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奠基,新中国前三十年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工业史(中)

五、农业,以粮为纲,发展工业化农业

民以食为天。

春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管仲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农业是经济的命脉,是生命之所系,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农业,其生存与发展都不可能。

新中国,填饱老百姓的肚子需要粮食,工业化之初,中国粮食的地位是无以伦比的。农业中国,他们吃为了子孙不再受苦,干出了西方工业化国家十辈子300年才能干出的成就。

任何一个先行的西方工业化国家,都伴有对外侵略和对殖民地资源和市场的大规模疯狂掠夺,只有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没有这样。中国是靠自己人民吃苦耐劳,靠自身的努力奋斗实现国家工业化。

中国耕地凡是能种植粮食的全都种植粮食。在1949年,中国有耕地面积14亿多亩,毛泽东那一辈人为了多种粮食,大力开垦荒地,到1976年共计开垦了约9亿亩耕地,在去除大兴水利修建8.6万座大型水库,640个中小型堤坝水库淹没的耕地之后,让中国耕地面积膨胀到近23亿亩。

大力兴修水利,根治江河湖海水患,为了多产粮食,稳产粮食。

今天中国水库库容量的90%都是毛泽东时代修建的,今天中国600多座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只要来自水库,100%都是毛泽东时代兴建的,毛泽东时代修建的这些水库,还喂养了今天世界近70%的淡水鱼,极大改善了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修水库的人使后人享受着当年水利设施建设带来的副产品——丰富的淡水鱼。

当年父辈人挑肩扛,修建水利设施

培育高产良种,为了多产粮食。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高产良种,都是毛泽东时代农业技术投入奠定的基础。受益于国家一五计划工业的发展,到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亿吨增加到了近2亿吨。

中国土地改革结束,城市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始,毛主席开始考虑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问题,他历时4年5个月,遍访14个省,与上至省委书记下到田间老农数千人调查、咨询、研究后,以一己之力为中国农业制订了长远发展规划《1956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纲要》在全国农业发展上提出的重心是粮食和棉花——

粮食:“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208斤增加到500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由1955年的400斤增加到800斤。其中的沙荒地区、土地瘠薄地区、常年旱涝地区、高寒山区、无霜期很短地区、地广人稀地区、大面积垦荒地区,可以按照情况,另外规定增产指标。”因为毛主席制订到1967年不同地区粮食亩产达到400斤、500斤、800斤目标,这个纲要也被大家简称为《农业四五八纲要》。

棉花:“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棉花每亩平均年产量(皮棉),由1955年的35斤(全国平均数),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增加到40斤、60斤、80斤和100斤。”

《纲要》提出中国粮食和棉花十二年内(到1967年)的指标和1955年制订纲要时完成数字比,翻一番左右。这是新中国发展农业的中长期纲领性文件。

与某些人后来的亩产万斤狂热浮夸风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发展好中国农业,毛主席还在1958年根据前人经验,总结出了“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意思是只要抓住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这八个重点环节,农业生产就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了。毛主席是为人民服务的农业专家,他为中国农业生产精炼出来的农业八字宪法,至今依然有效。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国共产党发起了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时期,有些人头脑发热将各种稀奇古怪能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都想出来并去尝试,包括给庄稼浇狗肉汤可以亩产万斤这样“计策”都得到承认推广。在自刘、×而下的狂热情绪下,粮食产量“放卫星”达到一种疯狂的地步。当时只有深入到农村基层调查农业情况几年的毛主席等少数人是清醒的。

浮夸风和奇思异想狗肉汤导致的是惨痛的教训。

教训让中国认识到,农业在实现水利化和扩大耕地面积后,狗肉汤不是肥料,提高不了粮食产量,大规模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归根结底还得要靠工业化,准确的说是化工工业——化肥工业。

土地每增加1公斤化肥投入,可以增加7公斤的粮食产量,今天中国,农业每亩土地使用化肥约30公斤,如果用传统农家肥人畜粪便,要达到30公斤化肥同样多的养分需要1吨的重量。

雷锋在积肥,捡粪便积肥,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人记忆里的平常事情

氮肥是现代农业使用最多的肥料,是各种农作物蛋白质氨基酸的基础物质,也是植物中产生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的主要成分。缺少氮肥,农业就不可能丰收,农产品的质量也不可能好。各种氮肥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氨,就是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催化下合成的氨NH3,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碳酸氢铵NH4HCO3、硫胺(NH4)2SO4、硝铵NH4NO3、氯化铵(NH4Cl)、氨水(NH3.H2O)、液氨(NH3)等。

