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作者:杜志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并作出了明确要求和战略部署。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更加深入和系统的阐述,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为顺利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端牢中国饭碗意义重大

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粮食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看待粮食安全,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端牢中国饭碗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有丝毫忽视和放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只有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始终保持警醒状态,抓紧抓牢粮食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二、不断提升粮食生产供给能力

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举措。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从耕地保护、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升生产积极性等方面系统施策,将成为整体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具体着力点。

三、优化产后服务,做好节粮减损工作

粮食产后服务承担着促进粮食提档升级、推进节粮减损、提高种粮农民收益的重要功能,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产后各环节和供应链全程对确保粮食供得稳至关重要,优化粮食产后服务有助于缓解粮食生产压力,扩大保障粮食安全腾挪空间。

减少产后损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粮食成熟后,要经过收获、仓储、运输、加工、分销、零售等多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中。每个环节处理不到位都容易出现损耗。节损就是增产。减少产后的不合理损失,相当于直接增加了粮食供应量。减少产后损失,需要全流程、全链条用力,在粮食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全面推广节粮减损新设施、新技术、新装备,合理控制加工精度,实现粮食生产储备运输体系精准化、高效化管理。

制止餐桌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对于制止餐饮浪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长期抓下去,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引导健康消费、减少餐桌浪费是从需求端缓解粮食安全压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强执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用足用好国际资源。适度进口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好农产品贸易这张牌,但关键要控风险、可替代、有备手,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目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谷物总产量、贸易量都在下滑,价格在波动中持续走高,国际粮源供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必须坚定“以我为主、适当进口”战略,把握好粮食进口与国内粮食自给率之间的平衡点。

健全产业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完整、高效、创新的粮食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是增加粮食产业效益、提高粮食供给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在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粮食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粮油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打造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精深加工、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和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的粮食产业体系。

保障粮食安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难点所在。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决完成好“三农”基本工作任务,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从各地实际出发,按农业农村规律办事,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不断提高工作实效。

THE END
1.中国粮食安全1(通用8篇)篇1:中国粮食安全1 简析宜城县域粮食经济与粮食安全 宜城市粮食局 赵勇军 王志农 一、县域经济现状 楚国故都——宜城,位于鄂西北部,居汉江中游,全市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万人,农业劳动力11.2万人。全市国土面积211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90.1万亩,其中水田48.2万亩,1990年已建成全省第一个“吨粮县”,“九五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ej6419k.html
2.中国粮食安全及应对分析深入研究我国粮食安全相关政策,从中发现其内在逻辑演进,有利于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形势,为新时期粮食安全政策提供一定的支撑。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自今,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粮食产量持续稳步迈上新台阶,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粮食https://www.jianshu.com/p/d7927fb29aaf
3.封面专题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风险识别与治理策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面对14亿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粮食安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风险和挑战。本文通过剖析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将面对的农业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政府重农抓https://new.qq.com/omn/20221215/20221215A05T2Q00.html
4.新时代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新时代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59780 新时代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好水平阶段,但同时,在国内资源环境与粮食供需状况以及国际市场环境均已发生重大历史性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http://www.qhswdx.com/info/1853/12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