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内容及简答题型

第一章中国服装史起源和先秦服饰(一)原始社会的服饰(前5000—前2000年)概况:茹毛饮血,衣禽兽之皮,树叶蔓草遮体人们用赤铁矿研磨红色粉沫染饰物(目前所知最早的矿物着色工艺染制品)。

他们把死去的人加以埋葬并举行仪式,还在死者尸体周围洒赤铁矿研磨红色粉沫,以象征鲜血。

红色在原始人意识中是血液的象征,失去血液便失去生命,使用红色有寄望再生之意,说明原始人的色彩观念和原始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的。

原始人使用这些附属饰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神灵的意义。

10万年前出现的“智人”能够制造衣服及饰品,是人类向创造衣服迈出的第一步。

(二)中国早期服饰服装起源:保护说,装饰说,遮羞说。

早期服饰状况:1,裸态生活期;2,兽皮,树叶与装饰期:(典型服饰特征:兽皮披,戴贝壳,兽牙等装饰。

服装款式:最常见是裙,其次是遮挡前胸后背坎肩式长衣,下摆过臀)骨针,约在2万年前后北京山顶洞人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表明史前人类已懂得缝纫的方式3,纤维织物期:(典型服装特征:贯口衫,贯口衫织出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面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竖口,穿时可将头伸出,前后两片,以带束成贯口,也称作贯头衫。

)主要衣料:葛布,麻布,纺织品(三)先秦服饰---奴隶社会(前21世纪到前771年,中国服装史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走向成熟)夏商周三代服制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各有变革和发展,到了周代冠服制度趋于完备。

3.1)商代服饰:上衣下裳(chang)是当时的主要服饰形制,上衣多为交领右衽,腰系带,下裳即裙,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为汉服体系的第一个款式。

蔽膝:一种权位的象征,上广一尺,下展二尺,长三尺。

(下图阴影部分)3.2)周代服饰:仍保留商代的上衣下裳服饰形制,上衣款式多为直裾式,交领、右衽衣襟,袖身比商代时宽博。

西周代衣料已用织锦和刺绣。

一、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冕mian冠)1、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的特定时期。

2、有利于统治阶级3、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

冕服:冕冠和礼服配成的服装,是礼服中最尊贵的一种,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

最重要的纹样为国王衮服上面的十二章纹样,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十二章”。

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到战国时期宣告解体,但“十二章”纹样由于在思想上具有巩固统治阶级皇权的功能,一直为历代封建皇帝所传承沿用,图案纹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象。

下面介绍一下这十二章纹绘绣于服装上的含义及象征性#以下用之于衣: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山形——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雉鸡)——取其文丽。

#以下用之于裳:宗彝——取其忠孝。

藻——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fǔ(斧形)——取其决断。

古代深衣四大原则:中国的深衣之制必须符合.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

深衣形制有两种形制(直裾深衣、曲裾深衣)其特点为:●一般用白布制作,●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上下分裁,因而上身合体,下身宽广,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下裳共分六幅,每幅又分二,以应每年十二个月的含义。

●长至足踝或长曳及地。

3.5)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主要特征: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胡服也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开端。

胡服骑射:周代末年,处在西北的赵国与东胡、楼兰接界,这两个地区少数民族善于骑射,而汉人则用战车作战,战车不利于崎岖山谷,到了春秋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成为强国。

将下裳改为裤,舄屦改为靴,冠采用北方民族的貂皮帽。

这是中华服装有史以来所记载的第一次非汉族服饰进入中原的事件,是中国服装史的第一次变革。

3.6)襦裙: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是与深衣即上衣下裳,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襦裙是汉时期女子常服。

※名词解释:1、司服:专门掌管服制实施,安排帝王穿着的机构。

2、十二章纹饰3、冠服制度4、深衣:5、胡服骑射※简答论述题1、中国古代最早的服饰形制在何时出现?为何种形式?夏朝:上衣下裳2试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3、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把服饰放在什么重要地位?答:奴隶主为了显示其尊严和维护统治地位,把服饰作为礼的重要内容,被当作“分贵贱,别等威”的工具,强化了服饰的章身功能,从此,中国服饰从原始社会巫术现象过渡到以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王权象征时期。

