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中储粮将是粮食托市政策惟一执行主体玉米/豆粕

2010年的小麦政策性收购中,国家引进了中粮、华粮参与小麦最低价的政策性收购,中粮、中纺参与油菜籽最低价的政策性临储收购,希望对中储粮形成制约并营造一个竞争的收储市场。

但上述政策仅仅执行了一年不到,多收购主体加入导致的小麦价格飙涨,就对通胀形成了新的压力,这也影响了未来粮食调控政策的走向。

噩梦开始

2010年6月是中储粮一系列挫折噩梦的开始。

由于涉嫌违规操作和大幅度加价抢购推高了粮价,中储粮被勒令停止小麦收购,并接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长达3个月的轮番查账。

在接受检查期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还于7月22日、9月6日联合下发了两份措辞严厉的文件,督促中储粮严格整顿内部管理。10月,中储粮甚至被叫停了“储备吞吐轮换”粮油之外的所有商贸业务。

此后不久,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又联合发文,计划引进中粮、华粮、中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等企业进入中央储备粮代储领域。由于处于过分被动地位,中储粮去年秋季本该实施的玉米临储收购一直延续到今年1月下旬才展开。

多数行业内人士认为,这明显意味着,中储粮垄断国家粮食收储的权力已经被打破和日渐削弱。

对此,中储粮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护。中储粮高层认为,去年以来国内包括小麦价格的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粮等多元主体参与了夏粮政策性收购。

中储粮方面的一位高管对本报分析称,由于收购主体利益不同,而当时粮食调控政策又缺乏相应的配套监管约束及惩处机制,才导致出现了去年夏季小麦收购中的违规操作、哄抬价格的“乱象”。

这位高管还特别表示,每年对参与政策性粮食收储的委托库点的资格审核,中储粮方面都需经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农业发展银行省分行共同“研究确定”,正是根源于此,中储粮很难对分布在粮食主产区的数以千计的委托粮食收储库点实行有效监管。

在被国务院叫停商贸业务后,中储粮方面曾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等多方面反映。“接到国务院通知之后,我们就已经停止了商贸业务,但是直至现在,国内玉米价格还是出现多次大幅上涨。”该高管告诉本报。

按照他的表述,推高国内粮价的并不仅仅是中储粮一家。

转型惹争议

“按照国家政策标准衡量,近年来中储粮大力拓展的粮食加工、贸易等业务都明显属于违规操作。”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粮食协会负责人当时表示。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副秘书长李东森也表示,现在把经营性业务这块停下来,是中储粮的角色回归。

不过,中储粮总公司副总经理刘新江对此并不赞同。他认为,从2005年开始,中储粮承担“新的任务”已经超出了中储粮建立之初的制度设计和功能定位,从实践来看,仅仅掌握原粮储备也会直接削弱粮食宏观调控结果。正是基于此,中储粮近年来选择了“适度发展粮油加工”。

刘新江举例分析说,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销格局中生产、加工和消费的空间错位越来越明显,大中城市区和重点消费区的保供压力增大,一旦出现大的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交通不畅,粮油储备就面临无法调用的现实问题。

随着调控越来越注重终端成品粮油市场的调节,储备以原粮形态存在,又与加工脱节,造成有粮也用不上,这也会直接削弱调控的结果。

刘新江表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储粮才开始“适度发展粮油加工”,而且目前中储粮发展的一些米业、面粉加工项目开始稳定发挥对重点地区和时段的供应保障功能。

从去年底至今年两会前后,中储粮方面反映的现存粮食调控矛盾引起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的高度重视,而有关方面也积极配合中储粮,向决策部门提出了一些粮食调控改革“建议”。建议特别强调,要扶持和强化中储粮执行国家粮食收储政策的主体地位,降低政策执行与监督成本、简化宏观调控的复杂性。

而在放开竞争市场和调控主粮价格之间,中储粮无疑扮演了一种微妙平衡者的角色。这种角色还要扮演多久并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储粮向“大粮商”的转型趋势已经无可避免。

