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中国古代粮食战争的故事:买鹿制楚服帛降鲁梁买狐皮降代国

几个中国古代粮食战争的故事:买鹿制楚、服帛降鲁梁、买狐皮降代国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以下是几个粮食战争的故事供大家周末阅知。

我们知道粮食战是一种不对称战争,拥有资源的一方具有生杀予夺的压倒性优势,被打击的一方毫无招架之力。

买鹿制楚

齐国本是一个海边的小国,姜太公初封时地不过方圆百里,而且很多是不适合粮食生长的盐碱地,粮食产量和人口都不多。

而这战争的策划者就是管仲,一个擅长管理和经济学的奇才。楚国作为当时南方的大国,在周天子时期就已经是较大的诸侯国,再加上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春秋战国时期便很早自称为王。

而齐国想要灭掉其他国家成功收复中原,楚国便是当时齐国最大的阻碍。齐桓公深知面对地大物博的楚国和其拥有的兵力,齐国若是单单靠着军事实力用着战争是很难将楚国灭亡的。

因此,宰相管仲凭借自已对于楚国的理解提出了一条奇谋:“公贵买其鹿。”于是乎,齐桓公下令在齐楚边界处建设了一个城,并用八万钱一只鹿的价格向楚国人收购鹿。

同时管仲还要求齐桓公尽可能多地囤积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楚王自然也知道了齐王高价收购鹿的事情,并开始嘲笑齐王,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战争,钱财是人之所以重,国之所以存,齐王如此浪费钱财不去提升国家,来收购一个毫无用处甚至对庄稼有危害的动物,此乃可笑之极。

这时管仲建议齐桓公开始伐楚,并解释到楚国虽然有钱,却少了战争最重要的粮食,我们只需要封锁城门,不让楚国来我国收购粮食,楚国必败。

齐桓公因此下令封锁城门开始伐楚。结果导致楚国粮食价格疯狂上升却无处购得粮食,将近十分之四的楚国难民逃到齐国,而楚国也因此溃败,三年之后选择向齐国投降。

齐桓公不战而屈楚,就成了春秋霸主,可见粮食是国之根本。

服帛降鲁梁

据《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记:鲁国、梁国与齐国互邻。齐鲁两国都是一等公国,一直平起平坐。

而梁国(地近梁山,春秋时有多个梁国,此小国乃东梁)则是鲁国的附庸国。鲁国人会织一种细白的绢帛(绨),又叫“鲁缟“,以轻薄著称。

管仲让齐桓公和大臣带头穿鲁缟做的衣服。在公侯贵族带动下,齐国兴起以穿鲁缟为时尚的流行浪潮。

同时,管仲却下令禁止齐国人织绢缟,要齐国人所有的服帛需求全部从鲁国和梁国进口。这样一来,鲁缟在齐国的市场上就供不应求,价格一路暴涨。

鲁国人以及梁国人见织缟卖给齐国人可以有大钱赚,比种田收益高得多,于是便纷纷放弃了农事,家家织起绢缟来。鲁缟以蚕丝为原料,鲁梁之人为了多得蚕丝,就废弃了农田,改种桑树养蚕。

管仲又在海关发布公告,鼓励鲁国商人来齐国贸易:凡是鲁国商人给齐国贩来鲁缟的,可以获得齐国的重金补贴。

这样一来,鲁国和梁国举国上下兴起了狂热的织缟运动,基本田地都被抛荒而无人耕作了。一、二年之间,鲁梁人靠织造、经商,卖缟给齐国而赚了大钱。

齐国则一直在默默地发展农业,积累粮食,走一条兴农强国的路线。终于有一天,管仲突然下令,以后齐国禁止进口鲁缟,也不许齐国对外出口粮食。“闭关,毋与鲁、梁通使”。

十个月后,“鲁、梁之民饿馁相及”。由于鲁、梁二国早已将田地种了桑树,此时改种粮食也来不及了,存粮难以为继。

当时齐国国内米价大贱,一石粮食仅十钱,而鲁、梁的米价则飞涨,逾上千钱。三年之后,鲁梁两国发生了大饥荒,空有堆积如山的鲁缟,百姓却没有饭吃。

鲁梁国君对此局面无能无奈,只得向齐君求情,要求齐国提供粮食。于是管仲趁机按照市场需求规律,把出口粮价高高拉起,迫使鲁梁人出重金来齐国买粮食。

几年来为购买鲁缟而自齐国流入鲁、梁的资财,迅速回流齐国,而鲁梁两国的国库迅速被掏空。从此以后,一等公国的鲁国一蹶不振,与梁国一起成为了被齐国控制的附庸国。

买狐皮降代国

代国出产狐皮,管仲劝桓公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之,造成代人放弃农业生产,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却少得可怜,“二十四月而不得一”。

