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

1、认识区域发展商品农业的条件、应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2、了解东北区的概况、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和保护。

3、了解东北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理解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是农林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掌握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图29美国的农业带

E

农业区(带)的形成和分布都是综合考虑和利用了地形、气候、土壤、人口、经济等多个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的结果。

农业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同时大面积地种植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美国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节约劳动力等。

农业区域化生产的优点——可大规模进行机械化生产,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等。

农业的生产类型及农业的地域类型

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农业经营相当粗放,广种薄收,过量采伐、超载放牧、酷渔滥捕,对资源进行掠夺性经营。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生产环境恶化,农业减产,恶性循环。农产品的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

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不仅能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同时能促进商品农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与集约化经营相结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农业的区域化生产,生产过程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

一、我国商品性农业区域开发的现状: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标志着我国的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我国目前开发的商品性农业区域主要包括:九大商品粮基地、五大商品棉基地以及一批林业、渔业和糖料、油料及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此外,我国还在建设一批生产花卉、蔬菜、水果及特种农产品为主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区域商品农业发展条件:

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或基础较好);生产潜力较大;生产水平较高,商品率较高。

区域商品农业发展应解决的问题:

(1)充分合理利用好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

(2)坚持开发和利用、治理和保护,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依靠科技,改造农业制约因素,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和综合开发。

二、东北区的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地理特征原因——评价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经纬度位置——约40°N~53°N、120°E~135°E)

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呢?

地理特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源:地形:山地与平原,土壤:肥沃的黑土与黑钙土。生物资源:

气候——蒸发量小,相对较湿润,热量不足,冬季严寒漫长,有些地区水资源不足。

土壤:肥沃的黑土、黑钙土,土壤墒情好,荒地多,后备资源广,多冻土,多沼泽土。

地形:平原广阔,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范围

黑、吉、辽、内蒙古东部

位置

纬度位置高,东、北、西三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

面积

124万

人口

1.15亿

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寒温带、中部中温带、南部暖温带

主要农产品

北部:中部:南部:

地形结构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三大山地(林区)、三大平原(组成东北平原)

河流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

经济结构特征

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1、从地理位置看,东北地区有什么区位优势?

(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东北西三面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向望,南濒渤海与华北地区相连)

2、从地形角度看,东北地区有哪些优势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3、从工农业关系来看,东北地区有什么有利条件?

(农业机械制造业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土地资源优势

1、耕地面积广大

(1)数量:东北是我国人少地多的地区

(2)分布: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

2、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有机质含量高

(1)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亚欧大陆北部的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境内的黑土带;北美洲美国中部的黑土带;我国东北平原。

(2)分布

黑土: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

3、适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原因:(1)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其中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0%以上,而且地面坡度多在1°以下,

(2)耕地集中连片,非常适于机械化作业和进行其他农田建设。

三、森林资源优势

东北广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1、全国最大的林区

2、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3、宜林地区广

4、森林树种丰富

(一)土地资源优势

具体表现

耕地面积广大

土壤肥沃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

(二)森林资源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

森林树种丰富

思考:

1、读图8.5,指出东北荒地的主要分布地区。(以湿地为主)

2、阅读下列有关开发三江平原的不同观点,讨论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开发一定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要注意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能力很高的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又可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与物质资源。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会带来水环境污染加剧、土壤沙化和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今后的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不能靠垦殖湿地扩大耕地规模来实现,应该对现有湿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建设和有效保护,实施有利于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的农业综合开发。)

3、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

C、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D、土壤肥沃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口1.1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5%

2、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一年一熟

跨三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两个干温地区:湿润、半湿润区。

南部暖温带(辽宁南部)作物:冬小麦、棉花、苹果、花生、葡萄

中部中温带: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

北部寒温带:春小麦、大豆为主。

3、地面结构:山环水绕、平原中开、沃野千里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土壤:黑土(世界最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想一想:从东北气候分析为什么黑土最肥沃?

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的三部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4、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重工业基地。

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亚麻)

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沈阳:机械工业,大连:石油、造船鞍山、本溪:钢铁辽阳:化纤

5、雄厚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坚实基地。

二、土地资源优势:

1、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居全国之首

总面积:2000万顷,占全国耕地的1/5,占全区土地总面积16%。

人均耕地为全国最高:0.17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全区每一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人少地多,耕地集中分布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及山前台地及山间盆地和谷地。

2、土壤肥沃

多为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生产力较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

黑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为2.5%~2.7%,是我国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黑土主要分布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分布松嫩平原中西部。

3、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从地形条件分析原因:地势平坦,(坡度多在10以下),耕地集中连片,非常适于机械化作业,和农田水利建设。

4、国土整治方向之一: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建设商品农业基地。

与美国中部平原商品谷物农业类似,区别是:我国农场多为国有,美国多为私营。

三、森林资源优势:

1、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

气候冷湿,松林成海,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优良树种:兴安落叶松与红松。

林地5000万公顷,人均林地超0.5公顷,为全国人均林地8倍,森林覆盖率36%

森林总蓄积量占全国的1/3,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8.4%

荒地分布:三江与松嫩平原,类型:荒山、荒地、沼泽地

4、树种丰富(300种,经济价值较高的50种)

优良树种:兴安落叶松(寒温带针叶林)与红松(温带针阔混交林)。

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对建成全国大型的农林基地提供有利条件。

产业化含义: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布局,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工农贸、经科教一体化,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东北地区国土开发整治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的开发情况。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要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东北区的范围、地形、气候及各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该区建设农林基地具有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优势。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黑土的利用。沼泽的保护;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东北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高的商品粮3000多万吨。其中三江平原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机械化作业程度高,它所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水稻、谷子,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和亚麻等。

