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隶属“江北水城”——聊城市。
中国阿胶之乡、中国喜鹊之乡
中国杂技艺术之乡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
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
东阿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西陲小邑,先称柯,继曰阿。秦废封建置郡县,始称东阿县,属东郡。自秦已来,相沿至今已2200余年。
东阿之所以得名,与地理环境有关:东阿境内,北有黄河、南有济水,蜿蜒东流,河曲形成大陵,故曰阿;在西部赵国者曰西阿,在东部齐国者曰东阿。
东阿是一座拥有2200余年的千年古城,其餐饮风味自成一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各种小吃、四季时鲜,其品种花色令人垂涎:
小吃类的例如豆香浓郁的热豆腐,香酥薄脆的大烧饼,味美可口的韭菜包子,回味无穷的丸子汤,外焦里嫩的大锅饼,细腻润白的豆腐脑,色香味美的烧饼果子,滑润爽口的大碗粥,软嫩滑爽的热棕子,味道独特的杂粮剪饼,酸辣可口的地瓜凉粉;
零食类的诸如芝麻清香的香油散子,形美色艳的山楂串,香甜味脆的到口酥,香飘四溢的梨丸子;
肉食类的例如浓浓肉香的肉盒子,远近闻名的丁家狗肉,味道醇厚的烧鸡,肉香味鲜的热驴肉,肥而不腻的猪肘子,皮酥肉嫩的小炸魚;另外,还有清朗脆爽的疙瘩丝,食之甘美的五香疙瘩皮,正宗地道的豆腐皮……
可谓是不胜枚举。就让小编来为您细细说上一说:
爱看《盗墓笔记》的童鞋们一定知道黑驴蹄子这个盗墓人倒斗必备神器,话说要备黑驴蹄子,上东阿呀!东阿可是国家级黑驴繁殖中心,黑驴养殖业十分发达,为什么有这么多黑驴呢?因为,制作上品阿胶离不开黑驴皮……
源远流长的阿胶史距今已有2500余年。
东阿被称为“阿胶之乡”和“千年阿胶福寿乡”,东阿阿胶可谓天下闻名。早在南北朝时期,名医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写道:“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东阿阿胶是以驴皮为原料,用独特的东阿地下水以及东阿著名黑毛驴驴皮,采用国家保密工艺,经煎煮、浓缩等多道工序炼制而成的固体胶块,也是最正宗道地的阿胶。
人们认为,东阿水是至阴之水,驴皮为火阳之物,两者融合,阴阳相生调和,正是顺应了中国传统中阴阳相生、刚柔交泰之道。
尤其是东阿阿胶中的极品“九天贡胶”,又名“九朝贡胶”,采用冬至子时的东阿水,这是一年之中的至阴时刻;另外,冬至前后,东阿黑驴皮张光亮厚实,营养物质储藏丰沛,用来炼胶滋补效果最好。
问:消费者如何判断阿胶是否品质优良呢?
答:看阿胶的颜色,好的阿胶对着光,有透明的琥珀色,不好的阿胶颜色乌黑没光泽;拍打阿胶,好的阿胶用力拍是会碎的,不好的阿胶怎么拍也不会碎;好的阿胶遇到热气,比如放在开水杯口的附近,遇到热气有很好的胶香味,不好的阿胶有杂质、味道会发臭;阿胶打成粉时,好的阿胶有胶香,坏的只有臭味。
问:东阿阿胶的优势表现在哪里?
答:中医药讲究道地性,东阿阿胶作为中医药,讲究地道性。正宗东阿阿胶有三个明显优势:一是东阿水非常好,东阿地下水比普通的水比重略大,东阿水丰富而恰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含量与驴皮有效成分充分结合,可以很好的把驴皮的杂质挥发出去,保证阿胶的药性好;二是驴皮好,东阿的黑驴皮,和中医“黑色入肾”的理论有直接关系;三是工艺,东阿阿胶的工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技艺传承三千年,技艺不断完善。
问:阿胶有什么具体功效?