合成氨的化学原理并不高深,但是合成氨过程需要设备与管路承受高温高压,这是要合金钢无缝管为基础的。

合成氨生产设备

新中国的钢铁工业有多落后,我们已经在本文的第一部分讲明,在新中国成立前,日本侵略者曾于1935年在东北鞍山建了一套生产直径为70-150mm的热轧无缝钢管机组,但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其设备全部被苏联拆运到了原苏联(现乌克兰)的乌拉尔第一钢管厂。所以在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是不能生产无缝钢管的。

无缝钢管被誉为工业的“血管”,是国家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材料,无论制造飞机、轮船、火车、汽车、锅炉、电站,还是输油、输汽、输水,或者是开发矿藏进行地质钻探,都离不开它。可以说,如果没有无缝钢管,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军工、航空航天等工业的发展都将无从谈起。

由于西方敌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禁运,不让中国对他们开放,从西方国家进口无缝钢管成为不可能,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这对经济的恢复和国防工业都产生了巨大的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变无缝钢管依赖进口的现状,1952年8月,新中国第一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鞍钢的“三大工程”上马,无缝钢管工程是其中之一。

1953年12月26日,中国冶金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独立之主自力更生发展出来的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了!

鞍钢生产的无缝钢管是Φ57-140mm,壁厚4-20mm,长4-12m,设计产量6.19万吨/年,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

为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国家又先后投资建成了衡阳钢管厂、上海钢管厂、昆明市无缝钢管厂、广钢无缝钢管厂、长治钢铁公司、洪都钢厂、常州钢铁厂、天津市无缝钢管厂、大冶钢厂、大连钢厂、安阳钢厂、重庆市无缝钢管厂、成都金属加工总厂、首钢特钢厂、合肥钢铁厂等(Φ76mm);重钢三厂(Φ90mm),长城特钢、抚顺钢厂、西宁钢厂、上海第一钢铁厂(Φ100mm),苏州钢厂(Φ120mm)和南通市特殊钢厂(Φ200mm)穿孔机和相应的冷拔、冷轧管生产线。及包钢无缝钢管厂(Φ400mm)自动轧管机组……

这些中国生产大小“工业血管”的工厂,毛泽东时代给中国建立起来了。

回到氮肥,1949年前,全国只有南京和大连有两家合成氨厂,年产合成氨4.6万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了吉林、兰州、太原、四川4家合成氨厂,60年代又在云南、上海、衢州、广州等地建设了20多家合成氨厂,1970年后,中国在掌握耐高温高压的合金钢技术后,开始发力合成氨厂建设,先后在四川、浙江、山西、江苏等地建设了一批以天然气、重质油、煤炭、石脑油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生产线,在1983年全国合成氨产量达到1677万吨,1984年达到1937.3万吨,仅次于当时的苏联,居世界第二。

现在全国共有大型合成氨生产装置15座,中型生产装置57座,小型生产装置1200余座,2017中国合成氨总产量达到4818.8万吨,进口合成氨71.9万吨。

在1972年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和解,毛主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口了13套合成氨(氮肥)生产线。正是这次进口彻底解决了中国农业需要的氮肥问题。

钾肥对农作物相当于钙对于人体。当时,由于中国还没有勘探出罗布泊钾肥矿,中国每年还要拿出巨资从加拿大、苏联(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家大量进口钾肥。中国每年需要钾肥约900万吨,但是中国缺乏钾矿资源,每年需要进口2/3以上的钾肥。

中美和解,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允许中国对其开放,具有开放心态的毛泽东立即从西方国家购买了13套大型合成氨生产系统,为中国农业稳定持续丰收奠基

中国历年化肥产量

中美和解后,中国不仅引进13套合成氨生产线,在中美1979年建交之后,国内化肥的使用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超过生产量,向中国出口化肥就成了开门接纳了中国的西方国家的生财之道

中国粮食总产量和化肥施用量

中国粮食产量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关系几乎重叠

在中国完整的化工产业链支持下,毛泽东时代中国建设起了2064家化肥生产厂,其中氮肥1300家,磷肥382家,钾肥78家……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也由此一路狂奔。

纪检老王书记有一个视频讲话,就是说道这13套进口大化肥系统的。

谁让中国人有饭吃?是毛泽东的国家工业化、农业水利化、开垦9亿亩耕地、良种化、化肥化、推广农业技术让中国人有饭吃,还是分田单干让中国有饭吃?用脑子分析一下可以得出结论。

毛泽东时代是从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运动时期才开始大规模建设水利设施的,持续了20多年,因此中国在全国范围的水利设施刚刚开始建设阶段,遭遇几百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灾害,物质财富本来还不丰富的共和国自然感到困难。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民不聊生惨状,我们在电视剧描述的清朝《天下粮仓》中可以看到,也可以从明朝末年三年特大自然灾害造成倾覆大明王朝的农民起义中看到这点。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新中国的三年全国性特大自然灾害,只有1640年~1644年明末崇祯年间的特大自然灾害能够与之相比,共产党中国遭受的特大自然灾害虽然也有饥荒,但是却没有明末那样的剧烈社会动荡和经久战乱,以及社会动荡造成的国家上亿人口的消亡。关于1640年明朝特大自然灾害造成大明王朝覆灭的学术论文,网上比比皆是,大家可以去查阅。