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也耽误了,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

THE END
1.中国神话故事摘抄在中国神话故事摘抄中,关于农业和食物的神话故事非常丰富。其中,“天降五谷”是黄帝智慧与大地恩赐的一个典型例子。 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远古时期,人类生活困难,粮食短缺。当时的君主黄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向天上祈求帮助。黄帝深知大地之仁,每年都会给予人类足够的粮食,所以他请求天上的太阳女王——嫦娥,让她将五谷https://www.eiopr.cn/zhong-guo-li-shi-gu-shi/510334.html
2.豆腐的发明者是刘邦的孙子,五谷的有趣故事还有哪些春秋时期,有宓子贱拒麦的故事。是说宓子贱治理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时,适逢麦子成熟时节,齐人来进攻,城里百姓欲抢收小麦,不让齐军得到粮食,多次请求均未得到宓子贱允许。不久,齐国军队收割了城郊麦子。宓子贱的想法是:今年单父的麦子损失了,明年还可以种植。如果使那些没有耕耘的百姓加入抢收粮食,就会使百姓乐见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536604
3.科普常识:我国古代粮食名人氾胜之(生卒年代约在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期),山东氾水(今山东曹县)人,所著《氾胜之书》,总结了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当时各种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影响深远。 贾思勰北魏时期益都(今山东寿光)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其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http://jyjczx.linyi.cn/info/1004/9732.htm
4.神农尝百草中国古代农业发明家尝试所有野生植物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农业发明家神农氏被尊为“五谷之父”,他的名字与种植和食用各种植物紧密相连。传说中,神农氏不仅发现了第一批粮食作物,还尝试过所有野生植物,以此来探索它们的毒性和药效。这一段历史被后人称为“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它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健康生活方式追求。 https://www.gztep.com/qi-ta-cha/267527.html
5.科学网—粮食的故事4最初的粮食给谁吃?粮食的故事 作者 马德 4、最初的粮食给谁吃? 提要:早期的农业很可能是因应驯化饲养动物的需求而发生的。为了给牲畜提供稳定的饲料来源,人们才去种植“饲草”。在种植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和驯化出了大籽粒的粮食作物,并尝试把这些粮食加工制作成为食品。当粮食由“草籽”逐步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粮食”,农业种植才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5071-905052.html
6.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5篇)2、讲一讲,请3位同学分别讲讲“粮食日的由来”、“粮食的作用”以及“名人爱惜粮食的故事”。 3、答一答,请10位同学答一答有关世界粮食日的相关知识,答对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 4、想一想,为世界粮食日拟定几个宣传标语,突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并请6位同学读一读自己拟好的标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77884.html
7.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3、其他国际荣誉 (1)1985.10,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下同https://zjxy.fzu.edu.cn/zjxy/info/1040/1647.htm
8.中国古代励志故事中国古代励志故事3 1、程门立雪 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https://www.cnfla.com/dushu/lizhigushi/2015-09-01/2079815.html
9.有关中国童话故事(精选6篇)有关中国童话故事(精选6篇) 篇1:有关中国童话故事 引导语:除了一颗疲惫的心,麻木的心,你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吗?不要因为生命过于沉重,而忽略了感恩的心!下面是中国古代的感恩小故事,与大家分享,我们做一名怀有感恩之心的人。 一、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ihkcmb2.html
10.中华古代传统经典:《二十四孝故事》元代人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情节生动,文字简炼,内容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孝悌,流传甚广。 《二十四孝故事》内容 一、孝感动天 原文: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https://www.meipian.cn/53kf6m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