4、早期的中国冠服制度有哪些特点?(参考,自己总结简化)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西周的社会生产力比商代有了长足的进步,等级制度逐步确立,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冠服制度,表现在贵贱有等、衣服有别。

王室公卿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的形式、颜色和图案。

祭祀有吉服,朝拜有朝服,丧葬有凶服,根据地位高低,在服饰的装饰纹样和颜色上也各不相同。

周王朝还设有司服一职,掌管王室服饰。

冠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服饰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第二章秦汉服装白袍。

(一)概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国——西汉——东汉(公元前221——公元220)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歉收六国车旗服御”,建立了严格的衣冠服饰制度,服装的颜色上做了统一,秦始皇颜色崇尚黑色,三品以上着绿袍、深衣,庶人白袍。

服饰“承秦后,多因其旧”,因而秦汉服饰有许多相似之处。

汉武帝时,经济发展较快——”丝绸之路”。

(二)秦汉男子袍服与冠履2.1)袍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

汉四百年中一直以袍为礼服,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袍(西汉早期多见,东汉减少)或直裾袍(西汉产生,东汉盛行)又称襜褕(chanyu)。

秦始皇三品以上绿袍、深衣。

庶人穿白袍皆以绢为之。

男子袍服的特点:1、样式多为大袖,袖口收缩紧小,称为祛,全袖称为袂,2、大襟斜领,领子低袒,露出里衣(领口袖口处绣夔纹或方格纹。

)3、下摆花饰边缘,或打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张袂成荫、三重衣”,是对袍服特点的概括。

2.2)裤:为袍服之内下身的衣裳,早期无裆,类似于后世的套裤普通男子穿短衣配有裆长裤裈:古时指有裆的裤子。

合裆短裤称犊鼻裈2.3)禅dan衣褝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褝为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的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

褝衣一般是夏衣,质料为布帛或为薄丝绸(西汉素纱褝衣,交领右衽,直裾式。

中等宽度袖,薄如蝉翼)2.4)冠冕冠:俗称“平天冠”。

有梁冠、长冠、武冠、法冠。

梁冠:也叫进贤冠,文官用,远游冠与通天冠均为梁冠之属。

长冠:多为宦官,侍者用,汉高祖曾以竹皮为长冠,俗称“高祖冠”或“刘氏冠”。

武冠: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

加鹖he尾叫鹖冠。

法冠:也叫獬豸xiezhi冠,为执法官戴用。

2.5)巾、帻ze及履式巾:男子头上裹得头巾,一般为女人和庶民所戴。

帻:包发巾的一种。

(介帻、平巾帻)履:有以下式样和详细规定。

①舄:为绸面木底,配祭服穿用,厚底。

②履:配以礼服穿用,如配朝服穿。

③屦:夏用葛、冬用皮制,为居家燕服的薄底便鞋。

④屐:出门行路用,是一种木底鞋(三)汉代女子服饰秦汉妇女礼服,仍承古仪,以深衣为尚。

汉代女子服饰是上衣下裳和深衣,主要有曲裾深衣、襦(短衣)裙、袿衣、舞女大袖衣。

3.1)深衣曲裾深衣是汉代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3.2)襦裙汉代妇女仍沿用战国时的襦裙配套穿着的习惯。

襦裙一直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主要装束。

3.3)袿gui衣女子常服,服式似深衣,但底部由衣襟曲转盘绕而形成两个尖角。

形制:上衣下裳(四)军事服饰秦汉军服的两种基本类型。

(一)护甲由整体皮革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皮,四周留阔边,为官员所服。

(二)护甲由甲片编缀而成,从上套下,再用带或钩扣住,里面衬战炮,为低级将领和普通士兵所服。

(五)汉代技术1、衣料——纱、罗、绮、绫、锦万事如意锦、藕色纱、毛织花带、黄绢、黄绮2、纹饰——乘云纹、对鸟纹、茱萸纹、万事如意纹、人兽葡萄纹、长寿纹丝绸,最初的丝织品统称“帛”,“缯”,这些丝绸按照组织结构分为平纹织物、提花织物、绞丝织物、染色织物等,来分成纱、罗、绮、绫、锦等名称,东汉出现最早的蓝印花布。