而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从未遭遇过这样几百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灾害,并且由于毛泽东前三十年建立的水利设施,即使有自然灾害也已经不能大范围影响到中国农业的生产和收成了,但是分田单干后的中国农业粮食产量,从增长率看,竟然远不如毛泽东时代,这或许只能解释为毛泽东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发展中国工业化规模化大生产农业,从体制上是远远优于分田单干这种农耕文明思维的千年小农经济的传统农业方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表中,增产用红色,减产用绿色。1976和1978是两个分界线。1977年两边都不算。

毛泽东时代减产5年,后毛泽东时代减产11年;毛泽东时代增产超过9%是8年,后毛泽东时代增产没有1年超过9%,超过8%的是5年。

分tian单干私分农村集体生产资料后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私欲,78年到84年是私分集体生产资料的短暂红利期,我们可以从表中看到,78年到84年粮食产量确实是增长了,但其后农业生产粮食的增幅放慢。

后毛泽东时代粮食产量增幅超过8%的一共5年,其中有3年就是处在这个分田dan干红利时期。请注意,分田单干时,本来中国粮食产量就已经处在高速增长期的中期了,毛泽东不把这个成绩当成“成绩”来宣传(毛泽东只认为他干了两件事,政治革命建立新中国,文化革命树立社会主义工业文明新文化,老人家认为经济建设不过是政治革命的必然和延续),而分田dan干的人却把粮食增产当成分田dan干的政绩大肆宣传,于是分田dan干给很多不明就里的人造成了一种假象——“真”的一分田单干,粮食产量就增加了。有一个很有名的记者就这样赞美到“一分田单干,粮食产量不知道怎么就上去了”只能说呵呵了!难道粮食产量不需要实实在在地实干,能从天上能掉下来?新中国之前几千年都是小农经济都是分田单干,怎么粮食产量从来没有“上”去呢?农耕文明小农经济要是那么好,1840年之后的农耕中国就不会被已经工业化的西方列强欺凌100年。尽管是名记者,也没深度,说这种不过脑的话,只浅薄地看现象不看本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然,名记者的话,也代表了不少中国人的视野和眼界。

但是,如果当年不分tian单干,中国的粮食产量就不增长了吗?1965年到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的高速增长又怎么解释呢?

我们认为,这个分tian单干短暂红利期,也是建立在集体化生产资料积累基础上的,把粮食产量增长归功于分tian单干,不过是张冠李戴。如果没有前三十年积累水利基础、垦荒基础、良种基础、化肥基础、农业技术普及基础,这种短暂红利都不可能有。

看看1949年经济远比中国好,但是一直分tian单干的印度,由于没有类似毛泽东兴建并留下的全国范围的水利设施,没有良种,没有足够化肥,没有全国性农业技术支持体系,没有农业机械……直到今天,没有实现水利化、良种化、化肥化的印度农业,用比中国多31.5%的耕地,其2018年粮食总产量才达到2.775亿吨,毛泽东建立的工业化中国农业,2017年粮食总产量是6.616亿吨,你还认为是分田单干让中国粮食增加了?

我们仅仅用数据说话!

1961年中国种植粮食的耕地总面积13亿亩减去受灾的耕地面积(3+2)亿亩,与种植粮食耕地总面积13亿亩的利率,(13亿亩-5亿亩)/13亿亩,与1961年受灾后粮食产量1.37亿吨和1958年未受灾时粮食总产量1.97亿吨的比率1.37(亿吨)/1.97(亿吨)之间,数字基本相同。

再看看下图,上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毛泽东开垦的几亿亩耕地、兴修的8.6万座大型水库和640万个中小型水库,几千个化肥厂投入了农业生产,中国的粮食产量开始大幅提高,全国粮食总产量曲线上涨斜率最大时期就是在从1966年开始(文革开始那年)直到1990年这个时期。

没有分田dan干,这段时期中国粮食总产量上涨的趋势也不会变,甚至很有可能比分tian单干时期更高,越往后涨幅越高,到1990高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实际数值。

分田dan干处在是中国农业进入高速发展,粮食产量告诉增收时期的后半段时期。

中国农业的高速发展是毛泽农的水利化、机械化、化肥化、大规模开垦耕地、全国农机和农技技术支持网络建设造就的,还是一个分田单干就造就?大家可以自己去分析判断。

还是那句话,我们用数据说话!

