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储粮推动我国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3%左右—新闻—科学网

12月25日至26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指导农户科学储粮,优化粮食产后服务,助力农民减损增收,我国农户储粮损失率已降至3%左右。

减少农户储粮环节的损失损耗,是推进粮食产后节约减损的重要一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家通过投资引导,累计为全国农户配置科学储粮装具近1000万套。粮食和储备部门出台推动解决“地趴粮”问题的具体措施,指导做好粮食产后短期储存,逐步消除“地趴粮”。

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引导农民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搭建科学储粮装具,保障储粮安全、减少粮食损失损耗。河北深入开展科学储粮“百社”、“百户”行活动,推广简单实用的农村“土专家”储粮技巧和储粮仓型。内蒙古兴安盟投入近400万元,制作并推广科学储粮装具,降低“地趴”储粮损失。福建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投资1.52亿元建设35.6万套储粮罐,有效防止农户存粮鼠吃虫咬。广西在全区2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免费发放农户科学储粮仓44.8万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支持建设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2023年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保障夏粮、秋粮收购,积极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清理、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减少粮食损失超过200万吨。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仓储设施建设,仓储设施硬件基础不断夯实,绿色储粮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基本形成与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相适应的粮食收储保障体系。

粮食仓储设施规模逐年递增。有效满足粮食收储需要,截至2023年末,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较2014年增长了36%。

绿色储粮功效和性能不断升级。“十四五”以来,国家新建和改造升级仓容超6500万吨,仓房气密、隔热等关键性能明显提升。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大幅提高。国有粮库普及应用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控温、气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依托国家科技计划,聚焦智能粮情测控、虫霉绿色防控、粮食低温智能联控、粮食清选等重点,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解决绿色储粮技术重难点问题。

“目前,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的合理预期范围内,粮食储存正在向绿色优储、保质保鲜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该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统筹推进科技平台建设、成果培育转化,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THE END
1.什么是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在粮油作物中扮演角色在农业生产中,粮油作物是指那些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源的主要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这些作物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之一,而且也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基础。高产优质的粮油作物种植,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国际贸易平衡。 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535688.html
2.2018年,M市每公顷粮食产量()吨。2018年,M市每公顷粮食产量( )吨。A.1.97B.7.95C.5.07D.3.81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9fc4821259a2467d9ca56d0b3f699b7b.html
3.安全指标体系(精选十篇)粮食供求预警系统评价法没有对粮食安全做出一个简明量化的总体评判;景气分析法利用景气循环法对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景气状况做出判断, 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粮食发展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但预测能力有限;粮食安全系数法比较全面的反映粮食安全水平, 但计算粮食安全系数时对粮食总产量波动系数等四项指标赋予相同的解释度, 不符合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lo8o6q5.html
4.气象特征范文10篇(全文)气象特征与大气污染有着密切联系,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逆温层的生消规律等直接影响到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过程,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都可以从气象因素上找到答案。 采暖期污染较重是因为采暖期燃煤量大、低矮分散的面源多的缘故,同时气象因素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冬季较稳定的E类大气稳定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hyqokii.html
5.江西农业在全世界的农业产量中,我国虽然身为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生产只占全世界的20%左右。但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化肥却占到全世界的33%左右。可见,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超量施用化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样,在我国的水稻生产中也存在化肥超量使用的问题,这与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将就减量施http://jxng.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7&st=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