花纹的制作技术有织、绣、绘。

纹样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及几何纹等。

丝绸图案也多种多样,龙虎纹、对鸟纹、茱萸纹、等吉祥文字被广泛应用。

这时的服装色彩也很多种,发现了最早的蓝印花布。

说明了我国织绣印染技术已达到比较成熟的程度,因此为秦汉讲究服装色彩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汉代经济丝绸之路:一条沟通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经济大道,因主要经营丝绸,故得名“丝绸之路”。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一)概述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公元3世纪初——6世纪末)战争促使南北迁徙,民族错居,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对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魏晋以来,玄学、道、释两教相结合,空谈风盛行。

(二)男子服饰衫:2.1)衫:①魏晋男子服装以衫为尚。

②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袪,而衫为宽大敞袖。

③白衫不仅作为常服也作为礼服。

衫的特点: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裙之长,可分为二。

汉服“褒之博带”是魏晋南北朝时的普遍服饰,其中尤以文人雅士居多。

是这一时期主要风格。

其有三种境界:华服境界、浪漫境界、淡泊境界。

由于当时魏晋玄学风靡一时,玄学思想崇尚虚无,藐视礼法,放荡形骸,任情不羁,文人的衣着和生活不拘礼教,衣着宽博,袒胸露脯,竹林七贤就是典型例子。

由于衫袖口无祛,衣服日趋宽博,大到“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裙之长,可分为二”的地步,如此衫袖比袍袖更加宽大,这样走起路来甩手的时候就显得更加潇洒了。

2.2)巾、冠、帽①漆纱笼冠:魏晋南北朝时候主要的冠饰,男女皆可服用,以黑漆细纱制成故名。

其制:平顶,似圆形筒子,两边有耳垂下,戴时必罩于冠,帻之上,下用丝带系缚。

②帽子: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三)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裲裆3.1)裤褶以缚裤及褶衣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套服饰,上衣叫褶,下衣叫裤,胡服的一种,是一种衣裳分制的服装,谓之裤褶服。

随胡人入居中原,对汉族服装产生强烈的影响,统治者常在外面加披风缚裤:人们用1米左右的锦带将裤腿缚住,成为缚裤胡服左衽,对襟,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3.2)裲裆(liangdang)也就是我们说的背心或坎肩的意思,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相似,只有两片衣襟,其一当胸,其一当背,肩部用皮质搭襻连缀,后来称为“背心”或“坎肩”,腰间再以皮带系扎军戎服饰西晋:筒袖铠;南北朝:裲裆铠,明光铠少数民族服饰特点是“短衣缚裤,腰来革带,外加套头,头戴风帽,足着短靴”(四)女子服饰特点:①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②主要:衫、深衣、袄、襦、裙、帔、履、女子发式、首饰等③款式特征是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上衣短小,袖口肥大,交领上襦,束腰较紧,下裙宽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头部多加假发,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

④发展到此事,突出表现为竞尚富丽,其材料之华贵,名目之繁多,是前所未有的。

4.1)深衣女子深衣在衣服下摆施加相连接的三角形装饰(),在深衣腰部加围裳,从围裳伸出长长的飘带,这种装饰始于东汉,走动时可以起助长动姿的作用。

4.2)衫特点:对襟、束腰、衣袖宽大,袖口缀有一块不同颜色的贴袖。

4.3)履分类:棉、麻、毛、丝等原料制成(五)中国服装史上第二次服饰变革-----蛮夷入中原①分裂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蛮夷入中原”时期,非汉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权;②这个时期民族间的交流使得各族服饰之间交融也是必然的;③蛮夷入主中原,这是中国服装史上第二次服饰变革本章重点难点1.文人衣服为什么会形成褒衣博带之势答:因为这一时期政治混乱,玄学风靡一时,文人意于进贤,但又忧患官海沉沦,只能自我超脱,沉迷酒肉,歌舞,丹药,藐视礼法,放荡形骸,任情不羁,最后表现在服式的宣泄上衣着宽博,袒胸露脯,以傲世为荣。