中国,粮食产量从1961年最低谷1.365亿吨到78年首次超过3亿吨,87年首次超过4亿吨,1996年首次超过5亿吨,其后粮食总量在4~5亿吨之间徘徊了整整10年,到2007年稳定攀上5亿吨后,一路向上到2012年首次超越6亿吨。

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粮食总产量多了,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却减少了。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时代奠基的水利化、机械化、化肥化、良种化的中国工业化农业,粮食产量上升,耕地使用面积却在减少。

减少了种植粮食使用的耕地,就可以用来栽种果树,种植蔬菜了,今天中国每年在生产6亿吨粮食之外,还生产6亿吨蔬菜与水果,为13.8亿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生产水果蔬菜900斤。

毛泽东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方式来发展农业,提高中国粮食的产出,是用工业文明的思维来发展中国农业,不管是他号召人民勒紧裤带,建设的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肥化、良种化,以及全国范围建立起来的基层农机站和农技站体系,都是基于提高效率这种工业文明发展经济和发展农业的思路。

简单又具体的描述就是,毛泽东干的是机械化的农业,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高效农业,就是建立在机械化、化肥化、电气化(电灌,机井和电动抽水机灌溉排涝)基础上的农业;毛泽东是用符合工业文明思维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的方式搞农业。

毛泽东时代的农业是依靠机械化和向农民普及高产农业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在毛泽东时代,每个人民公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都设立了农机站向农民提供各种农业机械、农机技术培训、农机维修服务,同时还设立有农技站,向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栽种技术。毛泽东用工业文明思维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地推行工业化农业。

机械化农业

机械化化农业?

“机械化农业”就是用工业文明的思路和方式发展农业的方法,也就是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来提高农业总体产量的方式发展农业的一种方法。

具体就是,用整体性系统性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方法,比如我们在前面多次提到的农业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良种化、农业化肥化、农业新种植技术、农业生产单位新的组织分工方式如农业合作社、公司制农业生产单位等。这是要以符合工业文明思维规模化大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提高效率)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的产出。

这就是工业化农业,或者说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发展农业。

在工业文明时代,组织化、规模化大生产、提高效率是工业文明最核心的三个要素。

无疑,毛泽东集体化农业发展方式是工业文明思维的,而分tian单干则是违反工业文明核心要求的,是对工业文明的倒退。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谁优谁劣,在1840年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在中日甲午战争,在八国联军,在其后的9.18事变和抗日战争中,历史就已经多次证明。在那一百年里,中国的落后与挨打,其实就是农耕文明相对于工业文明的落后,就是农耕文明不敌工业文明。

因此,关于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的道路争论,就是用工业文明发展中国,还是农耕文明发展中国的争论,谁优谁劣,至此可以终止了。

工业化时代的分tian单干则是将生产资料分到每家每户,是一种落后的千年小农经济思维的回归,不可能推动中国社会和历史的进步。

而分tian单干,农民再次轮回到个体单干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怪圈里,中国已经在农村基层建立起来的农业机械推广站体系,农业技术推广站体系随之销声匿迹。中国农业还能继续高产,仅仅依靠毛泽东开垦出来的9亿亩耕地、世界最大的水利体系、化肥体系、高产粮食种子。

分tian单干之后,农业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需要的大规模生产分工精细化都不能实现了,后果就是,全国各地毛泽东留下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民种田不能提高收入不如进城打工,致使全国许多耕地被抛荒,农民种什么,什么价格就下跌,农产品烂在田里卖不出去,遭受了损失的农民一减少生产,第二年农产品价格就狂涨……单干的无序性,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中国农业当年继续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就已经早已解决,中国农民会更加富裕,中国农村会更加繁荣,中国农业会更加强大!今天中国,最富裕的村庄都是在全面单干之后继续坚持集体化道路的村庄,江苏江阴华西村、河南省临颍县城关镇南街村、山东省临沂市沈泉庄村、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韩店镇西王村、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长江村、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东江镇南山村、浙江省杭州市萧山航民村、江苏省苏州市张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江西省南昌市进顺村、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前洲镇西塘村等,无一不是坚持集体化经济的村庄,而全国唯一单干典型小岗村是什么样子?大家自己去对比。坚持集体化经济的村庄都富裕了,但是全国没有一个分tian单干的村庄走上了富裕道路。

分田dan干违背工业文明三个核心要素,违背工业文明规模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如果有经济学家还振振有辞说单干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能说他是强词夺理,这样的经济学家真的是个滥竽充数的二货。

集体化和分田dan干,这是工业文明思维和农耕文明思维发展中国农业、农村的两种道路的选择。

中国农业和农村必然要回归到毛泽东的道路上去。

小岗村典型在2016年回归集体化经济了,即使小岗当年分田dan干的带头人,今天都说集体经济让他们真正富裕了,重走毛泽东道路就是工业文明思维的必然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

当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说:“年初村里给村民每人分红350元,从当年的人人分地到现在的人人分红,俺们从村民变成了股东,分了集体的红,享了集体的福呀!”