㈠林业开发现状与问题:1、地位与分布: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问题:①采育失调,长期超采,采育脱节;;②山林开荒,滥砍滥伐使东北林区的森林覆盖率下降,林木蓄积量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风沙、旱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频繁;③采伐以皆伐为主,浪费严重,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㈡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1、首要任务:是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

2、方向: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

3、方针:保护、恢复与发展并重。

4、具体措施:①坚持合理采伐;②经济营造人工林;③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㈢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1、问题:低层次的木材采运业的产值比重大,森林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2、综合开发:①发展多层次的林产品深加工;②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果园业,辽东和吉林东南部发展柞蚕养殖和绢纺织工业;③安图县林业综合开发模式。

城南校区: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40号金山校区:新华南路金山南区江南校区:金龙街道高山社区

THE END
1.北玉米南水稻藜麦也来凑热闹共绘金秋好“丰”貌金秋十月,广袤田野上绘就了一幅幅绚烂的丰收画卷。北方收玉米,南方割水稻,杂粮和水果等经济作物也陆续成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已收获54.8%,进度同比快1.7个百分点。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收获高峰期。吉林梨树:多个视角看丰收 300多万亩玉米正在收割 吉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757446027122487&wfr=spider&for=pc
2.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分布: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谷子包括山东全省,河南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肃天水地区。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5%及51以上,为我国最主要麦区。通常麦田面积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5%以上。 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山地区,东至海滨,南至南岭,包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201/15/506102_429590415.shtml
3.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2019联考常识考点预测第四季2二、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 1.玉米 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玉米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 美国是产玉米最多的国家,玉米的种植范围从北纬58°(加拿大和俄罗斯)至南纬40°(南美)。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世界产https://v.huatu.com/news/news/2019/0326/223606.html
4.2024年粮食的发展趋势四、中国粮食贸易未来发展趋势 第五节 世界粮食贸易现状分析 一、世界粮食贸易现状及特征 二、世界粮食贸易的市场格局 三、世界主要国家进出口情况 四、世界粮食贸易的商品结构 第四章 中国粮食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粮食生产格局 一、中国粮食各省市产量 二、中国粮食的播种面积 三、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格局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15/LiangShiDeFaZhanQuShi.html
5.气候与耕地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潜力研究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耕地分布集中连片,气候资源丰富,粮食生产潜力巨大,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重要的任务。因此,本研究以中国东北地区为研究区,通过输入气候、土壤、地形和耕地数据,利用GAEZ模型模拟了东北地区1990-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和水稻)的生产潜力,并与作物实际产量对比https://wap.cnki.net/lunwen-1020754494.html
6.东北三省主要的农作物有()A.小麦高粱花生水稻甜菜B故选:D.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本题考点: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东北三省主要的农作物,理解解答即可.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efc331917c8533a3b1af151111ce69d.html
7.东北稳产增收遭遇多重瓶颈黑土地一年退化一厘米主要粮食作物目标价格制改革亟待加快 为稳固未来五年东北“大粮仓”地位,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记者在东北地区采访的数十位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农业企业负责人和种粮大户建议,国家应尽早启动黑土地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粮食仓储设施、物流体系建设;运用政策“杠杆”,整合使用各类惠农资金,加大农田水利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2014_12_09_302840_s.shtml
8.科学网—东北地区(黑吉辽)“三藏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农业农村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东北三省,毗邻俄罗斯、朝鲜和韩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尽管冬季寒冷,但东北地区夏季气候温暖,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积累营养成分,适宜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东北的农村地区以其独特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260-1449344.html
9.东北特色农产品(精选八篇)1 成立东北特色农产品产业研究院的必要性分析 农业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 农产品是人类得以生存的根本保障, 更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长治久安的根基。农业不同于工业商业, 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 农产品对气候、土壤、温度、日照等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 不同的地区适合生产不同的作物, 不同的维度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nw2k7q.html
10.2024年初中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三)中国地理二、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布 1、小麦:春小麦于春季播种,夏秋收获,分布于纬度高,热量差地区,如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冬小麦于秋季播种,次处夏季收获,生长期久,我国以冬小麦为主,分布于黄淮海平原,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2、水稻:喜温,喜湿,秦淮以北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 http://www.zhongkao.com/e/20230818/64dee263ac35b.shtml
11.作物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报告寒地作物栽培生理机制与调控解析方向围绕黑龙江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抗寒、耐旱、耐盐等非生物逆境问题,重点开展寒地粮食作物栽培过程中的逆境生理机制与调控方面的研究,同时丰富寒地作物高产栽培理论及稳产技术。寒地作物耕作技术模式开发方向以黑龙江主要农作物秸秆处理这一重大生产问题,开展秸秆还田条件下保护性土壤耕作https://nxy.neau.edu.cn/info/1060/3512.htm
12.高中地理基础简答题:中国地理各个地区的要点4.东北地区形成商品粮基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自然条件:①土地面积广,黑土肥沃,粮食单产和总产量高;②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③河流众多,灌溉便利。社会经济条件:①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余粮多;②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https://www.youkee.com/ziliao/9146.html
13.22年来,全国一半的粮食增产来自东北地区此次专题发布的《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报告(2021年)》显示,2000-2021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增长了近2倍,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例由12.74%上升到25.36%,粮食增加量占全国粮食产量增量的50.71%,全国一半的粮食增产来自东北地区。 同时,东北地区粮食对外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按照人均400公斤粮食需求量计算,2020年东北https://m.gmw.cn/2022-09/30/content_1303160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