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也是知青的作家王安忆说过:“插队生活使我认识到,粮食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粮食,别的都不重要了。”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世界各国政府都要围绕粮食和农业生产而举行纪念活动。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为此,我国也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主题为“强法治,保供给,护粮安”的世界粮食日教育周活动,体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说到粮食,这让我想起下乡插队时关于粮食的一些事情。曾经也是知青的作家王安忆说过:“插队生活使我认识到,粮食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粮食,别的都不重要了。”确实是这样,粮食是生命之源、活力之源,有了粮食,才能做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保证生活的正常进行。
记得刚到村里的第一天,老队长就将我们三个知青领到新盖的茅草屋前,说:“这就是你们的新家了,从明天开始,就要学着自己烧饭了。”我问队长在哪里买米买菜。他笑着说:“哪里都是买不到的,吃粮嘛先在生产队预支稻谷,到年底时结算,挣得工分多吃的粮食便多。至于蔬菜嘛,还是先到我家菜地里去弄吧,不过以后可得学着在你们的自留地里种喽。”
挑着一百多斤重的稻谷,赶到大队碾米厂去加工时,才第一次尝到了“远路无轻担”的滋味,来回要走七八里的路程,可把我们累得够呛。种菜更是辛苦,每天要到地里去侍弄,浇水呀,施肥呀,可费事了。不过,我们很快就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当年挣的工分,挣的口粮就足够吃的了。记得下乡的第二年,我还分到了二百多斤的工分粮。当我带着加工好的大米回到城里家中时,父母亲可高兴了。在那个年代,大米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紧俏物资啊!
为了利用加工稻谷时产生的米糠,我们向农家学习,买了一头小猪崽饲养。刚开始,小猪吃的还不多,剩菜剩饭也就够了。但是随着它渐渐长大,食量大增。它也就有吃不饱的时候了,饿了就嗷嗷乱叫,吵得人心烦意乱。好不容易养到年底,那猪也长到一百来斤,便请了杀猪匠把猪给宰了。知青养猪的不多,全大队的知青闻讯都赶来,聚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热闹了好几天。
也曾遇到过粮食接济不上的时候。那年初冬,眼看米缸里的米就要吃完了,可生产队还没有开仓称稻的意思,这可把我给急坏了。难道要回城去找父母添麻烦吗?那可太丢人了吧!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那天下午,生产队长突然来找我,说公社修桥工地需要抽调劳动力,问我愿不愿意去,我立马就答应下来。第二天一早,我兴冲冲地赶到几里路外的修桥工地,报到的时候才知道,来干活的人都是要交粮食的。我解释说生产队这几天没有开仓称稻,等过几天有米了再补交吧。带队的公社干部见我是知青,拍着我的肩膀说:“先留下干活吧,不会缺你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