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我国物价总水平将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会全面上涨新闻频道

11月7日,秦皇岛港存煤达539万吨,较9月底提升近150万吨。随着煤炭产量持续增加,秦皇岛港场存稳步提升。作为重要的煤炭中转基地和市场风向标,持续增加的存煤为保障下游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反映了煤炭供需形势明显好转。图为秦皇岛港刚到站的运煤列车。郭丁源摄

我国保供稳价底气十足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许光建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定,这是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主要表现之一。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性体现。保持价格水平稳定是保障民生,保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的重要基础。

许光建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较强不确定性,继续保持国民经济较快恢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在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过程中,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更加有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的显现。

对于价格总水平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许光建表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增产和粮食丰收,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这是消费物价稳定的重要基础,特别是生猪和猪肉供给增长导致肉价持续下行,是CPI稳定的主要因素。近几个月来,面对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显著波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综合运用有序释放先进产能、扩大储备物资投放以及合理预期引导等一揽子调控措施,抑制了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过度上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则从多个角度对本报记者详细解释到,当前我国重要民生商品货源充足、运送畅通,保供稳价底气十足,不会出现供应不足引发物价全面上涨问题。

央视财经图

一是“地里有货”。粮食方面,今年我国夏粮实现增产59.3亿斤、早稻增产14.5亿斤,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国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400公斤“安全线”。蔬菜方面,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03亿亩,同比增加400万亩,预计未来三个月蔬菜供应量有望达到2亿吨,同比增加700万吨,可满足每人每天3斤菜的供应量。全年蔬菜面积达到3.2亿亩,产量超过7.5亿吨。猪肉方面,3月份以来,每个月新生仔猪数量都在3000万头以上,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肥猪还会明显增长,供应总体是有所富余的。水产品方面,我国水产品连续32年稳居世界第一,今年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8%,供应是有保障的,市场价格自8月份起开始下降。鸡蛋及其他畜禽方面,随着近期新增蛋鸡开产,减少淘汰蛋鸡,鸡蛋产量将逐步增加,供应有保障;前三季度牛肉、羊肉、禽肉、牛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9%、5.3%、3.8%和8%,全年产量可能创历史新高,市场供应具有良好生产基础。

二是“库中有货”。当前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占总库存的70%以上,小麦库存可以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达到15天以上。国家和地方按照猪肉储备预案规定,加大猪肉储备收储力度,目前各级冻猪肉储备能够满足城区常住人口10天左右的消费量。与此同时,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强大,每天可以加工稻谷150万吨、小麦80万吨,单日米面加工量够全国人民吃两天。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应急加工企业已经达到5500家。

三是“架上有货”。各地积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安排跨区采购和调运,物资供应平稳有序。各地农贸市场、超市货架上粮油、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类、禽蛋、干杂调味品货源充足,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完全能够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集中囤货。

从运输配送看,郭丽岩表示,尽管当前已经进入冬季,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局部地区疫情散发,但我国产销衔接、道路运输、终端配送都十分畅通,不用担心因运送不畅导致供应不稳、价格上涨等问题。一是产销衔接畅通。有关部门及时发布生产、流通、消费等信息,引导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供应渠道,产区产得出、运得走,销区调得进、供得上。二是道路运输畅通。各地交通运输系统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保障道路运输通畅,降雪地区也及时进行清雪作业,最大限度减少降雪的不利影响。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落实良好,“南菜北运”、生猪调运畅通,重要民生商品供应没有因雨雪天气受到大的影响。即使后期出现雨雪冰冻天气,我们也有2008年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完全可以从容应对。三是终端配送畅通。我国物流网络发达、配送便捷,而且经过一年多的疫情防控实践,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条件下的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经验,都制定了应急预案,即使局部地区采取阶段性疫情管控措施,也不会对终端配送带来大的影响,更不会影响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

从市场价格看,郭丽岩表示,随着各项保供稳价措施落实到位,以及秋冬蔬菜茬口转换逐步完成,加之近期天气晴好气温回升、叶类菜上市加快,蔬菜价格出现回落,其中前期涨幅较大的鲜嫩蔬菜价格降幅明显。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有所回落,其中菠菜、油菜、黄瓜批发价格降幅接近20%;发展改革委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15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也出现回落,其中黄瓜、油菜价格降幅达10%左右。鸡蛋价格近日也有所回落。