呵呵,我们替小岗村人高兴,终于走正道了。

小岗村重走集体化道路,从当年分地单干,到今天重走集体化道路分红

2017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各国耕地面积数据

从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天中国耕地已经缩小到17.85亿亩(11900万公顷),印度耕地面积15646.3万公顷(23.47亿亩),比中国多31.5%,印度气候相比岭南,更加适宜农耕,印度的农事年度从7月到次年6月,其2017/2018年度印度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775亿吨,与中国2017年度粮食产量6.616亿吨相比,印度依然沿袭小农单干发展农业,没有毛泽东制订的工业化发展农业的思路。

其差距就是,中国用比印度少31.5%的耕地,种出了比印度多近1.384倍(2.384倍)的粮食。这就是工业文明提高效率思维与农耕文明分田单干思维的差别。

今天中印两国之间的差距,放在中国就是毛泽东时代与后毛泽东时代的差距。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前三十年在工业化农业建设上所做的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分田单干的中国可能粮食产量也就和2018年印度的产量一样,甚至还不如一直分田单干的印度,毕竟印度耕地面积比中国多31.5%,气候如岭南更加适宜农耕。

今天印度的粮食产量仅仅相当于197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远超中国的前提下,印度农业和中国农业的差距有50年之巨,这个差距就是中国发展农业的工业文明思维,与印度发展农业的农耕文明思维的差别;这个差距就是中国的工业化农业发展方向与印度传统农业发展方向的区别。在工业文明时代,在一个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中实行工业文化革命,建立适应工业文明的文化和思维有多重要,由此可见。

依然那句老话,没有对比,就不会有伤害。

今天让中国人能生产足够粮食的9亿亩耕地是毛泽东时代开垦的,中国农业灌溉水利设施几乎全部是毛泽东时代建设的,中国的化肥厂农药厂几乎全部是毛泽东时代建设的,中国今天的高产良种是毛泽东时代打下的基础,几千年江河湖海水患是毛泽东时代治理的,中国的农业机械厂是毛泽东时代奠基的,遍及全国的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毛主席建立的,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八字宪法”也是毛主席提出的,让中国粮棉产量翻倍的长远规划也是毛主席制订的……甚至建立适应工业文明的工业化农业发展方向是毛主席奠定的,工业文明新文化,也是毛泽东开启的,尽管许多人至今还没有认识到这种文化建设有多重要。

知道这些事实和数据,谁还说是分田单干让中国人有饭吃,毛泽东让中国人没饭吃,就是不辨是非了。

早在1934年1月23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熟知历史的毛主席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动员亿万人民群众,整治山河,除害兴利,掀起了大规模群众性治水热潮,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

1959年4月28日毛主席在《党内通讯》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论断,机械化就必须要规模化,所以毛主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大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整改农田以利机械化,修建化肥厂农药厂,培育高产种子……工业文明的核心在于规模化大生产,用机械化提高效率来提高产出,不管是工业、服务业还是农业都是如此……

毛主席用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化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就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的方式来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是用工业文明的思维来发展农业。

后来的伟人,用分田单干,用企业负责人承包企业……这是在工业文明时代用小农经济的手段发展中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用千年农民根深蒂固的落后的小农农耕思想发展经济,仅仅注重眼前利益,短期效益。

今天,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大多数地方已经实现,用机械化提高效率来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工业文明思维发展农业的正确思路因此中国人生活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在于毛泽东时代那一辈人给中国打下的国家工业化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几千年都是分田单干的,把今天中国人生活的改善归结于分田单干,就像把蒋介石坐上飞机而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坐过飞机归结于蒋介石伟大一样,漠视了工业化才是给中国带来改变的真正原因,要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别被人忽悠。

现在的中国人每年大概只吃掉一半的粮食产量,另一半就拿去喂牛、喂猪、喂鸡——过去生产一公斤猪肉要消耗6公斤粮食,现在仍然需要3公斤多,一公斤牛肉要消耗6公斤粮食,一公斤鸡肉要消耗2公斤粮食,供应13亿国民天文数字的肉类需求就得消耗天文数字的粮食,每年中国要消费5300万吨猪肉,折合成粮食约2亿吨。

当今,决定人类生活水平主要就是3个指标——粮食、矿产、能源(包括石油、电力)。

毛泽东时代农业产量不足,中国还要工业化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奠定了今天中国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今天已经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则出口工业品从世界各国买回农产品(粮食肉类水果水产)、石油、矿产品以提高人民生活。

中国的工业化真正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

毛泽东那一辈人艰苦奋斗,造福后人!

