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几何?

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国家陆续发布粮食出口禁令。联合国粮农组织也警告称,疫情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或将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

发布会传达出不少重要信号:中国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小麦和稻谷这两大口粮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胡冰川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也表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且储备充足,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农产品贸易限制,并不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

4月3日,重庆市江津区储备粮有限公司的成品大米仓库内,一名工作人员操作着装卸车辆装卸袋装大米。新华社图

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如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7国开始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其中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宣布将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柬埔寨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仅允许香米出口;哈萨克斯坦将对小麦和面粉出口实行配额制。

上述措施是否会影响国内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提供了四组数据。一是粮食产量,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二是人均粮食占有量。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三是粮食库存量。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小麦和稻谷这两大口粮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四是我国谷物进口量。我国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量为1468万吨,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此外,进口谷物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那么是否有必要抢购囤积粮食呢?“粮食还是要吃新的好。”魏百刚表示,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的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都是货足价稳,老百姓家里都是米面无忧,现在更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也强调,今年粮食种植意向面积是稳中略增的,目前夏粮长势较好,丰收有基础,春播进展总体顺利,粮食生产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局。“粮食多年丰收,库存较为充裕;夏粮丰收有望,春播进展顺利;口粮完全自给,国际影响有限;米面随买随有,不必囤积抢购。”

国际粮价上涨会传导到国内吗?

魏百刚坦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确实有所上涨,粮食安全再度成为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冷静理性看待。他解释道,当前世界粮食供给是充足的,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不包含大豆)供给量为34.7亿吨,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近8亿吨,库存消费比近30%,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不存在短缺问题。

“近期国际粮价上涨更多是疫情造成恐慌性消费的影响,我国去年谷物净进口量为1468万吨,占我国谷物总消费量的2%左右,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十分有限。”魏百刚提到,3月份以来,我国大米零售价每公斤6.6元,面粉零售价每公斤3.95元,价格保持稳定,市场供应平稳。最重要的是我国小麦、稻谷库存充足,一旦粮食市场出现波动,我国有充分的调控手段进行平抑,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影响。

胡冰川也提到,现有的粮食出口限制措施,主要是对疫情恐慌的应激反应,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结果是全球农产品价格近期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幅度在8-10%左右。全球粮价上涨对我国粮价有一定传导作用,但影响不会很大。当前我国谷物对国际市场依赖度很低,水稻、小麦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玉米和大豆会受一定影响,但是影响幅度有限,而且会在疫情结束以后带来一波下跌行情。

在他看来,目前传导比较显著的是食用植物油价格,主要因为我国大豆、棕榈油、菜籽油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度比较高,而且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食用植物油普遍进入价格上涨阶段,叠加疫情影响,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有所上涨,可以预期的是涨幅会相对有限,在可控范围内。

大豆进口会受国际疫情影响吗?

据其介绍,大豆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主要用于榨油和提供豆粕饲料。去年我国进口大豆8851万吨,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85%左右,其中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比例分别为65%、19%、10%。今年1-2月,大豆进口1351万吨,同比增长14.2%。

“巴西大豆3月向中国的出口量是增加的,目前我们国家大豆正常进口,并没有受到影响。”魏百刚解释道,巴西大豆现在在收获季节,今年产量或增至1.21亿吨左右,出口量也会随之增加。巴西大豆生产出口多数是销往中国,大豆收获后要及时出售,所以巴西从农场主到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保持出口顺畅。此外,4月下旬美国大豆进入播种期,预计大豆意向种植面积增加,落实年初中美已达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自美国进口大豆今年可能有所增加。

“目前这些国家人员往来等虽受影响,但大宗货物贸易仍在正常运转。”胡冰川提到,除非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粮食出口大国的疫情严重到影响其所有正常贸易,港口等经济活动都不开展,才会影响全球粮食贸易。

粮食应急保障方面有什么措施?