2、这一时期汉胡文化的交融有哪些特点?(1)、服饰作为历代统治阶级的工具,为统治阶级服务。

(2)、胡人改革其服饰着汉装,汉装的定式被突破了。

(3)、汉服大量地吸收融合胡服,并在汉族劳动人民中间得到推广。

北魏孝文帝的改制。

(了解)1、改革主要是以汉魏衣冠为模式,制定了冠服制度,令“群臣皆服汉魏衣冠”,改原来的夹领小袖为宽衣博袖。

于公元494年改革其本族(鲜卑族)的衣冠制度。

公元495年接见群臣时他就班赐百官冠服,用以更换胡服。

2、是在实用功能方面,胡服比汉族统治者所穿的宽松肥大的服装优越,服装紧身短小,且下身穿连裆裤,便于劳动,适合劳动人民,尽管魏孝文帝命令全国人民都穿汉服,但鲜卑族的劳动百姓不习惯于汉族的衣着,有许多人都不遵诏令,依旧穿着他们的传统民族服装。

连魏文帝的太子也私着胡服,从洛阳逃回平城,后被废为庶人。

这是由于服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有民族的习惯性,他们原来的服装样式比汉族服装紧身短小,且下身穿连裆裤,便于劳动,这种服装是鲜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魏孝文帝在推行汉化中未能使鲜卑人断其流行,反而在汉族劳动人民中间得到推广,最后连汉族上层人士也穿起了鲜卑装。

其根本原因,就是北方胡族服装便于生活活动,有较好的劳动实用功能。

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一)概述1.1)隋——唐——五代十国(公元581——公元960年)政治:由隋入唐,中国政治稳定,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其辉煌服饰盛况是中国服饰史上的耀眼明珠,在世界服饰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济:经济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进步,唐代承袭了先前历代的冠服制度,同时,又通过丝绸之路与和平政策与异族同胞及异域他国交往日密,打开国际市场,博采众族之长,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成为服饰史上的百花争艳时代。

服饰: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1.2)隋初隋初的服饰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主要的服饰。

1.3)唐代对外来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女性追求个性美,上褥下裙,或上衫下群,服饰多以丝帛制品,唐朝时的轻容纱比西汉的素纱禅衣更为轻薄,而且女性还多穿男服以便社交活动,同时以此彰显个性。

胡服对此时期服饰影响巨大。

(二)女子冠服与装饰2.1)襦裙装短襦、长裙是隋唐女服的基本形式。

主要特点是上穿短襦或衫,下穿长裙,裙腰系的较高,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佩披帛。

袒胸为此时期女子服饰特征半臂:由短襦演变出来的一种服式,因袖子长度在裲裆和衣衫之间故称“半臂”。

一般都用对襟,穿时在胸前结带。

2.2)衫:①大袖纱罗衫:用沙罗制成,袖子宽大,对襟,外披帛,纱里穿裙(也可用布或者帛)(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

惯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

)②袒胸衫③外套缦衫,形制与半臂相近,但为纱制(襦多为布帛制作,衫多为纱制作)2.3)裙(晚唐女服)-----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装。

2.4)女着男装女子效仿男子的装束,成为唐代女装的一大特点,即穿圆领袍衫,裹幞头,穿乌皮靴。

此风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2.5)女着胡服受胡舞的影响(胡旋舞、浑脱舞、),女穿胡服成为唐代女装的又一大特点。

胡服特点:领、袖和下摆处有锦边装饰,折领式圆领窄袖,头戴高顶毡帽,系束带上有饰物,小口裤。

唐代女子首服,经由一段改革过程(羃篱——帷帽——胡帽——浑脱帽)①羃篱(mili)古代一种全身遮蔽的方巾;②惟帽羃篱长可以障身,后来缩短到颈部,称为帷帽。

后期将整个面庞露于之外③胡帽西域少数民族帽子的总称④浑脱帽浑脱帽是胡服中首服的主要形式,冒顶呈尖形2.6)唐代回鹘装(维吾尔族)回鹘装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折领连衣窄袖长裙,衣身宽大,下长曳地,腰系束带。

