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报重构谷物食品生态以科技引领全谷物产业行稳致远首届全谷物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厦门召开

为指导企业生产、鼓励科研创新,同时向消费者提供清晰有效的信息,会上举行了《预包装全谷物与全谷物食品的标示规范》团体标准启动仪式。

厚积薄发——

内外协同联动推进全谷物产业发展

首届全谷物创新与发展论坛是自2021年10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全谷物分会成立以来主办的第一届创新与发展学术论坛,聚集了推动我国全谷物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既是一个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关心全谷物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各界共探寻破解发展之道的合作平台和展示全谷物领域成果的舞台。

谭斌表示,让全谷物食品消费常态化,实现美味与健康双导向,是科技界与产业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学会全谷物分会将以引领我国全谷物加工与消费为目标,通过凝聚行业、整合科研、媒体、工业企业等全产业链要素资源,致力打造科技、产业发展的“信息港”和科普宣传的“集结号”,促进全谷物食品科技人才的成长,引领我国科学谷物加工与消费,重塑我国谷物食品新生态,服务国民健康与经济建设。

朱蓓薇在致辞中表示,全谷物产业是人们在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的大背景下走入台前,是实现健康中国与节粮减损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她建议,通过推动科技创新,选育优质全谷物加工新品种,创新研发全谷物食品原配料,加强全谷物营养健康研究,优化明确科学合理的、符合我国人群特征的全谷物膳食推荐摄入量,进而推动构建全谷物创新平台与数据平台,推动全谷物产业链的构建。

集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谢潮添教授代表承办方在致辞中表示,全谷物是一个天然的“营养素包”,发展全谷物产业不仅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我国的粮食资源,还能有效满足人民对健康改善持续提升的需求,也符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前瞻视角——

跨界融合加快全谷物基础和应用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霍军生研究员介绍了DRIs和膳食指南的沿革及全谷物的摄入情况。从目前来看,在我国约有80%以上的人对全谷物的摄入量,还远未达到指南中的推荐摄入量。“一方面,食品加工中去除了食物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另一方面,又在食物中强化营养成分。”他建议,产学研携手加大对全谷物食品的开发,增加消费者对全谷物食品的摄入。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王立教授介绍了热加工条件下青稞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适当温度条件下适度烘烤,谷物多酚的提取量明显提升;而当烘烤温度过高时,多酚会急剧下降。在青稞酚类物质的健康作用研究中发现,青稞多酚可以有效抑制衰老引起的肌肉炎症及纤维化。

高峰对话——

产学研共探全谷物产业发展之路

湖南诺千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克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克明表示,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布局全谷物市场,加快开发全谷物食品,他同时呼吁科学家更深入地开展全谷物科普,以“唤醒”公众对全谷物食品的消费。

内蒙古燕谷坊生态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理副总裁、燕谷坊营养健康研究院副院长余治权介绍,在市场洞察方面,首要了解客户对全谷物食品的需求,并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全谷物;在产品开发方面,借助精良工艺,开发了逾百种产品。

佳禾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佳禾营养健康研究院院长张建文指出,目前企业已开始加大全谷物布局,加大产品研发。一方面,选好原料,选择适合做“奶”的燕麦原料;另一方面,加大工艺、装备研究。

青海天佑德科技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研究院院长杜艳表示,从2016年开始企业加大青稞食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已开发了青稞麦片、青稞米等产品,并对青稞酒酒糟等副产品进行转化利用。未来,希望在青稞功能性方面做更多研究。

魏益民认为,全谷物最终走向市场,关键还在于企业的行动,对消费者的教育和产品研发。如果没有消费者的支持,市场就无从发展。同样,他希望全谷物产业发展,要以科技为支撑,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更多、更好的全谷物产品。

谭斌表示,在全谷物产业发展中,要破解“企业不愿意生产、消费者想吃吃不到”的尴尬局面,打通消费与生产之间的通路,形成良性循环。在产业发展中,还需要坚定初心,行稳致远,加快研发、健全规范、加大食育,才能构建全谷物产业新生态,推动全谷物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全谷物走上寻常百姓家。(胡杨)

THE END
1.我院成功举办2024年粮食储藏与食品加工学术交流会10月16日,2024年粮食储藏与食品加工学术交流会在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武杰主持。 作为2024年安徽省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活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内容之一,本次交流会由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办,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承办,旨在推动粮食储藏与食品加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粮食、食https://bgs.ahly.edu.cn/info/1018/2351.htm
2.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业界简讯资讯委员会由37名委员组成,张天佐任主任委员,欧阳海洪、戴小枫、杨泽钊、王强任副主任委员,姜倩任秘书长,张德权任副秘书长。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委员会下设粮食加工分技术委员会、油料加工分技术委员会、果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蔬菜加工分技术委员会、肉蛋制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乳制品加工https://www.lab168.com/news/show-33714.html
3.所内要闻9月12日,加工所召开干部大会,中国农科院人事局副局长薛鹏飞宣读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关于庄严同志任加工所副所长的决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现武讲话。会上,加工所所长王凤忠和新任副所长庄严分别作表态发言。 刘现武表示,院党组从加工所事业发展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出发,经过通盘考虑,作出调整加工所领导班子配备的https://ifst.caas.cn/xwzx/snyw/72d698e1eb0f47cbb1d541d62b1a8339.htm
4.粮食科技创新团队及学科带头人篇副教授 江南大学 食品学院 碳水化合物开发及应用 王金鹏 副教授 江南大学 食品学院 碳水化合物开发及应用 周星 副教授 江南大学 食品学院 碳水化合物开发及应用 77 粮食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及学科带头人汇编 粮食加工创新团队及学科带头人 粮食科技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信息表 推荐单位盖章:江南大学 人才团队名称 淀粉https://sousuo.lswz.gov.cn/html/zhuanti/n316987/n1085473/n1085505/c1097435/part/1097452.PDF
5.国家大豆产业体系首席吴存祥到牡丹江试验站检查指导11月24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存祥研究员、东北区域高产栽培岗位专家张玉先教授一行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对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进行实地检查指导。牡丹江分院党委书记、院长董清山,副院长刘春光,牡丹江分院学科导师杜维广研究员陪同检查。 https://www.haas.cn/info/1031/319371.htm
6.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学术交流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农产品加工和营养领域的研究,双方就农产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研究、人才培养及项目申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于洋一行5人来到我所进行参观访问,希望未来能够在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开展01http://www.sdncps.com/col/col342623/index.html
7.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降谷物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以稻谷、小麦、玉米、杂粮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粮食加工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新标准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包括:谷物组分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及其调控;全谷物加工及其健康促进作用评价;功能化谷物食品的创制开发;谷物主食品现代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粮食加工副产物及谷物淀粉、蛋白质、谷物膳食纤维等资源的高效梯次利用技术http://www.ags.ac.cn/lsjgyjs/lsjgyjs_yjfx/lsjgyjs_yjfx_gwhx/202009/t20200901_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