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物价全面上涨

今年以来,受极度宽松政策、供给瓶颈等因素影响,国际物价水平明显上行,告别长达十余年的“低通胀”时期,部分经济体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通胀”现象,与我国物价总体可控形成鲜明对比。

国际物价水平明显上行,多国CPI、PPI升至多年高位甚至创历史新高。从CPI看,10月份美国、欧元区、俄罗斯(9月份)、巴西、土耳其同比分别上涨6.2%、4.1%、7.4%、11.1%和19.9%。其中,美国创近31年新高,欧元区追平历史最高水平。从PPI看,10月份美国、欧元区(9月份)、日本、俄罗斯(9月份)、巴西、土耳其同比分别上涨8.6%、16%、8%、26.3%、26%和46.3%。其中,欧元区、日本分别创历史新高和近41年新高。

注:标*为上月数据

与国际通胀高企相比,我国物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5%,1~10月份平均上涨0.7%,保持平稳运行。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影响,今年以来我国PPI涨幅扩大,与发达经济体水平相当,但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刘志成对本报记者表示,本轮国际通胀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根源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的极度宽松财政货币政策,以及疫情防控失序等引发的供应链紊乱问题。

刘志成表示,去年疫情造成多国经济陷入困境。为挽救经济,欧美发达经济体实施力度空前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直接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特别是美国推出零利率、无上限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史上规模最大的财政刺激计划,“放水”速度远超以往任何时期。疫情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4.2万亿美元迅速扩张至8.7万亿美元,美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一度达27%,创历史新高;202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3.1万亿美元,赤字率达14.9%,创二战以来新高。随着疫苗广泛接种和经济快速重启,全球消费需求迅速释放。但同时,多国疫情防控不力造成供应链恢复迟滞,大量劳动力退出市场,港口拥堵、运费飙升、卡车司机短缺、芯片紧张等罕见现象频频发生、愈演愈烈,美国一些商场和超市甚至被迫“限购”。过量流动性与供需缺口共振,引发全球通胀水平快速上行。此外,极端天气加剧全球能源供需失衡矛盾。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暴涨10倍,并创历史新高,原油价格也快速攀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推高全球通胀水平。

同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价格总水平稳定是我国经济良性恢复、经济发展韧性强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光建表示,不论是美国,还是欧元区,今年以来都在其经济恢复性增长中出现了CPI的显著上涨,有的可能已经达到了数十年的历史高位。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计划,导致货币供给超常规增长。在产业链和供应链部分断裂的条件下,供求失衡,通货膨胀的出现难以避免。

国际通胀压力持续态势下

我国价格保持合理区间

如何看待国际通胀后期走势?

与此相对应,受访专家普遍持有我国未来物价水平稳定的基本判断。

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全球通胀高企客观上会加大我国物价上行压力。刘志成表示,但当前我国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供应量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物价总体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CPI方面,我国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特别是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产能完全恢复,CPI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PPI方面,随着煤炭价格大幅回落、部分工业品供应偏紧局面缓解,10月份PPI或已触顶,后期涨幅有望趋于回落。

郭丽岩也表示,一年多来,在全球疫情出现多轮反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显著增大的背景下,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强化市场预期引导,及时处置价格异常波动,有效保障了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今年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5%,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环比仅上涨0.1%、同比上涨1.3%,均处于合理区间。当前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现较为严峻的能源供应紧张,主要经济体CPI涨幅不断创下新高、甚至出现严重通胀,我国物价稳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有力,重点民生商品和基础能源供应充足。

郭丽岩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跨周期宏观调控各项举措精准到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持续释放,经济工作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市场循环进一步畅通,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基础依旧十分牢靠。