答:东阿阿胶公司从2007以来已经整理出从古至今3200多个阿胶验方,涉及到中医很多领域,除了常说的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强筋健骨、滋阴润燥的功效之外,阿胶还有抑制肿瘤的效果。例如一例服用阿胶的顾客,她患膀胱癌时七十多岁了,因为年龄的原因采用保守治疗,听从中医大夫的建议每月服用一斤阿胶,现在已经九十一岁了,她女儿反馈给我们老人现在不仅控制了病症,还气色红润精神状态特别好。
问:哪些人适合吃?哪些人群不适合吃?
答:对于脾胃不是特别好的人、或者肠胃代谢不好的人,要听从医嘱。还有12岁以下的小朋友不建议吃。
问:怎么样更好保存?
答:只要放在阴凉、避光干燥处保存就可以,不需要放在冰箱,因为冰箱里潮湿,不适合存放阿胶。
问:一天吃多少阿胶比较合理?
答:普通人每天3-9克的量,作为保健养生是适合的量。
问:阿胶怎么吃方便?
答:在东阿当地,一般用阿胶加黄酒泡一夜,阿胶融化了,然后上锅蒸,蒸成膏状,然后每天早晨挖一勺,用水冲服非常方便。或者把阿胶打成粉,用蜂蜜一起加水冲服,随时都可以补充营养,效果也很好;还可以加入牛奶之中,搅拌溶化之后服用;也有人放入微波炉内膨化食用……如果加入黑芝麻、核桃等做成阿胶糕,吃起来更是方便。另外,阿胶还可以煲汤、熬粥、做茶饮等等,也可以做成各种药膳,总之阿胶的吃法非常多样。
问:冬季进补才需要用阿胶吗?其它季节能不能吃阿胶?
东阿阿胶于2012年9月投资4.5亿元启动建设了国家黑毛驴繁殖中心,是国内唯一的黑毛驴良种繁育中心,同时也是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火锅是用驴骨汤作为汤底,驴肉被仔细分为脊肉、颈肉、肋肉、腿肉、腱子肉等,还有驴肝、驴板肠、驴心肺等,薄如蝉翼的驴肉在雪白的汤底里一涮,新嫩不膻,很美味很爽口。
除了驴肉火锅,还有驴肉包子,东阿阿胶为了保障驴皮的供给,投资入股山东驴帮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山东驴帮一起启动“驴肉火锅”和“东阿阿胶驴肉包”两个餐饮品牌。
据小编了解,东阿阿胶近年来把主要精力由阿胶的生产与销售转向了毛驴产业的发展上,此次涉足餐饮业,是践行“以肉谋皮”、毛驴“活体循环”的开发战略。
舌尖上的东阿
1、挑选本地的健康土鸡,人工宰杀,腿毛,除净内脏。
2、把鸡盘形:先用刀背敲断大腿骨,从肛门上边开口处把两只腿交叉插入鸡腹内;再将右翅膀从宰杀的刀口处穿入,使翅膀尖从鸡嘴露出,鸡头弯回别在鸡膀下边,左膀向里别在背上,与右膀成一直线;最后将鸡腹内两只鸡爪撑开,顶住鸡腹。
3、将盘晾干水分,用饴糖涂抹鸡身,涂匀后入大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时捞出。
4、配以肉蔻、丁香、砂仁、八角等十几种香料煮制,最后把煮好的鸡取出晾干,一只色泽鲜亮,香气诱人的烧鸡便做好了。
干炸丸子是东阿一道著名美食,属于鲁菜系列,主料为猪肉,烹饪工艺为炸。特点是丸子外表金黄焦脆、内里软嫩鲜香。
干炸丸子中包括很多经典鲁菜传统工艺,例如使用葱姜水来调制馅料、在肉馅中加入黄酱等等。
主料:猪肉(瘦)200克;辅料:猪肉(肥)50克;鸡蛋200克
调料:大葱30克、姜10克料酒10克植物油50克、淀粉(豌豆)50克、盐3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各适量。
1、猪肉末加入葱姜末,料酒,鸡蛋液,盐,酱油,黄酱,水淀粉搅拌均匀,花椒稍炒擀末,制成椒盐。
