辛稼轩有一词谐戏欢愉被人称道,这是祝他本家一亲戚八十寿,其词道:“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

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

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岁,这种祝寿词确实比干巴巴地祝寿要强许多。

寿诗有一些本不是经心之作,却流传下来。有一村校书年70,买一妾才30岁,正巧苏东坡杖藜经过,老校书乞为寿诗,苏东坡戏为诗,“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以而立对古稀,工整而巧。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题写一副自寿联:“常如作客,何问康宁。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观此联不愧是大手笔,舒适闲逸之态跃然纸上。上联言只要够吃够花、身体灵便就心满意足了;下联说不想成仙长寿,只有自在不虚度,眼下一日顶两日,已是活了一百多岁了。

在寿联上,人们绞尽脑汁使得词章工巧,构思奇特,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寿,在位五十五年的寿联可以称“最”了,其上下联以“五”和“八”为对,可谓对得天衣无缝:“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乾隆逢八秩大寿,联以“八”为词,那么百岁老人也常以“世上难逢百岁人”为题祝寿。

清代一些老人百岁寿诞,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独逢。”在祝寿的词诗联语中,也有不少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民国初年,有一位县太爷搜刮地皮,百姓怨声载道。这一年逢县太爷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一秀才代绅商写寿联道:“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天开眼救微躯。”

据传闻,某奸臣为其母做寿,请人当场书写寿联,只见那人开始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见之哗然,寿星见之欲发作,只见那人从容写道:“王母娘娘下凡尘”;其下联是:“养个儿子是盗贼,偷来蟠桃奉至亲。”此联可谓“骂人不吐核”,让人有苦说不出。

本人文笔有限,下面的可参考。

如果是有知识的老人,这两句个人觉得很合适,

米寿为八十八岁,茶寿为一百零八岁,

意思是何止八十八岁,期望一百零八岁。由于逢寿必祝,祝诗祝联难免多且滥,所以有词家道出其中难处:“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纵观许多祝寿的诗词联话,都离不开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旧话,所以即使多得车载斗量也难以流传。宋代祝寿诗词最多,辛稼轩有一词谐戏欢愉被人称道,这是祝他本家一亲戚八十寿,其词道: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岁,这种祝寿词确实比干巴巴地祝寿要强许多。

在祝寿上难免有借机谄谀献媚者,据《东望阁随笔》中记,南宋奸臣贾似道,曾祝寿谢太后和宋度宗,因为二人的生日仅差一天,其笺上写道: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以而立对古稀,工整而巧。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题写一副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在寿联上,人们绞尽脑汁使得词章工巧,构思奇特,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寿,在位五十五年的寿联可以称“最”了,其上下联以“五”和“八”为对,可谓对得天衣无缝: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

乾隆逢八秩大寿,联以“八”为词,那么百岁老人也常以“世上难逢百岁人”为题祝寿。清代一些老人百岁寿诞,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在祝寿的词诗联语中,也有不少是带有讽刺意味的。民国初年,有一位县太爷搜刮地皮,百姓怨声载道。这一年逢县太爷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一秀才代绅商写寿联道:

“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

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天开眼救微躯。”

寿诗寿词寿联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时下老年人是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的,逢寿诞之日以吃为主的多,但祝寿的诗词曲联已是很罕见的了

古文中的酒杯的名称有:觥、觥筹、罍、尊、樽、觞、钟、盅、斗、酌、爵、白、角、觯、壶、杯杓、觚、杯等。

1、觥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卷耳》先秦:佚名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释义: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2、尊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3、觞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九月十日即事》唐代:李白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昨天刚登完龙山,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4、钟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宋代: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你挥舞彩袖手捧酒杯殷勤劝酒,回想当年心甘情愿醉倒于颜红。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

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共同欢聚。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唯恐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5、斗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唐代:李白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鲁地的酒色如琥珀,汶水鱼紫鳞似锦。山东小吏豪爽俊逸.提来这两样东西送给客人。二人意气相投,两相顾惜,两条鱼一杯酒以表情意。鱼儿吞吐双鳃,振起鳍鬣,跋刺一声,要从银盘中跳去。唤儿擦净几案挥刀割肉,红的如同花落,白的好似雪飞。为你下箸吃足了酒,著鞍上马,醉蒙蒙地归去。

觥(gong):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觥,是一种平底、有把、口上刻有牛凹图形的大口酒器。旧注说:“觥大七升,以凹角为之。”但并不一定是角制的,考古家发现有铜凹,容量确比通常酒杯为大,所以后人常泛称大酒杯曰觥。

