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是本轮全球通胀的总根源

从欧美主要经济体3月物价水平看,可以说齐创40年来的通胀新高。在居民消费价格方面,美国、德国、法国3月CPI同比分别大涨8.5%、7.3%、4.5%,为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新高;欧元区CPI同比上涨7.5%,连续5个月创历史新高。在生产资料价格方面,3月美国、欧元区PPI分别同比上涨11.2%、31.4%,均创历史新高。本轮全球通胀已经蔓延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如3月巴西、埃及、俄罗斯通胀率在10%-20%之间,土耳其、阿根廷、伊朗分别为61%、55%、34%,可以说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按近期公布的4月物价水平看,除美国略有回落外,其他主要经济体再创新高。4月美国CPI、PPI同比分别上涨8.3%、11%,均高于市场预期,为40年来的历史第二高位。我国物价水平一直运行在合理区间,与国外大通胀形成鲜明对照,今年4月CPI同比上涨2.1%,PPI连续六个月回落,显著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二、贸易保护主义是大通胀的总根源

面对世纪大通胀,西方政府机构的表现并不称职,或为隐藏真正的原因。去年二季度,美国物价已经出现趋势性上升苗头,美联储用一次性、阶段性等词混淆视听,寄希望物价回落。今年来,美国总统拜登多次将物价飞涨的原因归结于俄乌战事,“甩锅”普京,甚至还造出新词——“普京涨价”。这表明,美国政府是不愿意正视通胀问题的。因此,面对西方国家40年未有之大通胀,我们需用更长的历史眼光、更宽的政治视野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首先,美国深陷保护主义泥潭,经济让位于政治正确,是引发通胀的总根源。贸易保护主义从不同层面提高供应成本,最终推升物价水平。一是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譬如,中美贸易摩擦,加征关税直接导致进口价格上涨。二是保护主义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不能发挥比较优势。西方国家鼓吹本地化生产,吸引跨国公司回流,成本洼地吸引力减弱,不再能配置最优生产要素。三是美国动辄“长臂管辖”,对特定企业和产业链进行制裁,人为中断、扭曲产业链,使供求关系发生快速变化,价格失去控制。四是保护主义还通过政治施压、舆论攻击、道德绑架,让成本和价格不再是决策的优先事项。一些跨国公司受政治和舆论压力,改变供应渠道,被迫选择更贵的从而放弃特定市场的低价产品,导致产品价格上涨。总之,保护主义抑制了全球贸易发展,削弱了专业化分工,降低了生产效率,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大敌、通胀的“病根”。

2017年特朗普任美国总统后,坚持美国优先,高举保护主义大旗,全球化遭遇逆流。特别是对我极限施压,大搞贸易摩擦。2021年初,属于建制派的拜登上台后,为扭转抗疫失败、国会骚乱中失去的“美式民主”形象,重修“民主灯塔”、重归“多边主义”。然而,拜登选择性的带有“民主标签”的多边主义,实质上加速了保护主义的趋势。拜登在强化“五眼联盟”的基础上,又宣布与英国、澳大利亚成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联盟,不断强化美国的“印太战略”,在政治军事上围堵我国。拜登政府继续在经济上对我极限施压,扩大实体清单,特别是针对高科技企业。全球芯片危机就是典型的人为导致短缺的例子。西方媒体还炮制“新疆棉花”事件,就是打压我国经济、阻断我国纺织品产业链的典型。总之,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不计成本地强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并为转移国内矛盾极力寻找他国作为“替罪羊”,使得经济让位于政治正确,表现为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且这种成本增长具有粘性,难以消除并逐渐积累,终于在2021年爆发出来。

其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疫苗“鸿沟”,抗疫没有成为全球合作的契机,反而暴露了世界治理体系的不足、加深了保护主义的沟壑、助推了通胀的蔓延。美西方一些国家抛弃合作理念,从病毒政治溯源到奉行“疫苗民族主义”,将政治利益放在人类生命健康之上。2021年初,美国率先研制成功新冠疫苗,并投入大规模生产和接种。然而,新冠疫苗的囤积和分配不均暴露出的“疫苗民族主义”,使得西方与其他国家的“信任鸿沟”继续扩大。西方在销毁过期疫苗,而贫穷国家却一剂难求,经济复苏和防疫政策的步调差异使得全球供应链运转失序,不断推升商品成本。从贸易的角度看,疫苗接种不平等的影响更为显著,迫使一些国家不得不抱团取暖,加速改变了贸易流向。截止3月,我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约22亿剂新冠肺炎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东盟也连续两年取代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