2、锅放油烧六成热,将肉馅挤成个头均匀的小丸子,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
3、用勺将丸子拍松,再入锅炸,反复炸几次,至焦脆捞出装盘,上桌时,随带椒盐味碟供蘸食。
温馨提示:
干炸丸子,从头到尾均使用的是大火,有人问会不会外面炸煳而里面不熟吗?不会的,鲁菜先师们早就想好解决的办法:一硬、一蹲、一颠,这样热油里的肉丸不但能熟还能外焦里嫩。
第一,锅中坐油,开大火加热,烧到5成热的时候,用勺子或者直接用手放入小肉丸,大火一边热油一边煎炸丸子,从第一个丸子下锅,到最后一个入油,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期间用漏勺不停翻动锅中的丸子,这样才能不容易让丸子粘到一起。最后一个丸子也放到了油里后,稍炸,感觉所有的丸子都表皮硬了,用漏勺将丸子全部捞出。
第二,锅里的油再继续加热,大约7成热了,将所有的丸子再次放入锅中,这次主要是让丸子上色。
东阿特产牛店炸鱼,发源于牛角店镇,为东阿县地方名吃之一。牛角店炸鱼以外酥里嫩为一绝。出锅的炸鸡呈金黄色,外酥里嫩,香脆可口,据说从出锅开始,在常温情况下,能放一星期仍保持酥脆。常氏炸鱼为牛店镇西街常氏首创,已有近百余年历史,深受鲁西城乡群众喜爱。
据说,关东有一牛店籍人,回乡探亲,离乡时带上一包常氏炸鱼,由于路途遥远,7天才到家中,打开包品尝炸鱼,香酥如初。后来,这人重返故里,盛传牛店炸鱼奇特,“牛店炸鱼放7天不绵”的美名由此传开;又说,牛角店炸鱼从八仙桌子上掉到地面就能摔得粉碎。
因为牛角店炸鱼里嫩外酥、脆香可口,远近闻名,这种舌尖上的美味使得凡是吃过的人都忘不了它,尤其是牛角店出去的人,每到逢年过节,总想方设法让家乡人给带点牛店炸鱼吃。
牛店炸鱼为牛店镇南街厨师张志新首创,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炸鱼技术传给了常氏,常氏在继承师法的基础上,又实践创新,不断提升技术,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牛店“常氏炸鱼”。
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都爱吃牛店炸鱼,当地汉奸还曾拿牛店炸鱼当特产送给日本人。后来,常家无人继承使得常家炸鱼失传,只有张家三代传承至今。现牛店炸鱼正宗的只有三家,制作工艺面临失传危险。
1、将二寸许的小鱼破肚取肠除鳃,洗净,加上盐、花椒面、料酒等腌制一小时,晾干浮水;2、然后将浸泡一天的小米(用凉水)磨成糊,加入适量的发酵粉进行发酵,待发至八成即糊内有小孔时,掺兑三分之一的新米糊,并加入面粉与碱少许和匀;
3、加入少许花椒面、盐、料酒调拌好,将腌制的小鱼逐个挂上糊,一个个放入烧至6成熟的炸油锅内,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晾透;
“四喜鸭子”源于民间,带有浓厚乡土气息。所谓“四喜”源于《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诗在民间广泛流传并用于之肴馔,例如:四喜丸子、四喜鸭子,等等。
东阿县特产,以“金鳞赤尾、体形梭长、游姿娇美”和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等特征被誉为黄河鲤鱼之冠,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使用黄河鲤鱼炮制的番茄松鼠鱼,在当地也十分有名气。这是一道山东汉族名菜(鲁菜),色泽鲜艳、鲜嫩酥香、酸甜适口。主要原料是黄河鲤鱼。需要指出,所谓番茄松鼠鱼并非松鼠鱼,而是做出的效果形似松鼠。