翻领及袖口加纹饰,颜色以暖色为主,尤喜红色,材料用质地厚实的织锦,脚穿云头锦鞋。

唐代冠服制度: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三)男子服饰3.1)男子服式主要有:①圆领袍衫:深衣制,圆领窄袖右衽,领、衣襟无缘饰,有缘边,袍长至膝下,腰系革带;②幞头:一种很色纱罗做的软胎帽,相当于帻巾,分软脚幞头和硬脚幞头,这一时期男子最普遍的首服;③乌皮靴3.2)唐代冕服特点:对襟大袖衫,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垂两带,前有蔽膝。

此时期原十二章纹样有所变化:肩挑明月,背负星辰。

3.3)佩绶腰间束带上的装饰品(四)中国服装史上第三次重大服饰变革1、唐朝采取开放政策,丰富和发展了我民族服饰文化。

使“混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

2、大唐海纳百川的襟怀使得服装丰富多样,既有宽袍大袖的高贵华丽,也有胡服骑射的精悍利落。

与前两次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

3、唐代服饰发展盛况成为世界服装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五代十国服式五代的官服式样承唐启宋,男子衣着圆领衫子,腰系帛鱼。

幞头变化较显著,由唐至宋的幞头变化,五代恰是一个变化时期此时期女子出现缠足(六)隋唐五代工艺服饰纹样奴隶社会精神文化的一个方面,政治意义大于欣赏意义本章重点难点1、男服的构成要素?2、女服主要有哪几种配套形式?3、唐代服饰怎样体现中国服装史对灿烂的一页?4、社会思潮在服式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宋辽金元代服饰一、理学与服饰1、程朱理学提出“三纲五常,仁义为本”,“存天理而灭人欲”观点。

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2、程朱理学思想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

这时的艺术形式追求空灵、含蓄、自然、平淡的意境。

如宋代陶瓷一扫唐代艳丽,追求色调单纯,这时山水画采用水墨淡彩,服饰风格上,就更明显,修长、纤细、朴素无华。

3、程朱理学对服饰的影响,使朝廷多次制定制度“务从简朴,不得奢糜”。

提倡纯朴淡雅之美二、宋代服饰制度1、宋代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衰微阶段,统治者进行强化思想控制,从各方面灌输封建伦理纲常的旧观念。

服饰趋于保守,倾向复古.(恢复旧制)宋代服饰制度,大致沿袭唐制,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受理学影响,唐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色彩浓烈的类型,而宋代则是一种相对收敛,色彩淡雅的类型,对妇女的约束推到极点,约束到一个封闭的家庭生活圈,规定了他们的言行举止妆容等行为规则,唐代的那种热情坦荡大胆火辣的行为被视为不守妇道,女子的贞节被视为比生命重要,程朱理学提出“三纲五常,仁义为本”“存天理而灭人欲”等观点。

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出现多次服饰改制,最终形成典雅质朴、繁简适度、雅俗共赏、古中求新的时代服饰。

2、修订衣冠制度蓝本聂崇义《三礼图》,大观、政和年间编成《祭服制度》。

以“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仿虞周汉唐之旧”,即维护封建道统的聂崇义《三礼图》,是当时修订衣冠制度的蓝本。

3、按品级分送“臣僚袄子锦”。

宋代制度每年必按品级分送“臣僚袄子锦”共计七等,给所有高级官吏,各有一定花纹,锦中动物图案承唐武则天赐百官纹绣,比唐时更具体,为明代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

4、宋代佩鱼袋制度。

宋代,只有穿紫服绯服的官员才可佩鱼袋的资格。

但作用不再是验明身份,而是区别贵贱的符号性饰物,鱼目昼夜不闭之形,有“常备不懈”寓意。

紫服用金,绯服用银。

唐代佩鱼有验明身份的作用,应招进宫时,必挂在革带上,凡着朝服必佩之,若有离朝弃官者,刻有姓名的鱼符要缴回朝廷,唐玄宗时,准许官员终身佩鱼,以此为荣。

宋代而是区别贵贱的符号性饰物。

袍衫:宋代的公服皆圆领袍衫,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紧身,官员以袍衫的纹样、质料、颜色分等级。

