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4日从河南省粮食局获悉,截至6月30日,河南省累计收购小麦50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7.8亿公斤,其中河南托市小麦收购量达到21亿余公斤,比去年同期减少39.39%。
据悉,今年麦收期间河南省连续出现4次大范围降水过程,造成部分地区小麦出现萌动,不完善粒超标,不符合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质量标准,收、售矛盾突出。
河南省政府要求各级各有关单位对农民交售的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小麦,必须做到按质定价,敞开收购;分类收储;要在资金上积极支持、鼓励收购,增加库点,改善服务;加大宣传,稳定市场。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要求各直属企业一方面要切实履行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责任,将符合托市收购质量标准的粮食应收尽收,尽最大可能帮助农民增收;另一方面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千方百计提供各种延伸服务,指导农民保管受灾粮食,减少因灾损失。
你家小麦好卖吗
随着河北山东启动小麦托市预案,夏粮政策性托市收购全面启动,不知道各位农民朋友,你家的小麦今年好卖么
数据:当前粮食的收购进度较往年偏慢
6月27日,江苏全省累计入库小麦375.25万吨,其中地方国有企业收购252.3万吨,最低价收购122.95万吨,托市收购占总体收购量的32.76%;6月30日,安徽全省全社会收购小麦307.3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小麦148.9万吨,最低价收购小麦135.7万吨,同比分别减少10.9万吨、35.3万吨、9.2万吨,托市收购占总体收购量的44.16%%。
从上面一组数据来看,今年的夏粮收购进度整体是落后于往年的,特别是托市粮收购方面,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偏差,不符合标准的小麦量大难以入“托”,托市收购企业有劲使不上,所以很多地方的农民没感受到托市收购的力度。
现状:农民“卖粮”和粮库“收粮”两难
“我们5月31启动小麦托市收购,9000吨的库容到今天总共才收到118吨,还不到往年一天的收购量。”6月27日上午,滁州市定远县严桥粮站大门敞开,前来售粮的农民却很少,严桥粮站站长汪晓冬说,今年定远小麦九成以上达不到国家政策性收购的最低标准,即使农民运来,大多也因达不到标准无法进行收购。
定远县是安徽省的产粮大县,据该县粮食局局长李增进介绍,直到5月份定远小麦长势还很好,但5月26日至6月8日,持续的阴雨影响了夏粮的正常收割和晾晒,致使今年小麦产量、品质双降,“今年定远小麦总产40万吨,其中90%以上不完善粒超过10%。”
在怀远县魏庄粮库,一些农户将运粮拖拉机停放在粮库院内,希望标准能够放宽。而同样焦急的还有魏庄粮库主任翁在利,“我们是企业,收粮的心情也很迫切,只要粮食合格,绝对做到不限收、不拒收、不停磅,但不符合国家标准,我们也没法收。”据了解,怀远今年小麦总产量达60多万吨,截至6月24日,仅收购到最低收购价小麦3747吨,多数小麦因不完善粒超标无法收购。
疑问:农民卖粮难为什么不出应急预案
其次是,今年的仓容问题。根据之前各地发出的消息来看,今年夏收前各地都在为夏收积极准备仓容,小编在这里胡乱猜测一句,应该是仓容比较紧张的。如果从这方面考虑,我们可能会更好理解一点:毕竟仓容没那么大,收了也是没地放。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理由呢也可能是国家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显示,当前的卖粮难问题只是个例——这个是有必要解释下的,中国实在太大、人太多了,往往一个小地方可能就聚集个几千、几万户,所有很多个例性信息往往与真实情况不太相符,加上出现个例事项时,我们有没有这类公益的调查机构去核实情况。所以,很有可能是上层收集到的信息显示只是个例,所以觉得不必要设立应急预案。
这个个例并非上面的事项,不要混谈。
下面还有一个就是扰乱受灾粮收购秩序被处理的事。
一般来说受灾粮存在水分、杂质高,发霉变质等问题,加工和贸易企业是不会要的,这样一来,灾区农民就面临卖粮难问题,为此,政府部门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收粮灾区农民的粮食,以求取得最低的经济损失,相应的这部分粮食收购价格也是比较低的。
但昨天的消息显示,孙某“出售自己贩卖来的两万多斤小麦”,这就有点想不通了,一是两万斤按照正常应该是十几户人家的产量,二是这部分粮食应该不是质量好的,没有人傻到收购好粮食转成受灾粮低价卖——这个时代雷锋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