如果不承认这点,那就可以说是数典忘祖,不承认自己父辈的付出和艰辛。

毛泽东那一辈人奠定的中国国家工业化基础,已经可以让中国人民享受到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巨大财富和丰硕成果了。

2016年6月7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在北京发布《2016全球粮食政策报告》,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约59公斤,位居世界第十,亚洲第一;人均消耗鸡蛋300个,世界第二;人均消费蔬菜500公斤世界第一……

只有工业化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

只有中国这样的全产业链工业体系才能让中国粮食产量支撑13亿国民放开了肚子吃。

只有工业化才能还给中国人绿水青山。

在今天让国人自豪世人瞩目的数据背后,就是前三十年苦难奠基的成果。

王岐山谈毛泽东时代的农业大仁政

数据对比看毛主席经济建设成就,毛主席是世界第一经济学大师

原创|实事求是,用新闻数据和透彻分析说话

即使是西方工业化先行国家,在大航海时代通过掠夺海外殖民地积累了第一桶金,在工业化之初,资本家也拼命压榨工人,通过疯狂积累来攒出扩大工业生产的资金,工业革命早期工人阶级的待遇是骇人听闻的。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描述“在饮食方面,工人们吃的事物是劣质的、掺假的和难消化的。许多工人只能靠土豆充饥,而且土豆多半是质量很差的,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有些人甚至食用已经半腐烂的病畜或死畜的肉。商人和厂主昧着良心在食品里掺假,如糖里掺米粉、咖咖粉里掺菊芭、可可里掺有捣得很细的褐色粘土、酒精里加上颜料冒充红葡萄酒,等等”。

恩格斯继续描述英国当时的“工业工人”:“他们几乎全都身体衰弱,骨瘦如柴,毫无力气,面色苍白,由于患有热病,他们身上除了那些在工作时特别用劲的肌肉以外,其他肌肉都是松弛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消化不良,因而都或多或少地患着忧郁症,总是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他们衰弱的身体无力抵抗疾病,因而随时都会病倒。所以他们老得快,死得早。”……

疯狂的高积累才能让国家工业体系这个吞金兽飞速成长,只有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反哺国民。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社会上短视的人是看不到反哺的前景的,只能长期秉持艰难的生活。资本家为了个人财富积累,疯狂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而中国为了国家积累全民勒紧裤带,这需要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日本明治维新后三十多年工业化原始积累,疯狂搜刮国内百姓,同时期日本人的税负是大清国的4倍,日本还用了很多上不了台面

,甚至屈辱的办法,比如招募日本农村妇女去东南亚做妓女赚外汇,大量向英美举债,还有敲诈勒索邻国等卑鄙无耻手段,为工业化积累资金。大家知道,日本为了发动对华战争准备超过10年,直到中国甲午战败马关条约2.315万两白银赔款才让日本人喘过气来。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后的四十年间,即使甲午战争从中国获得赔款2.315亿两,辛丑条约赔款日本3479.31万两白银,两笔巨额赔款完成了日本工业化需要的原始积累,但是日本人和日本农村的生活也完全没有得到改善,日本人生活提高是在1905年取得日俄战争胜利。

今天的人们,有兴趣可以再去读一读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内容,毛主席对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一直是十分清醒的。1976年12月26日,经毛主席生前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99年6月,收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可以说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全身心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经济学大家。

毛主席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实现工业化强力积累,在毛泽东时代的二十七年,生产发展了,经济发展的财富全部都留下来为子孙后代打基础。

当年工业化之初,为了高积累推动国家工业化,中国创造出一套票证制度,所有的日常用品全凭票证供应——包括粮票(面票)、肉票、布票、油票、糖票、肥皂票……票证制度杜绝了投机倒把资本炒作,但是三十年间,中国国力在突飞猛进。

1952年~1978年在少有通货膨胀,不大量超发货币的情况下,全国GDP由679亿元增加到3678.7亿元,将近6倍,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由建国初期的20.9%增加到了47.9%。

这是一组感动中国三十年,必将继续感动中国的老照片:

毛泽东的县委书记们,与人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共苦的真心公仆!

他们不是个别,而是那个伟大时代的一代县委书记集体!

县委书记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结构关键人物,县委书记的面貌其实就代表中国的面貌。

毛泽东时代的成就,是这些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的县委书记带领人民干出来的。

他是农民?1979年湖南省浏阳县委书记陈再仁在田间参加劳动

挑土冲在前面者,1973年湖南省汝城县委书记曾春桃

1973年,不坐办公室,常年劳动在“农业学大寨”农田建设工地的湖南省邵东县委书记刘中心(左2)

1966年长沙县委书记李满成(左)在田里劳动

1977年,安徽省潜山县委书记袁安举(左一)在黄泥公社新闸生产队参加劳动

1973年春,山西省朔县县委书记郭巨民(左一)在祝家庄蹲点和社员们一起翻地

1975年冬,农闲人不闲,山西朔县县委书记刘文君(左一)带领机关干部参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山西朔县县委书记刘文君带领机关干部战斗在黄水河工地。