天子仍服黄色。

襕衫属于袍衫范围,故又称“襕袍”,襕衫为圆领大袖长度过膝,下施横襕以示上衣下裳的旧制,形式见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进士、国子生、州县生服之。

革带:在宋代革带是区分官职高低附属物。

是官职标记之一。

革带上有牌饰不同材质制成,天子皇太子用玉,大臣用金,低一些的有铜铁角黑玉之类。

鞓ting即皮带,是革带的主体,分前后两节,带袴在腰后部,欲了解官员品级,从背后一看便知。

革带两端朝下,以预示官员对朝廷的忠顺。

方心曲领:白罗方心曲领(宋代的方心曲领是一个上圆下方,形似锁片的装饰,套在项间起压贴作用,防止衣领雍起,寓天圆地方之意)宋代以前,官员穿朝服,里面只衬一个圆形护领,宋代必穿方心曲领实际功能是防止衣领雍起,起压贴作用。

(材质?)(二)、宋代妇女服装褙子:是宋代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

两裾离异,前后片不缝合,腋下或后背垂有带子“褙子,有婢妾之服,因为婢妾多行动于主母背后,而命名为褙子。

”特有的窄长和平滑的外观,大体在北宋后期,背子普遍流行起来,皇帝、官吏,商贾、士人等都可穿用。

缠足:宋代女子缠足成为儒家礼教的一部分,随着朝代的更替,小脚成为衡量女子仪容姿态的重要标准,小脚中蕴含着的性意识,使其成为男子怜爱玩赏的对象。

宋代服饰特点:1、宋朝历史以平民化为主要趋势,服装也质朴平实,反映时代倾向。

2、服饰趋于保守,倾向复古.3、褙子是宋代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直领对襟式,无带无扣,4、服饰风格上,修长、纤细、朴素无华。

5、最终形成典雅质朴、繁简适度、雅俗共赏、古中求新的时代服饰。

百工百衣:社会发展,生产有了分工,分工带来服装上的区别,服装适应工种的需要而产生变革,如工商各行均有特定服饰,称百工百衣元——蒙古族服装顾姑冠、第六章明代服饰讲稿明代(公元1368——1644年),由朱元璋起义,驱逐蒙古统治者,建立明帝国。