主料:活黄河鲤鱼一条
调料:盐、味精、绍酒、胡椒粉、糖、醋、番茄酱
1、将鱼去磷去腮,去内脏,整理干净,然后改刀,用到先贴近鱼头分水处直刀切入,然后贴过背鳍平切,再贴近鱼骨慢慢切入片下两片鱼肉,一直切到尾鳍处,主要不要切断,最后贴分水处将鱼头切下。
2、将片下的两片肉切成双十字斜刀刀一直切到鱼皮处片切细密。切好后加入盐,味精,绍酒,胡椒粉入味,鱼头用刀在上须部切开,然后用刀拍平。
3、做一个蛋泡糊加一些淀粉,用筷子搅拌均匀,涂抹在鱼头上,一个红樱桃切成两半贴在鱼头的上方两侧,用热油往有蛋泡糊的鱼头上浇。浇到绷皮为止,然后摆到腰盘的一头。做松鼠头。
4、改完刀,淹制好的鱼肉片粘上层干淀粉后放到热油锅里侵炸,炸鱼尾翘起,炸到绷皮酥脆后捞出,放到松鼠头的后面,鱼肉朝上,鱼尾高高翘起。
东阿特产润惠堂窖枣,系用大枣精心熏制而成,外表黑紫光亮、花纹精致,味道甘甜可品、余味犹长,还有强肾健脾功能,营养十分丰富。
制作过程是:先挑选肉肥、个大、色鲜的大枣,放入水中煮至果肉稍软,捞出凉干。挖好熏窖,坑口向下处搭铺,将凉干之枣摊在高粱秸箔上,以苇席覆盖坑口,坑底点燃碎柴木屑,以烟熏蒸,初以大烟火,枣皮潮润后,火力渐弱,3天即成。
润惠堂阿胶枣,采用润惠堂独有陶窑烘焙工艺,柴木生火、陶窑烘焙,烤出来的阿胶枣酥软浓香的同时,也保持了阿胶和枣的天然营养成分。
东阿豆腐皮呈淡黄色,以薄如翼、韧如皮、清香爽口而闻名。据说每斤豆腐皮18页以上,每页可用双手拉长三分之一。取一页平铺地上,人踏过后完好无损,故有“胶皮”之说。晾干后的豆腐皮可常年存放,鲜食、干食均可。
豆腐皮在鲁西、泰安以至东北三省久负盛名。其中高集镇制作豆腐皮的村很多,但以程楼村制作得最好,所以当地有“高集皮子程楼货”的说法。
中医理论认为,豆腐皮性平味甘,有清热润肺、止咳消痰、养胃、解毒、止汗等功效。豆腐皮营养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据现代科学测定,还有铁、钙、钼等人体所必需的18种微量元素。儿童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发展;老年人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特别对孕妇产后期间食用既能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又能增加奶水。
高集“冯氏锅饼”精工细作,保持了传统工艺,硬而不艮,干香甘美,可口开胃,充饥耐存,久食面不厌,因而扬名四方,倍受欢迎。
1、用冯家院里的井水将上好的白面加入“面引子”和面,待面醒好后,由壮汉用碗口粗的木棍在“压面石”上杠面,压出面的韧劲,这样做出来的锅饼硬而不良,口感俱佳。
2、经过反复擀平,即压成直径55厘米,厚约2厘米的圆形锅饼,然后用花案板在擀平饼压花,那可是小孩子喜爱。
3、“烙饼”用祖上留下的专用平底锅,将制作好的锅饼置于其中,锅盖采用高粱秆制作的“盖顶”便于透气,文火反复烫烙直至金黄色,一个外脆内软硬而不艮、煮而不粘的大锅饼就做成了。
东阿老豆腐,又称豆腐脑,有制作精细、配料独特的别具风味特色。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
东阿鱼山大米因产于东阿县鱼山附近而得名,其品质优良、粒大、粒匀,清润明亮,口感柔滑,清香诱人,可谓上品黄河大米。鱼山大米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物质和营养元素,多食可延年宜寿益智,倍受人们青睐。