1976年秋,山西朔县县委书记刘文君(最前者)在祝家庄引洪工地上

1975年夏,山西朔县纪委书记孙兴昌在祝家庄长期包点,每天都要在地里劳动

河南辉县兴修水利

河南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前排左一,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副部长、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身先群众带头大干,带头吃大苦、耐大劳,长期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六年里平均每年参加劳动一百一十天

那个年代的公仆,春夏下农田干农活,冬季领群众搞水利设施和农田基本设施建设,雪花飞舞,吃在田间

河南临颍县委书记刁文(当中者)与群众共同劳动,一起搬运粮食

河南杞县县委书记刘善安在田间劳动休息时组织群众同劳动同学习

河南濮县县委书记李福来和干部群众一起拉沙压淤,改变沙荒面貌

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河南项城县委第一书记李济川同志(中),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群众同甘共苦,心想在一起,汗流在一起

河南郸城县委书记彭守中(戴草帽者)在周楼和群众一起劳动和调查研究

冬天,农闲人不闲。江苏沛县冬季兴修水利,农村没有人在家打麻将聚赌

1973年江苏省沛县县委书记李德伦在五段公社反修生产队参加劳动

1971年浙江省黄岩县委书记吕众义(后任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在拱东公社与农民一起收割麦子,他挑着两捆刚刚收割下来的麦子

1977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县县委书记高仁湧(右三)在佛岭水库工地劳动

1958年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在坑北村参加播种

1960年1月,山东省潍县县委书记信同先(前一)在峡山水库与民工一起劳动。兴修水利和大搞农田基本设施都是在农闲的冬天,所谓农闲人不闲,农村没有人打麻将、赌博

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番禺县委书记李振卿(左),在水田与群众一起劳动

1959年10月10日,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带领队伍修建今后闻名世界的“红旗渠”,并创造了“红旗渠精神”

寒冷的冬天,农闲人不闲,领导带头,人民群众热火朝天兴修水利,清理河道淤泥

1980年6月,河南曲周县委书记冯文海在夏收第一线

毛泽东时代的县委书记,与普通劳动者之间没有区别,不清楚说明,你分得出来吗?县委书记只是新中国亿万普通劳动者之中的一员,工人、农民能干的活,他们都能干。

人民永远记得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县委书记。

与焦裕禄一道改变兰考面貌,受尽磨难的原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战友张钦礼。人民为你立碑!

当年,张钦礼魂归兰考,兰考人民12万人自发上街迎接张钦礼。

2018年5月7日,张钦礼逝世14周年祭奠。一个去世14年后,还有那么多人为他长泪沾襟的县委书记

“太行山上的焦裕禄”——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孙文龙。人民自发募集资金,建立起来的孙文龙纪念馆

孙文龙纪念馆碑林,人民纪念他们的好书记。

太行山上焦裕禄式的好书记孙文龙——一个去世快40年,人民还念念不忘的县委书记。

山西雁北行署革委会副主任白效玉(后任大同市副市长)上世纪60年代和祝家庄大队社员开挖洪水渠。其女白云是今天山西大老虎,为什么会父亲公仆女贪腐?