提倡恢复大汉文化传统,衣冠采用唐代形制。

把唐宋幞头、圆领袍衫、玉带、皂靴加以承袭。

虽然明代声称恢复汉族传统服制,但实际形制已经和唐宋不同。

THE END
1.禅是什么意思禅的解释禅怎么读禅的解释 禅怎么读 「禅」怎么读拼音 汉字禅 拼音 chán shàn 怎么读 部首礻(左右结构) 笔画数12 五行金 禅的意思解释 「禅」 拼音:[chán] 怎么读: 1. 佛教用语,指排除杂念,静坐。【组词】坐禅。参禅。 2. 泛指佛教的事物。【组词】禅林。禅杖。[梵dhyāna] 「禅」 拼音:[shàn] 怎么读: ◎https://zidian.bi0.cn/7985__xinhua.html
2.褝怎么读,褝什么意思,褝组词和读音拼音怎么读,褝什么意思,褝组词和读音拼音 褝读音的拼音 dān 褝是什么意思,褝的基本解释 褝dān 1."禅"的日本用简体汉字。 褝组词的词语和成语 褝用英语怎么说 danlrjyknfhttps://fy.tingclass.net/hanzi/%E8%A4%9D
3.蝉,蝉字,蝉字拼音,蝉字部首,蝉字笔画,蝉字含义,蝉字解释,蝉字典故《与朱元思书》:“~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雨霖铃》:“寒~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蝉联】又作“蝉连”。 连续不断。 【蝉蜕】1.蝉幼虫蜕下的壳,可入药。 2.比喻解脱。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http://www.98655.com/show.asp?q=%E8%9D%89
4.字音现代文阅读术语及表达技巧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跻身侪辈剂量济济一堂光风霁月 B、入殓眼睑验证横征暴敛勤俭节约 C、褝让阐释忌惮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D、悲怆寒伧创伤沧海桑田踉踉跄跄 8、下列词语中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鸟喙贿赂诲人不倦风雨如晦 B、估量辜负蛊惑人心沽名钓誉 C、挣脱狰狞https://yuwen.chazidian.com/info720/
5.禅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字并没有(dān)这个读音,读作(dān)的是衣字旁的“褝”,新华字典中对于禅这个字也并没有标注其拥有第三种读音或者通假读作(dān)的字,请广大朋友千万不要念了白字。 3含义 编辑 当代中国书法家王靖先生作品《禅》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https://baike.sogou.com/v64659818.htm
6.“素纱褝衣”的“褝(dan)”,你读对了吗?在备课之前,我先看了智慧平台的视频,讲的是“素纱褝衣”(dan) ,我立马产生了疑问,这明明不就是读“禅”(chan)吗?难道智慧平台出错了? 于是,赶紧百度查“素纱褝衣”的读音,结果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褝”是“衣”字旁,“禅”是“示”字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https://www.jianshu.com/p/4675e84bd451
7.Unicode汉字编码表unicode编码对应表0300-036F:结合用读音符号 (Combining Diacritics Marks) 0370-03FF:希腊文及科普特文 (Greek and Coptic) 0400-04FF:西里尔字母 (Cyrillic) 0500-052F:西里尔字母补充 (Cyrillic Supplement) 0530-058F:亚美尼亚语 (Armenian) 0590-05FF:希伯来文 (Hebrew) https://blog.csdn.net/wilson1068/article/details/46551347/
8.是素纱褝(襌dn)衣不是素纱禅衣啦禅和来自一卮酒是素纱褝(襌dān)衣不是素纱禅衣啦。禅和褝(襌)不是一个字。禅有个异体字是禪但是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要叫单衣也可以,但是禅衣不就是僧衣嘛(小声叨叨,如图三) ?收藏 9 4 ?9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https://weibo.com/3252842842/GgsATj4HH
9.国家顶级舞蹈家禅舞创始人洛桑老师褝舞中饰委广州执委会领导到场观摩学习交流,现场视频,四天课程介绍视频,课后学员分享心得体会视频https://www.meipian.cn/1s4c9dm3
10.部分生僻字列表.doc部分生僻字列表生僻字部首读音犇品Ben1猋品Biao1骉品Biao1蟲品Chong2麤品Cu1毳品Cui4淼品Miao3掱品Pa2焱品Yan3垚品Yao2煊火Xuan1烜火Hui3烜火Xuan3煐火Ying1焓火Han2烓火Wei1焺火Sheng2炜火Wei3烓火Wei1燚火Yi4焜火Kun1琰王Yan3瑛王Ying1珅王Shen1璟王Jing3琀王Han2玮王Wei3珄王Sheng1瑢王Ronghttps://www.renrendoc.com/p-52148537.html
11.腊八诗会·名家笔下的佛山啊呀,原来禅城之禅 要紧是——生活禅! 啊呀,如今禅城之城 早变成——诗书城! 佛山春光 在佛山你不知道春天 是从哪一天开始 每一个日子前头都是花期 在佛山你不知道春天 是从哪一天结束 每一场雨水下面都是绿叶 四季如春 每天都生长着爱情 每晚都是梦的家园 https://www.yzs.com/zhongshitoutiao/12314.html
12.回复@金城民工:传说缠中说褝就是亿安科技的操盘手李彪,也不知道是回复@金城民工: 传说缠中说褝就是亿安科技的操盘手李彪,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金城民工:回复@湖南人投资老龄化:雪球很少看到有人缠中说禅,如果能把巴菲特和缠中说禅结合起来,岂不妙哉? 市场中,有两个人对我影响很大。 一个是缠中说禅,一个是林园。 https://xueqiu.com/9734242106/311681837
13.偶然机会遇到花间褝净宣传工作人员约了私教偶然机会遇到花间褝净宣传工作人员约了私教体验老师很细心在我特殊期一直都是非常有耐心引导我如何正确的进入和退出而且课后还给我拍了美照,来花间禅净吧#感受身体与心灵的对话 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说点什么吧相关推荐 自毁前程,女生请停止长期做这6种工作! 上岸了锦鲤 640 减肥达人 花开富贵 673 黄亦玫:他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0224295?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