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内涵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其问题的本质在于执政者如何保障国民粮食权的实现。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内涵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其问题的本质在于执政者如何保障国民粮食权的实现,其问题的表象重点外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供给要稳定储备要充足
粮食储备充足涉及如下方面:一是在粮食歉收年景,储备粮不因储备地点、管理人不同而均能够完全地调动和为消费者便利取得;二是最低储备标准系以一次严重的粮食歉收为基准,至于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发生的紧急情况以及连续多年积累而成的粮食短缺则不在考虑之列;三是在确定粮食安全储备水平时,充分考虑了小麦、稻米和粗粮、豆类、薯类以及其他食物之间的某种替代可能性。粮食储备充足因国家或者地区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当年全球粮食储备量至少应达到当年全球粮食总消费量的17%—18%,一个国家既能保证充足粮源又能节省储粮经费的最佳储粮标准为所储备的粮食需要满足该国3—4月的口粮;在我国,省级粮食储备规模的标准是,粮食产区为3个月以上粮食销售量,销区为6个月粮食销售量,而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的成品粮油储备要达到10—15天市场供应量。
调控要有力运转要高效
粮食调控有力是指通过粮食收购、储备以及进出口等多种经济手段,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相对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要做到政府调控有力,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就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关系,既要努力使主产区因种粮有好收益,又要保证主销区粮食供给平衡;二是储备粮轮换与粮食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粮食储备量的稳定,又要使粮食进出口保持相对稳定;三是主产区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与市场配置资源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种粮农民的利益,又要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发挥;四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系,既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满足国内需要,又要把握进口规模和节奏以稳定国际市场。
粮食短缺可以直接导致粮食危机或者粮食不安全,粮食过剩如果流通不畅同样会导致粮食危机或者不安全。粮食运转高效,就是要通过加强粮食流通设施和市场经营主体建设,采取畅通流通措施以保障粮食供给。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第一,加强粮食流通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粮食市场体系、大型粮食物流设施以及粮食信息发布制度的建设,关键是中心粮食批发市场、粮食期货市场,以及国家重点粮食储存设施、贯通南北粮食运输通道的建设与管护;第二,培育大型国际粮商,支持各类粮食流通企业、各类粮食合作组织和协会,以及粮食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培育和建设,实现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格局;第三,加强粮食流通法治建设,加强粮食执法督查,加强粮食流通领域的法治宣传。
质量要安全价格要合理
粮食供给不但要有数量保障,而且还要有质量保障;数量保障的要求是“足够”,而质量保障的要求是“健康”。粮食质量要“健康”包含下列几种情况:粮食的食用标准满足国家规范中的安全性要求且为广大民众所信任;粮食的卫生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最低要求;粮食的储藏品质符合国家有关储藏的标准和要求;粮食的营养品质符合民众健康水平的正常要求。综合来看,“合格、卫生、有品质、有营养”就是“健康”的内涵。换句话说,这就是粮食质量的内涵要求。
此外,考虑到人们对转基因粮食尚缺乏足够的科学共识,笔者主张大力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慎重推进转基因粮食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