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古诗,让我们从小就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粮食,因此更不能浪费粮食。
但是有一些人却趁着月黑风高狠心毁掉数十亩绿葱葱的小麦,而且类似的事件接连发生。
这到底是谁给他们的胆子能做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在我国出现这种恶劣现象的同时谁能想到世界上潜藏的一场粮食大危机也正在慢慢酝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小麦被毁事件
麦地里一片狼藉,泥土全都翻过来了,小麦的根部也在外面露着,毫无生机可言,农民痛苦不已。
农民种麦子很辛苦,首先是买种子、翻地,再就是撒化肥、浇水、打农药,每亩地成本投入就要六七百。
这一下子被毁了70多亩地,相当于一夜之间4万多块钱打水漂了,这对农民来说相当于一年的收入就没了,换成任何一个人都是绝不能容忍的。
二、粮食大危机
现在都处于21世纪新时代了,科技都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也实现了全面脱贫奔小康的新时代。
全球只会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怎么还会有粮食大危机呢?
出现粮食大危机的原因主要分为两方面—天灾和人祸。
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人祸,比如乌克兰虽然外号叫欧洲粮仓,今年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一些粮商高价出口大量粮食,结果导致国内很多人都在挨饿。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全球都排的上榜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营养不良人口最多的国家。然而印度政府却依然在维持着粮食的大量出口,国内储备少得可怜,所以抗风险能力非常低,一旦发生饥荒没有任何国家能救得了印度。
再一个是阿富汗,由去年的国际形势就可得知,美国撤出之后随即就终止了向阿富汗援助粮食。阿富汗自己的粮食产量更是少得可怜,所以就经常发生饥荒,没钱也没粮食。
再就是天灾,首先是不利的是气候因素。
就拿去年美国农业举例最明显,受干旱影响减产严重,小麦产量只有往年的40%左右。而美国小麦整体工艺水平也面临8年来最紧张的状态。而2022年不利气候有可能会更活跃,粮食减产的概率很大。
再加上这几年新冠疫情造成全球经济下滑,供应链动荡,物流不畅,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粮食生产和运输的困难。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未雨绸缪了,直接限制了粮食的出口。
先不管吃不吃得完,反正先囤起来再说,最近一个月至少有七八个国家发布了粮食出口禁令。俄罗斯是全球前五的粮食出口国,但是受外部问题影响,俄罗斯根本没有办法将粮食运出国外,那许多依赖俄罗斯粮食进口的国家就眼巴巴的看着。
而全球化肥最重要的出口国又是谁呢?没错还是俄罗斯。现代农业之所以能够养活这么多人,最主要的还是靠化肥。近几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原料的化肥生产成本非常高,全球化肥的价格也一直在上升。
俄罗斯出口受到限制,现在俄罗斯的化肥也运不出去,不仅粮食在涨价,化肥也在涨价。
这个时候摆在老百姓面前就两条路了,第一条就是牺牲产量,少用化肥,大家准备挨饿。而另一条路就是承担更高的化肥成本,这成本上升了大家吃不起饭,结果还是挨饿。
无论选哪个,最倒霉的还是不发达的穷苦国家,不得不为老百姓发放大饼粮食补贴。有些非洲国家几乎是没有什么粮食储备的,只能喝西北风,最后有人可能还会问,这件事对于我们国家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三、我国粮食现状
我国有14亿人口,每天就要消耗数十吨的粮食。
我国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现在每年的亩产量也能达到四五百公斤。在极端天气多发和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应链紧张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
毕竟其他的消费品短缺了不会死人,但是粮食不够吃了是真的会死人的。这两年我国不但在加强粮食采购和储备工作,还一直在倡导节约粮食。我国维持如此之高的储备粮水平,实际上是在未雨绸缪,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出问题,
其次,对其他国家必要的援助也是要有的,而且我们也正在这么做。
疫情不知何时消退,全球经济也不知何时能够恢复正常,这些都是不确定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升,很多中小国家都有可能会遇到经济危机,到时候粮食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总结
不论是全球的粮食大危机还是我国小麦被毁事件,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粮食是珍贵的,不能浪费。
在我国,耕地红线是保证我国民生大计,是国之根本。虽然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是也要确保粮食的安全,粮食耕地的安全,让十几亿人都有饭可吃。
打粮食的主意是在动摇国家的根基,在这一点上没有商量的余地。那么在保护粮食、保护耕地的前提就是要让大家的意识树立起来。不知大家对此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