尊:李白诗《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古人说“决胜于樽(尊)俎之间”,就是与谈判对方在饮酒食肉的酒宴上取胜。俎是盛肉器。由于它使用普遍,后人简直将“尊”作为酒杯的代称。它一般为侈口,高颈,鼓腹或筒腹,圈足。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

觞(shang):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衔觞赋诗。”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是一种三脚、大腹、有把、饰有禾纹的酒器,或饰有鸟雀图形的敞口酒器。

酌(zhuo):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此外,酒杯的别称还有钟、盅、觚、杯等等。

觥(gong):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觥,是一种平底、有把、口上刻有牛凹图形的大口酒器.旧注说:“觥大七升,以凹角为之.”但并不一定是角制的,考古家发现有铜凹,容量确比通常酒杯为大,所以后人常泛称大酒杯曰觥.尊:李白诗《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古人说“决胜于樽(尊)俎之间”,就是与谈判对方在饮酒食肉的酒宴上取胜.俎是盛肉器.由于它使用普遍,后人简直将“尊”作为酒杯的代称.它一般为侈口,高颈,鼓腹或筒腹,圈足.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觞(shang):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衔觞赋诗.”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是一种三脚、大腹、有把、饰有禾纹的酒器,或饰有鸟雀图形的敞口酒器.酌(zhuo):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此外,酒杯的别称还有钟、盅、觚、杯等等.。

THE END
1.2021全国乙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图3: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年) https://www.liuxue86.com/a/4273321.html
2.粮的文言文翻译解释意思及用法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笔画、笔顺、词性及详细解释,共计56651字词,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8 12:06:53http://ccd.newdu.com/d29710.html
3.古代汉语(二)量粮食的用具,十升为斗。庄子胠箧:“为之~斛以量之,则并与~斛而窃之。”又:“掊~折衡,而民不争。”引申为容量单位。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米折腰。”[刁~]古代行军用的器皿,容量一斗,昼间用来煮饭,夜间用来敲击打更。史记李将军列传:“不击刁~以自卫。” http://media4.open.com.cn/L602/1809/beiyu/gudaihy/menu/gwzl/2-7.html
4.古代诗文劝惜粮我国古人对于爱惜粮食和稼穑之艰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从古诗文中很容易看得出来。尽管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但是今天的我们再阅读这些诗文,仍能够从中获得启迪。 清朝李毓秀在其所著的《弟子规》中说:“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意思是对于食物不要挑挑拣拣,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能铺张浪费。明末清初的朱柏庐在http://www.ccdqw.com/shgc/2023-03-09/220319.html
5.关于腊八,有哪些古诗词?腊八在古代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为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宋代诗人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到:“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描绘了腊八时节人们互相赠送腊八粥,节日氛围浓厚的场景。还有清代诗人王昶的《腊八日》,其中“粥香饧白杏花天,省俗迎祥斗岁前”一句,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8868936213/answer/73075486657
6.古代节约粮食的文言文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239241603660094139.html
7.名人传记专题文言文C. 左迁,降低官职。我国古代某些时期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同义词还有“致事”“休致” “乞骸骨”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以文交友。他考中进士任官后,与尹洙交往,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互为友;与梅尧臣交往,吟诗作歌,http://www.hhtyz.com/jyz/ywz/jxzy/2021-03-02/3708.html
8.从古诗文看古时的生态理念8篇(全文)《公刘》描述道:因为国人不得安居,于是公刘巡视边疆,收集粮食,用皮袋子装扎起来,带领全族携带武器农具,从有邰迁到豳地(今陕西省彬县)。来到豳地以后,公刘登上山岭,察看地形,疏浚河道,开拓荒原,建舍定居。《诗·大雅·躲》记载的是周人的另一次大迁徙。《緜》诗一开头,用“躲繇瓞瓜,民之初生”之比起兴,追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lvst12h.html
9.古代1石粮食是现在多少斤?靳茅是: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石"是古代重量单位,现代通常读作"dàn"。在古书中,"石"有时也读作"shí",这是因为古时候的石磨一次磨出的粮食约为10斗,因此在民间"石"也被俗称为"dàn"。在正式场合、诗词和古文中,"石"应读作本音"shí"。10斗等于1石,1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市斤是汉语通用规范重量 http://m.ye-su.cn/yy/vndadyvaetyad9sv2e.html
10.参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有感(精选10篇)东汉, 我国就已经有了利用水力驱动的水碓;魏晋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水力磨和水力碾, 大大扩展了加工能源, 提高了生产效率。南北朝时期出现石碾, 是一种进行脱粒、碾粉的粮食加工器械。 二、古代农业原生态 古人在开发利用土地的时候, 已经认识到农业的肥源可以通过农业系统内部循环“化腐朽为神奇”来解决, 非常注意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s92097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