第三,俄乌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制裁和反制裁的斗争,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对通胀的推升作用不可低估。上世纪70-80年代,中东地缘政治矛盾不断积累,石油危机爆发,是西方陷入滞胀泥潭的根源。今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事,是北约不断东扩、压缩俄罗斯地缘政治空间、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拱火”的结果。这可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俄乌矛盾的演变可能成为全球政治势力重新划分的分水岭,重塑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俄乌是能源、农产品和金属等大宗商品的重要出口国家,一些国家对俄乌粮食和能源依赖性很强。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和俄反制裁的斗争,已经蔓延这些领域,且有继续加剧的趋势。俄乌战事对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已经显现,特别是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令人担忧。

综上,此轮全球大通胀的根源是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美国政客裹挟民意举起保护主义大旗,贸易战是起点,疫情和地缘冲突是催化剂,宽松货币政策为通胀提供了充足的“子弹”,华尔街和西方大企业推波助澜获取通胀暴利,这些因素都围绕着保护主义主线,共同推高物价水平。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破坏,在疫情和战争等突发事件冲击下彻底暴露出来,而流动性放大了供需矛盾。俄乌战事作为突发因素,加剧了通胀的速度和幅度。可以说,本轮国际大通胀是人为导致的,美国正是此轮通胀的始作俑者。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最近的民调显示,面对美国40年来最严重通胀,38%的受访美国民众认为,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是通胀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疫情(28%)、公司提价(23%),俄乌战事仅占6%。近两届美国政府的主要经济政策就是转向保护主义,表明美国民众作为通胀的受害者,还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首先,美联储加息维护了美国和华尔街利益,对通胀却“药不对症”,短期难以见效。3月16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标志着货币政策从极限宽松开始转向。5月4日继续加息50个基点,并计划从6月份开始实施缩表,预计在年底前利率会提升到2.5%左右。从短期市场反应看,货币政策转向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大,波动加剧。美元快速升值,4月涨幅近5%,为2012年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由于汇率是一个“以邻为壑”的变量,美元升值有利于资金回流和美国金融市场,对美国民众来说进口商品更为便宜,会减缓美国长期通胀压力。从实际效果看,升息会将美国通胀的压力转向国外,由全球为美国通胀买单。

我们认为,美联储升息是借防通胀之名,本质仍是促使资金回流,维护美国经济和美元霸权。当前,美国国内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都处于高位。即使通胀较为温和,美国也需要升息、美元升值来促使资金回流,帮助美联储缩表,减轻金融市场下行压力。一个动荡、分裂的欧元区市场,更会凸显美国市场和美元的优势地位。也就是说,美联储重祭“美元升值”大杀器,收割全世界羊毛,升息不仅让全球为美国通胀买单,还要为美国金融市场积累的风险买单。

近期美国升息节奏可能较为激进,将放大外溢风险。高盛认为,美联储需要快速升息到3-3.25%才能为通胀降温。这意味着,一年内多次升息50个基点。历史上看,美联储一次升息50个基点还在22年前,一年多次升息50个基点还要追溯到1994年。由于激进加息不能对生产和供应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药不对症”反而会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加大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放大风险外溢效应,对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降低通胀预期带来新的难题。

其次,美欧继续“拱火”,俄乌矛盾持续激化,能源和粮食价格维持高位,推高长期通胀压力。俄乌战事爆发后,美欧对俄制裁不断加码,扩大为乌克兰提供的资金和武器装备规模,试图武装乌克兰将俄罗斯拖入战争的泥潭,而不是呼吁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俄罗斯的反制裁措施已经冲击粮食和能源领域,然而欧洲不顾对俄能源依赖的现实,紧跟美国继续“拱火”。预计俄乌战事影响短期难以消除,地缘政治风险长期化。

俄乌战事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整体价格水平大幅上升。中长期看,地缘政治冲突将对俄乌出口产生实质性的破坏,导致疫情以来的全球大宗商品供应紧张问题进一步加剧,价格水平可能再上一个台阶,成为推升全球通胀的新因素。预计在俄乌矛盾未显著缓解之前,粮食和能源价格将维持高位。特别是对俄乌粮食能源依赖程度较高的欧洲国家,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上升。最近,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也表示,加息不能降低能源价格,冲突带来新的通胀趋势正在加大经济痛苦。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泛滥,供应链风险溢价还在扩大。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即使美国经济因保护主义受损,依然继续并扩大保护主义政策。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统计,2018年至2019年,美国为中美经贸摩擦付出的经济成本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5%,约合1080亿美元,同时美国还损失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另有研究认为,美国提高关税实际上增加了其国内消费者的负担,每个普通美国家庭每年多支出1200美元。今年3月初,美国政府正式颁布一项新规,将联邦政府采购的“美国货”本土零部件占比从目前的55%提高至75%,并为关键零部件制定新的“价格优惠”政策,包括半导体、关键药物成分、先进电池等。该政策的核心是推动制造业回流,保护主义色彩浓厚,不利于推动市场竞争,推高了美国政府采购成本和通胀水平。此外,美国商务部正对中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的关税问题展开调查。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方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将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造成干扰和破坏,最后只会反噬自己,损害自身利益。