THE END
1.2024年终经济观察丨迈上新台阶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迈上新台阶。这得益于增面积、增单产以及防灾减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的高效落实。 14130亿斤,这是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222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首次突破14000亿斤,创历史新高。 17.90亿亩,这是今年我国粮食总面积,增加了525.8万亩,对增产贡献近两成。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35293&sid=300
2.[新京报]下一个千亿斤在哪里?农科院发布报告提出多个粮食产能提升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万亿斤。在1.4万亿斤的高位上,如何才能再次增加千亿斤产能?记者在中国农科院发布的《中国粮食产能提升研究报告2024》中获悉,我国粮食产能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报告还提出了多项具体提升粮食产能的途径。 千亿斤增产,已经进入第四轮 https://www.caas.cn/xwzx/mtxw/6cd47f2335594a84af17af85fb2ddb2e.htm
3.统计新数据“三农”新画卷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处于历史高位,但国内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舌尖安全”更可靠 http://www.xinhuanet.com/20250103/1c94f260ab6f4278902c2669692f6860/c.html
4.2024年各省稻谷产量分布,青海省令人意外步行街主干道我不知道河南,我们山东种植粮食的土地,一般是每年6月份收小麦,种秋玉米,一般三个月成熟,十一前后https://bbs.hupu.com/629781846-3.html
5.粮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一号”大问题,保护耕地,提高粮食产量1. 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其分泌的胆汁贮藏在中,再经导管流入[]内。 (2) 图二中,能够体现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填字母代号),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该物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2239586
6.中国粮食产量分析及展望1955和1956年这两年,粮食出现了恢复性增产。1957—1961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59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19.78和20.37个百分点。1959到1961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产量曲线的变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26/09/6857538_340178880.shtml
7.产量分析范文12篇(全文)[4]杨从党,袁平荣,周能,等.叶型特征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1,15(1):70利用煤层气地质学和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对煤层气井的生产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并最终确定了两口煤层气井的分析方法,将公主岭市2003—2013年的猪肉产量相关数据带入公式(1)中,可以得到相关的波动指数曲线,见图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3h02l69.html
8.2024/25年中国粮食油料秸秆产量碳汇量预测2035年展望从截止目前跟踪情况来看,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6.9623亿吨;油料作物产量为3888万吨,皮棉产量为562万吨,相应的棉籽产量864万吨,油料和棉籽的总产量达到4742万吨;粮油籽实合计产量7.438亿吨;菜篮子产品蔬菜瓜果合计产量达到12.21亿吨;肉禽蛋奶及水产为2.46亿吨,全国食用农产品的产量为22.11亿吨,折合人均产量为1566公斤,折合日均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16289403077129
9.中国粮食自给率研究——粮食谷物和口粮自给率分析谢高地,成升魁,肖玉, 等. 新时期中国粮食供需平衡态势及粮食安全观的重构.自然资源学报,2017,32(6): 895-903. [XIE GD,CHENG SK,XIAOY, et al.The balance between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new period.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17,32https://www.jnr.ac.cn/CN/10.31497/zrzyxb.20190416
10.2024年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限公司湖北分公司辖区直属企业秋季招聘C: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D: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33.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选取了熊猫、京剧、武术、中医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髙点与之相交 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 100.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有___ A: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02/8014015022006075.shtm
11.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基于卡尔多—希克斯改进视角根据公 式 X'ij = Xij — Xj Sj ( X'ij 为标准观测 值?Xij 为观测值?Xj 为样本均值?Sj 为样本均方 差)对表1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粮食产量和 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图1). 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分析.我国粮食产量在 图1 中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趋势 1978年以 来?总 体https://cykx.lzu.edu.cn/article/pdf/preview/91d695ea-143f-46d7-8820-31e4b86c5d5e?WebShieldDRSessionVerify=795dPmlid3s9eLsrOYCV
12.美国退休教授:论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上图显示,中国粮食总产量世界第一,但耕地面积世界第二;,单位面积产量世界第一, 但年人均量在整个世界并不高,只有400公斤。 从1950年算起,中国经过30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做到粮食和主要农作物自给自足,从1950年的1.4亿吨,到1976年的2.8亿吨,到1984年的4亿吨, 和今日的6亿吨左右。 http://www.wyzxwk.com/Article/sannong/2019/11/410430.html
13.轻松学统计中国mooc2单项式数列(五)折线图 折线图常用于显示随时间变化的数值,一般需要体现趋势时才使用折线图(如基于时间的趋势)。 (六)曲线图 1.钟形分布 特征:中间大、两头小。 [例]身高、体重、智商、纤维长度、细纱强度、粮食作 物产量等。 (1)对称分布:正态分布及t分布。 https://blog.csdn.net/gulie8/article/details/103279847
14.产量变化(精雅篇)甘蔗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我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sxpoktr.html
15.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法令》的颁布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2234b237f8e67e96e21ce363ed7b409.html
16.中美印三国粮食产量,19612020,数据可视化曲线图印三国00:00/00:00 中、美、印三国粮食产量,1961-2020,数据可视化曲线图 跳动数字2022.03.06 12:10 +1 首赞 三国粮食产量https://www.sohu.com/a/527622652_120621164
17.粮食产量试题答案解析,粮食产量试题答案解析4下列图表中反映的内容A.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农业生产提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促进苏联粮食产量 查看答案 图2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 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 查看答案 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https://www.ggtiku.com/wtk/so-%E7%B2%AE%E9%A3%9F%E4%BA%A7%E9%87%8F-l4.html
18.2017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副省级)及解析该项当选;A项不符合题意:“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对国际国内局势急剧变化而提出的外交战略方针,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提出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召开,正处新中国成立前夕,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在中华人民http://www.scrsw.net/gongshi/2016/gongshi23415_1.html
19.2023年全球宏观经济展望美国欧洲与新兴市场报告精读新加坡方面,2021 年 6 月起,新加坡总理的电视讲话,开始释放新加坡长期的 “与病毒共存”路线图;此后奥密克戎蔓延初期,新加坡防疫政策略有收紧;2022 年 4 月以来,在迈过一轮较高的疫情反弹曲线后,新加坡的疫情管控开始新一轮 大幅放开,包括室外不强制戴口罩,大型活动不受容量限制,取消入境分类管控。 此外,泰国、马https://m.vzkoo.com/read/20230104d7aae80a38e0eeb2eba33d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