THE END
1.市粮食局成立专班开展中晚稻托市收购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为确保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大灾之年农民利益落到实处,近期,市粮食局成立六个专班,分赴各县(市)区督办检查全市中晚稻托市收购政策执行情况。10月9日,市粮食局局长刘青峰带领专班人员前往安陆涢城莲棚收纳库、广峰米业等中晚稻托市收购点,现场查看粮食入库质量和收购码单,与正在售粮的农民朋友亲切交谈,详细询问粮食http://m.xgnews.cn/p/14923.html
2.托市收购是什么意思是国家储备库为依托的烘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收购工作。粮食部门的托市收购目的是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最低收购价政策不同于过去的保护价收购政策。保护价收购是指所有国有https://m.edu.iask.sina.com.cn/jy/kSJnswnSAB.html
3.夏粮丰收新粮往哪里放成难题收储瓶颈怎么破?——中国青年网另外,还有极个别“拍卖专业户”可能会借“去库存”的机会,钻政策性粮食拍卖销售政策的空子,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向委托收储企业甚至中储粮直属企业施压。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有关处室负责人也反映,少数委托企业和租仓企业担忧以后不再有“托市收购”,抱着“捞最后一把”的不当心理,希望延长储存时间,多收取保管费或租金,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1706/t20170611_10038141.htm
4.粮食收购量首次突破(),各地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通过2015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首次突破(),各地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通过提价托市、增加收购、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民增收550亿元。A.4000亿斤B.5000亿斤C.6000亿斤D.7000亿斤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https://www.shuashuati.com/ti/f701a4d896774f0e8dbfbc0f82364cdd.html?fm=bdbds457afcdf3d1225fc741e4f4f2b6b7245
5.陈润儿:落实小麦托市收购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陈润儿对下一步落实小麦托市收购政策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实行按质定价,敞开收购夏粮。他指出,托市政策既要求敞开收购,对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小麦必须做到应收尽收,任何库点不许以任何理由拒收限收农民粮食,又要求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决不允许个别粮食收购企业借机压级压价、盘剥农民,卖“转圈粮”。 http://news.hnr.cn/cre/article/1/1335825335362654208
6.发改委官员称正研究改革粮食托市收购包括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在内的托市收购政策,近年来因其扭曲市场价格及执行中的乱象饱受指摘。日前,在一个粮食安全高端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表示,未来应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政府正在研究临时收储的可能替代方式。 中国目前对小麦、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https://china.caixin.com/m/2013-11-25/100609148.html
7.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底粮食安全小麦最低收购价是“托底”价格,不是托市价格,国家小幅上调价格,又为市场价格调整腾出空间。随着我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机制确立,小麦收购已经实现由政策性收购为主向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政策性收购为补充的转变,小麦最低收购价从“托市”过渡到“托底”。近年来,随着小麦价格高位波动,市场价远高于最低收购价,我国已经https://m.gmw.cn/2023-10/12/content_36888324.htm
8.滨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2024年全市夏粮收购和政策性粮食销售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近日,记者从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2024年全市夏粮收购和政策性粮食销售监督检查实施方案》(滨粮字〔2024〕27号,以下简称《方案》)已于近日下发。近期,市粮食和储备局将联合市市场监管局有序开展夏粮收购和政策性粮食销售监督检查工作。 https://www.binzhouw.com/nj/system/2024/12/31/030529250.shtml
9.粮价上涨(精选十篇)自2004年以来, 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取消了农业税, 不断增加粮食补贴, 放开粮食收购市场, 执行托市收购政策, 粮食生产总体上保持稳定增产的态势, 年际间粮食总产量增产幅度变化相对较小, 粮食连年增产没有带来粮价下跌的情形。 那么粮价持续上涨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从影响粮食价格的微观供给因素来看,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5py9ud.html
10.登封粮储狂骗1.5亿元小麦托市资金宏观一买一卖,粮食未动,购粮款走账,到底为了什么?上述粮企负责人直言,为骗取国家小麦托市收购资金。 据悉,2004年,国务院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为提高粮食收储企业的积极性,国家为这些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并支付保管费、手续费等财政补贴。在此情况下,不少粮食企业竞相投资建仓收储粮食。 https://m.chinatimes.net.cn/article/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