鱼山为泰山西来余脉,临近黄河,沃野万里。土地平阔肥沃、水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土壤富含多种稀有微量元素,地下水是天然优质矿泉水,得天独厚的条件孕育了品质优良的鱼山大米。早在解放之前,鱼山大米就远近闻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政府把鱼山种植优质稻谷、喜获丰收之事制作成幻灯片,名为《鱼山脚下稻谷香》,在聊城地区宣传播放。
这天,曹植登鱼山,面向西南正欲为百姓祈祷,忽见西南天空飘来彩云一朵,眨眼间飘到曹植身前,一阵清风吹过,彩云散去,却现出一位赛若天仙的美貌女子,此女正是曹植朝思暮想的洛神,只见她交给曹植一支袋子,留恋半个时辰,便飘然离去。
曹植当晚回府解开袋子,见里面盛有两只小口袋,解口一看,一袋为稻谷,一袋为大米。曹植把大米袋向盆里倒,盆满了,而袋子里还是那些米。于是,又让人找来簸宾、粮袋子等,都倒满了,小袋子里仍然有米。第二天,曹植差人,将米分给受灾严重的鱼山一带各家各户,让百姓度过了一个灾年。
另一小袋稻谷,曹植让鱼山脚下的百姓育苗种植,在水洼田里种出了水稻。秋收后,碾出的大米又白又亮,做出的米饭清香、柔滑、爽口。百姓说“此米应叫曹植大米”,也有人说应该叫“洛神大米”,而曹植却说:“地是鱼山的地,水是鱼山的水,种是洛神送来的种,就叫鱼山大米吧。”
曹植才高八斗,天下尽人皆知,美女爱才,也是人之常情。
从前,鱼山山顶上建有一座庙,叫鱼姑庙,庙里供奉的是龙王的小女儿鱼姑。每年秋天,各地江河湖泊的鱼都顺大清河来鱼山朝拜鱼姑。
曹植为东阿王时,常登鱼山吟诗作赋。鱼姑羡慕曹植的才华,常常在曹植吟诗歌赋时,为之随风伴乐,在庙内翩翩起舞。每每此时,曹植也诗兴大发,思如泉涌。
这一年,鱼山一带突降水灾,田里庄稼颗粒无收,十里八乡的百姓忍饥挨饿、食不裹腹。时为东阿王的曹植,为此每临鱼山皆闷闷不乐。
这天鱼姑化作村姑与曹植攀谈,知道了曹植为老百姓的温饱发愁。于是,鱼姑连夜由大清河游到江南,到主宰江南丝米的二姐锦姑家里,讨得稻谷带回鱼山。
曹植再次登鱼山时,在鱼姑庙前,看到了小山似的一袋袋稻谷,知道鱼山一带的老百姓有救了。曹植吩咐随行人员通知百姓到鱼山分领稻谷。
百姓们用分米的稻谷,部分用来碾米充饥,部分用作育苗种植,由此,水稻救了一方百姓。从此,鱼山一带的老百姓,有了种植水稻的习惯。
至隋朝,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募工,东阿鱼山有一房姓女子,远嫁方与县(今鱼台县),将鱼山的稻谷种子带去,后因种稻发了家。发家后,又购田置地,增加雇工。随着人口的增多,缺少住处,随筑土为台、建院造屋。
落成的院落俨然一个小村庄,欲取一庄名。房姑娘此时正思念家乡鱼山,此院落文建在高土台上,故取名鱼台庄,属山阳郡、方与县,至唐代宝应元年,因迁城址至鱼台庄,随改为鱼台县。
传说,现在的鱼台县及鱼台大米皆源自鱼山的鱼姑,真正的好大米,原来就产自鱼山,是鱼姑施惠百姓,使稻谷远播四方,后来有“鱼台大米鱼山种”之说。
山东东阿酒厂以“创新领先,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科技进步、质量求精、产品创新、诚信久远”的发展战略,历经半个多世纪磨砾,现在成为聊城、山东乃至全国著名的酒类企业,主导产品“东阿王”、“曹植醉”系列白酒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