四、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这轮全球大通胀,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逆流是隐藏的主因,是主要因素,其它因素是显性的、次要的。因此,摒弃贸易保护主义思维,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尤其是大国要负起大国责任,全球通力合作才能遏制通胀趋势。我们既要坚定树立和保护主义斗争胜利的信心,又要立足国内新发展阶段,高举合作共赢旗帜,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几点建议如下: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讲清全球通胀根源。本轮国际通胀高企,相当一部分人将其归因于流动性泛滥。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通胀将随着美国升息而平息。然而事实如此吗?我们并不这样认为。这轮通胀完全是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保护主义、扰乱全球供应链、对内治理失序、对外挑事霸凌造成的。我们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对通胀问题刨根溯源,厘清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把这轮通胀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手造成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让民众听明白。

(二)进一步强化防范输入性通胀的“防火墙”建设。全球通胀使得今年国内保供稳价压力增大,就是大势、大事,就是谋全局的工作。输入性通胀主要体现国内粮价上涨预期、油气等进口资源价格向终端消费价格传导等方面。从国内物价结构上看,CPI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食品,PPI主要是“三黑一色”。我国粮食产量连创新高,猪肉价格处于低位,煤炭价格启动了区间调控机制,油气价格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有管理的传导机制,铁矿石和有色金属价格高位回落,我们是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的平稳运行。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保供稳价工作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切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价格传导的“防火墙”建设。对可能受到冲击的行业和商品价格,分类施策,将输入性影响降到最低。

(三)价格预期管理要灵活有度,防患于未然,为保供稳价营造良好氛围。由于价格预期有自我实现的特点,预期管理就是为了阻止或改变未来某种不想看到的价格情况发生。价格预期是什么?价格预期怎么管?这两个问题都答对了,才是成功的价格预期管理,因此工作难度很大。建议价格预期管理要着力在“未发”,要有预见性、前瞻性,手段措施要灵活多样,力度要适当,防范预期强化或自我实现。

(四)做好长期应对准备,扩大产能和物资储备,提高防范“黑天鹅”、“灰犀牛”的能力。俄乌战事爆发后,西方试图将俄打成孤岛的制裁措施,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底线。这再一次提醒我们:不仅要看对方说什么,而且要看做什么,不能将对方想的太好,要做好长期充分准备。当前,建议重点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强化国家层面应对危机的政策统筹,危机预防措施要管用,主动干预措施要见效;二是适当扩大原油、天然气、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商品的储备规模,提高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

(五)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逐步建立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现行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是西方国家长期投资和贸易的结果,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天然有利于西方经济体。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既要“强链补链”降低脆弱性,又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增强供应链稳定性,逐步建立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一是深入推进行业战略重组,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二是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形成和强化实体经济稳健运行的实力;三是建立海外资源供应基地,突出上下游一体化,延长产业链的长度和深度;四是对处在供应链核心节点的企业,要加大金融和平台建设的政策扶持。