对于未来的展望,受访专家也表达了物价水平总体将平稳运行的观点。

郭丽岩表示,展望今年后期和明年,我国居民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尤其是粮油、肉蛋奶、鲜蔬果等重要民生商品,以及煤炭等基础能源供应总量充足,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物价水平总体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THE END
1.观点教授/研究老龄化导致需求疲软;全球化本质是正的供给冲击,大量新增廉价劳动力压低工资和物价;技术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则大幅提振劳动生产率,使大量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降至极低水平。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再一一详述。 误区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一定会通胀 大宗商品如原油、食品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价格时时可观测,其上涨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6234
2.物价都在上涨,你还在想房价会跌么?一个小故事告诉你房价还会涨房价也回不到三年前了,随着工资和物价飞涨,钱现在是越来越不值钱了。这就是通货膨胀,而防止通货膨胀的最好方式就是买房。 什么是通货膨胀? 简单来说就是钱贬值了,以前一块钱可以吃一顿早餐,而现在只能买一根油条,这就是表面上的通货膨胀。 物价的上涨,那么房价会跌?不可能的。房价和物价的关系有一个故事: https://m.loupan.com/nb/news/201912/4612419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英文名:Inflation,简称“通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9]。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 通胀和一般物价上涨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是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0%9A%E8%B4%A7%E8%86%A8%E8%83%80/152246
4.通货膨胀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物价上涨3篇(全文)我国通货膨胀的一大表现就是房地产过热,据统计,我国房地产投资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国际资本。国际热钱往往会给一国金融造成毁灭性的伤害,进而波及实体经济。因此,打击国际金融巨头投机行行为是每个国家的重任。 四、如何应对我国通货膨胀 1、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控制原材料和物价的上涨。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u2suuds.html
5.担心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进行购买的房产属于房地产需求担心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进行购买的房产属于房地产需求者的()类型。A.保值性需求B.投资性需求C.自用性需求D.投机性需求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https://www.shuashuati.com/ti/4f38269a745649cda8e57801586a7fcc.html?fm=bdaab646ff01ed69c368471ef077103b7a
6.如果物价开始全面上涨,房价会涨吗?物价上涨会导致房价上涨,物价上涨对房价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是通货膨胀导致成本上升,包括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从而推高房价。 间接影响是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下降,导致需求减少,进而对房价产生压力。 此外,物价上涨也会影响利率政策,如果央行采取紧缩政策,加息抑制通胀,可能导致贷款利率上升https://mkan.china.com/article/6205658.html
7.物价涨,工资却不涨。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你知多少?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 , 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一般上,大家都会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害无益,而高通胀更会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许多 不 确定 性 的影响,包括日常用品、水电费、食物饮料、设施服务及医药品等等。目前大部分中央银行设定的通率为每年2%-3%,认为适度的通率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https://www.iqiglobal.com/blog/cn/the-effects-of-inflation-on-the-economy/
8.通货膨胀只涨物价不涨工资——一个错觉不过通胀带来的成本在于调整工资单的成本,物价不断上涨,需要工资单不断调整,为了避免这种成本,工资单多会短期不变,从而给人物价涨工资不涨的错觉。我们父母的工资从十几年前的几百块涨到现在的几千块,一方面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两一方面更是这十几年来通货膨胀的结果。 https://www.douban.com/note/185710498/
9.物价全面持续上涨可能性不大【长江网讯】(上海证券报)刚公布的7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5.6%,但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物价全面持续上涨(即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仍不大。有鉴于此,目前不宜采取货币政策紧缩来应对物价上涨,更多地应依赖于财政政策等,协调好政府调价和市场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 http://news.cjn.cn/jrjds/200708/t452164.htm
10.通货膨胀会引起房价上涨吗,通货膨胀对房价有哪些影响3、通货膨胀会导致房价上涨吗?内行人:建议持有这3样东西抵抗风险 4、人民币贬值对房价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国内房价高低有什么关系? 通货膨胀与房价有关系,但是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通货膨胀是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因此通货膨胀时,银行存款实际利率会减小,甚至是https://shenzhen.sbwl.com/news/industry/121350
11.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吗?通货膨胀是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并普遍上涨的现象。而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还有可能是因为需求增加,导致了个别的物价上涨。https://www.csai.cn/v/2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