粮食应急保障方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介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从此次应对新冠疫情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做到了“四个有”,即保障体系有支撑、市场波动有监测、应对变化有预案、保供稳市有责任。

他提到,除了有充足的原粮储备外,我国已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0到15天的成品粮储备,此外还布局建设一批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和应急储运企业。目前全国共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44601个,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应急配送中心3170个,应急储运企业3454家。

据介绍,我国粮食库存构成分三大类: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是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压舱石”;政策性库存是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政策形成的库存,这部分库存数量相当可观,常年在市场公开拍卖;企业商品库存是指企业为了经营周转需要建立的自有库存,目前入统企业有4万多家。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近年来,粮食库存总量持续高位运行,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的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不少城市面粉、大米等成品粮市场供应能力都在30天以上。

“疫情发生以来,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加强市场粮源调度,有序组织拍卖政策性粮源,有效保障了市场需求。目前为止,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他说。

THE END
1.2025年国内粮食市场展望:粮食供给有保障价格波动或不大《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预计,未来10年,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步提高,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将不断提升。粮食消费刚性增长,但增速放缓,工业消费增加是拉动粮食消费增加的主要动力。饲料工业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饲料产量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 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YN/2-1/info/1045354
2.冬藏时节看大国粮仓“成绩单”“计划表”端稳中国饭碗,既要粮食颗粒归仓,更要种粮人“丰收到手”。今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筹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储,持续优化为农为企服务,畅通农民售粮渠道,“全年粮食收购量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今年粮食收购量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连续2年稳定在8000亿斤以上。”会议期间,刘焕鑫介绍了今年的粮食收购相关情况。 https://www.ndrc.gov.cn/wsdwhfz/202412/t20241231_1395364.html
3.中国普通的城市居民在家囤粮应该怎么囤?(收藏)但是,这绝不是能让你应对疫情封城的。应对大城市封城,你的囤粮标准是:冰箱内的存货吃完后,还可以继续坚持三个月以上。 2、为什么是三个月?因为 1)三个月的粮食不至于造成大量浪费,临期食物可以提早吃。 2)大城市若是连续缺粮三个月,一定会发生大乱。绝没有一个大城市可以因为疫情连续封三个月不乱; https://www.360doc.cn/article/69717493_1034613132.html
4.5年后我国会有1.3亿吨粮食缺口,要囤粮不?粮价会涨吗?几个信息关联起来,让人觉得中国的粮食似乎“不安全”了。 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我国粮食安全还有保障吗?8月2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就社会关心的粮食问题进行了权威回应,一起来看—— 现在有必要囤粮吗? 完全没必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有一些消费者出于防范风险的心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newsId=2895459
5.我国粮食货足价稳公众无须抢购囤积——中国青年网4月4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粮食及各类副食都货足价稳,现在更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粮食还是要吃新的好。”魏百刚说。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2004/t20200405_12272029.htm
6.网传要到超市囤米,有粮食危机?权威解答来了但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棕榈油等种植业和鲜肉处理等加工业的人员感染风险较高,因而需要临时封闭措施。惠誉咨询公司担心,尽管某些种类的粮食供应充足,但可能出现过度囤积或限制交易现象,从而抬升粮食危机风险。 那么,疫情会导致中国粮食供应紧张吗?市民有没有必要囤米应对?http://m.xgnews.cn/p/149377.html
7.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回顾(19521970)八年的抗日战争和三年国内解放战争,使中国经济倒退了十多年。1949年同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1949年,钢产量仅15.8万吨,煤3243万吨,粮食11318万吨,棉花为44.4万吨,分别比1936年减少80%、48%、25%、48%。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https://m.hswh.org.cn/wzzx/llyd/jj/2019-07-07/57503.html
8.国际米价暴涨刷新20年纪录粮食进入高价时代过去十多年,印度一直被公认为粮食自给自足的“模范国家”,印度有11亿人口,其中有2/3是农民,但在2008年初,该国宣布将连续第二年进口小麦,以平抑国内高企的粮价。印度经济学家潘南第卡说:“我们一直为自己的600万粮食储备而沾沾自喜,但现在,我们的粮仓也快空了!”http://www.ce.cn/cysc/sp/info/200804/02/t20080402_15035830.shtml
9.现在需要囤粮吗?答案看这里!现在需要囤粮吗?答案看这里! 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快速蔓延, 一些国家开始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 造成国际粮价上涨。 这种情况下, 我们国家粮食够吃吗? 需要囤粮吗? 下面这组数据, 告诉你答案! ▽▽▽http://www.sdzzwm.com/mobile/news/show-10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