THE END
1.降息潮开启,新一轮通胀会来吗?正如前面所说,老美降息周期开启,一般都是2-3年为一个周期,那么,黄金就迎来持续升值。受消息影响,目前国内各大品牌黄金普遍突破750元/克,但这显然不是终点,当国际金价向3000美元冲的时候,未来品牌金来到千元/每克也不是不可能。直白的说,一旦通胀来临,如果说其他东西不确定能否保值的话,但黄金一定是可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271177091877594&wfr=spider&for=pc
2.就业供需矛盾成美国痛点,四十年前大通胀会重演吗?——中国青年网美联储内部始终将就业复苏视为关键议题,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通胀预期,问题看来依然很棘手。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上周表示,如何疏通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将是一个重点问题。如果时间过长,今年的整体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限制。 大通胀会重演吗? 除了劳动力市场不稳定这一挑战外,如何应对物价上涨风险也是政府能否推进刺激计划的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105/t20210518_12948804.htm
3.全球大通胀来袭,“紧日子”要来了,这4件事尽量别做投资自从2022年开始,全球大通胀来袭,不仅是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通胀率超过了5%以上。在进入到5月份之后,美国的CPI也已经达到8.6%,创下了40年来的新高。与此同时,欧洲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5月份,德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的通货膨胀分别达到了7.9%、8.7%和8.97%。 https://gov.sohu.com/a/564260463_104543?scm
4.大通胀来了!为什么美国36个商业团体呼吁与中国重启谈判,削减进口PP视频为您提供大通胀来了!为什么美国36个商业团体呼吁与中国重启谈判,削减进口关税?美国 美国关税直播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大通胀来了!为什么美国36个商业团体呼吁与中国重启谈判,削减进口关税?美国 美国关税主要内容:https://v.pptv.com/show/1xNx4UmvH13APqY.html
5.2023年,中国的大通胀可能要来了社会热点1.后海外掀起“大通胀”浪潮,主因需求端放水刺激,也受能源危机等供给冲击的“推波助澜”;国内通胀形成机理与海外大为不同,部分供给收缩严重的领域涨价压力需要留意。 2.若国内通胀超预期可能会发生在两个链条上:一是猪肉等供给或阶段性短缺、叠加疫后线下消费回升等或放大涨价压力;二是服务业供给修复难一蹴而就https://www.bihai123.com/info/ywshrd/28585.html
6.全球财经连线鲍威尔重申抗通胀决心,日元汇率创24年来新低,十八大当地时间6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抑制通胀。他还承认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并称实现软着陆非常具有挑战性。当被问及经济衰退的问题时,鲍威尔说,这“当然是一种可能性”,尽管这并非美联储的预期结果。美联储激进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发衰退?我们来连线资深金融专家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20623/herald/8bafa050559a5b5d0aea39123f1d7b23_ths.html
7.两大通胀指标走升美联储加息或将继续消费者信心指数大跌 美经济或现大衰退 目前激进加息仍未让美国的高通胀消退,却已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水平。当地时间10月25日,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发布报告称,受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和借贷成本升高等因素影响,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跌。 报告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从9月的107.8跌至目前的102.5,远低于经济学家们此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item_id=7090866081297631958
8.冯毅:美联储货币政策突然转向难度较大,通胀或将逐步回落冯毅判断,美国的通胀或将会随着经济回归正轨后逐步下降,美联储突然进行货币政策转向难度较大,未来将根据经济数据来调整货币政策。 三年前,新冠疫情爆发,在全球迅速蔓延,美国经济遭遇重创,金融市场掀起“惊涛骇浪”。危机关头,美联储重返零利率下限,开启无限量QE,并推出了一系列关键举措,挽救了企业、稳定了金融市场,也https://36kr.com/p/2026231663422728?f=rss
9.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因此,本文选择了大萧条、大通胀、大缓和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共四次在宏观经济学百年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通过梳理理论发展史来判断整个宏观经济学是否真正脱离现实。 (一)大萧条 1929-1933年间,美国出现了空前严重的大萧条。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引起银行业恐慌,继而导致大规模银行倒闭。随后,http://econ.ruc.edu.cn/kxyj/xssx/dab42eae262640848688a56d1f42620a.htm
10.央行放水10万亿,大通胀会来吗?央行放水10万亿,大通胀会来吗? 央行放水10万亿, 大通胀会来吗? #通胀 #10万亿 #长沙买房 通胀央行万亿 END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4139625&efid=T6yrwqm_5d1UtslKJZKGkw
11.金市大鲤:黄金受到美国CPI数据大涨,后市金价还应注意那些风险那么既然cpi数据已经公布了,通胀继续大幅下跌,前值4%,本次预期值是3.1%,公布值给到了3%。从数据角度来看大福利多黄金,但是我跟大家讲过目前的黄金在波段上就是通胀涨,黄金涨,通胀跌,黄金就跌。但是如果数据显示利多黄金,也就是通胀低于3.1%,金价会先涨后跌。这是短期上涨,后期呈现波段下跌,意思就是通胀的下跌意http://3g.cnfol.com/forex/zhuanjiajianyi/20230713/30281223.shtml
12.2025年:大拆迁+大降息+大通胀!房产资讯国家加大花钱力度会给2025年的下半年带来明显的物价上涨和通胀,但大家的工资收入也会相应增长。 2025年是一个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同时出现的年份,但物价上涨的速度肯定会超过工资上涨的速度。 所以2025年注定了是大通胀的一年。 第三个大动作就是2025年是城市更新年。 https://m.fang.com/news/lz/03_51902392.html
13.美国6月份通胀数据再次爆表,通胀暂时与否的大讨论,美联储的谎言这是因为,美国这三个月通胀大幅度飙升,其中有一个很大的权重是二手车和卡车指数大幅度上涨。 6月份,美国二手车和卡车指数同比大增45%,环比增长10.5%,这是该指数从1953年公布以来的最大增长幅度。 美银全球研究在7月初对基金经理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认为通胀飙升是暂时的,26%认为会持续更长时间。 http://m.wyzxwk.com/content.php?classid=15&id=437564
14.前三次大通胀:货币超发引发房价飙升,第四次“大通胀”已在路上接着,利用这个资产包发行基金上市,最终从基金投资者那里收回所有成本。 总的来说,无论是央行重启PSL,还是允许企业通过贷款购房,其本质都是为了减少商品房的供应量。 同时,由于在去库存过程中需要持续印制货币以支持这一过程,这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一次“大通胀时代”。 中国即将迎来第四次“大通胀”。https://www.jianshu.com/p/14160dece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