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万亿元新台阶!2023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16.4亿元凤凰网江苏

1月30日,常州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联合发布2023年常州经济运行情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常州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16.4亿元,成为省内第五座GDP万亿之城。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857.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5080.0亿元,增长6.6%。

一、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

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项齐增,其中粮食总产量创2019年以来新高,达70.5万吨,比上年增产0.8万吨,增长1.1%;粮食播种面积144.9万亩,增长0.8%;粮食亩产486.5公斤,增长0.4%。油料产量3.2万吨,增长14.8%。

二、

工业生产稳中有进,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1638.1亿元,比上年增长7.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3.8个百分点,位列苏南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5%,其中机械行业增长11.3%,自2021年以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年实现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7680.7亿元,增长15.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其中新能源整车、新型电力装备、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26.6%、11.0%和6.1%。

三、

投资增速企稳回升,重大项目有力推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5%,自10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7.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2.5%,其中工业技改投入增长7.1%;服务业投资增长2.6%。

分主体看,国有投资增长19.7%,民营投资下降0.9%。

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2.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1%。

四、

消费市场复苏向好,绿色智能商品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0.1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基本生活类消费稳定恢复,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中西医药类、饮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6.0%、18.1%和20.8%;升级类消费加速回暖,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绿色高能效电器、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216.6%、54.7%、24.2%和13.7%。

五、

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利用外资稳步推进。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83.6亿元,其中出口2498.4亿元、进口685.3亿元。

“新三样”产品持续走俏,出口299.7亿元、增长12.3%,占全省份额15.4%,其中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增长36.5%,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165.4倍。

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40亿元,增长108.0%。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6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到账外资5.4亿美元,高技术产业到账外资9.7亿美元。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2个,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7个。

六、

财税收入保持稳增,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0.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0.4个百分点,位列苏南第一。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85.3亿元,增长16.5%,增幅位列苏南第一;税收占比86.0%,位列全省第一。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236.5亿元,增长18.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6332.3亿元,增长18.0%。

七、

物价指数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0.4%,八大类商品“六升二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3%、衣着类上涨1.8%、医疗保健类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食品烟酒类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9%。

12月份,CPI同比下降0.2%。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分别累计下降4.3%和4.9%。12月份,PPI同比下降4.7%,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8%。

八、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92元,比上年增长5.2%。

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744元,增长4.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01元,增长6.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1.78:1,比上年缩小0.03。

总的来看

全市经济展现出

强大韧性和潜力

实现了综合竞争力、资源集聚力

区域辐射力、发展影响力的

大幅跃升

2024年,全市上下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深入推进“532”发展战略,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

THE END
1.韩国农业“走出去”的经验借鉴大型企业集团是韩国海外农业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包括跨国企业集团如现代集团、大宇集团、韩国农业水产食品流通公社、大韩生物能源株式会社、全南海外农业资源开发(株)第一制糖工业株式会社、韩进重工、三星物产(株)等,这些企业直接从事粮食种植,并凭借生产技术与产业资本优势在海外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kwOTA0MA==&mid=2247514444&idx=1&sn=70a6bc0e7b8b64b7b5a1fdf0b1e338ab&chksm=91411ec82fb2433c009c7f0e307eecadd625a4e169d976245abe38281d6d8f1512b963afe6c9&scene=27
2.美国5000万人粮荒,韩国大米产量50年最低:粮食危机要来了?《中国粮食安全》一书指出,1994年以前,中国大豆基本自足,并少量出口。此后,由于美国大豆产量高、成本低,美国大豆到岸价格比我国大豆每千克便宜0.1—0.5元,使我国大豆丧失市场竞争力,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 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859万吨,占全年大豆消费量的86.69%。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63273587&efid=KK4x23F2Wly2VZbct58Kkw
3.朝鲜与韩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因此可以说,水稻是朝鲜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二、韩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韩国作为一个发达的亚洲国家,与朝鲜相比,其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但人口密度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都超过了其他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等。在2019年,韩国的小麦种https://b2b.baidu.com/q/aland?q=7A6606031A22736270337C0D1F3E1B630871037A1E3E0726030E037B0A7D&id=qida0f049d7e3ba3e84debac97c5cbe870d&answer=9399128049833460937&utype=2
4.世界十大粮食生产国世界产粮大国排行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盘点→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国,早在2017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就高达6.1亿吨以上,其中多个粮食品种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比如玉米总产量为2.15亿吨,位居世界第二;稻谷总产量为2.08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小麦总产量为1.3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在2021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达了6.8亿吨以上,是2021年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https://m.maigoo.com/top/425017.html
5.韩国朋友家的麦子2024:探索韩国农业的未来之路韩国农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广泛应用,高效的种植模式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使得韩国的农产品产量不断提升。从先进的灌溉系统到精准的施肥技术,从智能化的农业设备到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这些都为韩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http://qinzhou.oldhk.vip/olnews/16922.html
6.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贡献者(专家解读)韩国《亚细亚经济》近日刊文称,中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有助于应对全球粮食危机。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上年增长0.5%。由此,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报道称,中国领导人重视粮食安全,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健增长已成为全https://www.yntv.cn/news/20221226/1672036599359849.html
7.我国牡蛎产业发展报告产经企业食品资讯2007-2017年,中国牡蛎养殖产值始终呈稳定增长态势,从期初的18.81亿美元快速飙升至期末的52.55亿美元产值,年均增长率(10.82%)是产量的(3.35%)3倍以上(附件1)。 2019年,据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不完全统计,牡蛎养殖活动直接创造的产值约为223.71亿元,其中,长牡蛎、福建牡蛎和香港牡蛎养殖直接创造的产值分别为60.25亿、28https://news.foodmate.net/2021/02/585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