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让农民得到涨价的好处-乌有之乡

最近几个月,国际大米价格一路飙升,国内大米价格却出现了回落走势,不到国际大米价格的1/3。

压低粮价控制不了CPI上涨

在粮价稳定而其他商品价格照样疯狂的事实面前,粮食价格被强行控制在地板价位,难免有欺负或牺牲农民之嫌。

据湖南等地的调查,现在农民种植水稻几乎无利可图了,笔者很担心,中国农村会再现上世纪90年代“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状况,使党中央“扩大内需、科学发展、共同富裕”的决策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防止中国低粮价补贴全世界

夏粮马上要上市了,和2007年相比,2008年“保护价”提高了4%~9%。我相信一定会和往年一样,农民手中的新粮会按“保护价”被收购。面对国际粮价远远高于国内粮价的局势,一些农民也许会“惜售”,夏粮实际收购价格会有所上浮,但更多农民急于要钱投入下季生产,不得不屈服于粮食部门和私营粮食龙头企业的价格联盟,依照“保护价”贱卖手中的新粮。

当国有粮食部门和私营粮食龙头企业低价收购完农民手中的粮食之后,粮食价格会不会继续稳定不变呢?我的结论是:不会。到时经济学家们也会出面游说政府提高粮价,理由会相当充分: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防止中国低粮价补贴全世界,防止粮价出现报复性反弹而导致恶性通胀危机,粮食涨价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等等。这些理由确实相当充分。

从理论上讲,这叫垄断性涨价;从实践看,去年就多次出现过涨价。如:食用油大涨价、牛奶大涨价、方便面大涨价、大豆大涨价等等。不是一步一步地慢慢涨,是在收购农民手中的原料之后涨价。

与其这样,不如现在就提高保护价,让农民得到涨价的好处。

因而,笔者建议立即提高新粮收购的保护价——在去年保护价基础上提高30%。

粮价上涨从未推动过CPI失控

也许会有人担心粮食保护价上涨了,会使CPI失控。其实这是缺乏依据的主观臆断。

第二,现在猪肉价格是18元/公斤,肉粮的转换比率以1:4算(过去没有配方饲料时,4斤稻谷或小麦和玉米足够生产出1斤猪肉),对应的稻谷或玉米价格应该不低于2元/斤,而提高30%的粮食保护价还不到1元/斤,因此粮食价格上涨30%,并不必然推高猪肉价格或导致生猪生产下滑。或者说,假如1元/斤的粮食价格下养猪无利可图,绝对不是粮价高造成的,是另有原因。

第三,历史上的几次高通胀都不是粮价上涨引起或推动的。1988~1989年的通胀率为18%左右,当时的粮价是绝对管制的,通涨与粮价上涨无关。1990年前后,由于低粮价伤害农民,粮食定购价格突然上涨为0.24元/斤,上涨了100%多,而1990~1993年的物价反而出现较大幅度回落;1993~1995年出现第二次通胀,同样也不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是在通胀出现之后,粮价相对过低,严重伤害农民利益的情况下,1994年下半年才准许粮食价格上涨。1996年粮食收购价格达到高峰0.7元/斤,但1996年却出现了通涨转向通缩的现象。历史上的历次通胀不仅不是粮食价格上涨引起和推动的,恰恰相反,每次通胀出现后,都是随着粮价补涨而转向稳定。

过低的粮价加剧通胀

我国的粮食价格一直都是管制状态,不可能出现由粮价过高引起的通胀,粮价上涨引发通胀是主观误判。

恰恰相反,过低的粮价加剧了通胀的后果。因为低粮价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以致农村市场萎缩。通胀和农民购买力下降同时出现,两种严重后果不可避免:一是经济结构失衡,“工业产能过剩”;二是城乡发展失调,三农发展严重滞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宏观调控不得不采取两项措施应对:一是强化外向经济发展战略——给外资和海外消费者超国民待遇;二是强化积极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两项措施实施的结果是:第一,导致中国经济走向外向依附型,甚至是“蜡烛型经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第二,中国经济发展患上了积极财政政策依赖症。

需要重新定位的几组关系

每一次农产品和食品涨价,农民得不到涨价的好处,市民也增加了负担,政府也忙碌不堪。面对这一局面,笔者常常想起河北大午集团。

这样的民企合作模式,既增加了农民的利益,又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同时也解决了大午集团发展资金的瓶颈难题,还有利于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

笔者认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不是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积极财政政策等这么简单,关键是要重新定位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农民和市民、企业与农民和市民的关系。-

THE END
1.今年洪涝灾害多,粮食会涨价吗?农业农村部回应“秋季北方降雨偏多,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两轮强降雨,给北方的秋收秋种带来了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说。 这样的极端天气会让粮食涨价吗?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回应,“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下,各方面对粮食市场运行确实是更加关注,农业农村部也进一步加https://m.gmw.cn/2021-10/20/content_1302646766.htm
2.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三)那肯定会啊,无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哪条曲线移动变化,交点都会移动的对吧。那么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什么时候会上下(或者是左右)移动呢?《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一)》,《为什么粮食产量总体上升,农民收入却下降(二)》,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不过为了说明问题,还是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https://www.jianshu.com/p/7c19d7e4f828
3.三农问题调查报告(精选6篇)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jres9xp.html
4.涨价的粮食,会是下一个“口罩”吗近期国内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3月以来玉米价格涨幅超20%,小麦价格也自6月开始上行,6月粮食CPI同比上行至1.57%,为2017年11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中央频频就餐饮浪费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我们该如何解读“节约粮食”的指示?结合涨价,是否说明我国粮食供给出现危机?接https://www.yicai.com/news/100747003.html
5.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袁隆平早有此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https://zjxy.fzu.edu.cn/zjxy/info/1040/1647.htm
6.央媒: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仅靠粮价上涨是不现实的。24小时央媒: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仅靠粮价上涨是不现实的。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这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让种粮有合理收益”一脉相承。对农民来说,种粮自然会算经济账。愿不愿意种,愿意种多少,关键要看能不能赚到钱。 https://www.huxiu.com/moment/15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