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Ⅰ为“中亚区域图.图Ⅱ为图1中“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该区域某干旱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1500万hm2.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图Ⅲ示意该地区某区域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2)某日.甲.乙两地同时日落.请绘制?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题目】图Ⅰ为“中亚区域图”,图Ⅱ为图1中“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该区域某干旱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1500万hm2。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图Ⅲ示意该地区某区域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2)某日,甲、乙两地同时日落。请绘制该日甲地某平地直立旗杆的日影(方向、长短)变化图,并用箭头表示日影的运动方向。

(3)根据图3,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干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解释该区域发生水灾时,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

【答案】(1)甲地年均气温低于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甲地冬季降水量小于乙地。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小,昼长季节变化大;(因此年均气温低于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甲地深居内陆,冬季受大陆高压控制,降水较少;乙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降水稍多。

(2)见下图。

【解析】(1)气候特征差异通过气温差异与降水差异体现。影响气温差异的因素可从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2)甲、乙两地同时日落,即同时位于昏线上,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该日两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因此,该日甲地旗杆的日影日出时朝西南,正午朝正北,日落时朝东南,自西向东移动。

【题目】现在考试期间(11月),河津白昼变化情况是

A.越来越长B.越来越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题目】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B.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D.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B.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题目】下图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甲气压中心位于亚欧大陆,乙气压中心位于太平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时期为北半球的________季。就气流状况而言,乙地为________。此季节,甲、乙两地气压差异的形成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②处风向为______________;①②两处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

(3)甲、乙两处昼夜温差大的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题目】读下面“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D.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上图中,中心点是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是晨线B.AB是昏线C.AN是晨线D.BN是晨线

【题目】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③市区交通拥挤④为了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题目】从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看()

A.亚洲的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高B.阿根廷的牧牛业科技水平最低

C.美国的谷物农业水平先进D.墨累一达令盆地科技水平较低

【题目】读印度尼西亚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1】根据A点附近的海底地形可以推断,其位于

A.板块碰撞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B.板块张裂形成的生长边界附近

C.板块碰撞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D.板块张裂形成的消亡边界附近

【2】【2】关于B岛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珊瑚遗体,堆积而成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气候炎热,台风多发D.河流短促,水量丰富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甲—乙段B.乙—丙段

C.丙—丁段D.丁—甲段

【2】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

【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4】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两地A(36゜N,128゜E)和B(36゜S,128゜E)相比

THE END
1.2024年终经济观察丨迈上新台阶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迈上新台阶。这得益于增面积、增单产以及防灾减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的高效落实。 14130亿斤,这是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222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首次突破14000亿斤,创历史新高。 17.90亿亩,这是今年我国粮食总面积,增加了525.8万亩,对增产贡献近两成。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35293&sid=300
2.[新京报]下一个千亿斤在哪里?农科院发布报告提出多个粮食产能提升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万亿斤。在1.4万亿斤的高位上,如何才能再次增加千亿斤产能?记者在中国农科院发布的《中国粮食产能提升研究报告2024》中获悉,我国粮食产能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报告还提出了多项具体提升粮食产能的途径。 千亿斤增产,已经进入第四轮 https://www.caas.cn/xwzx/mtxw/6cd47f2335594a84af17af85fb2ddb2e.htm
3.统计新数据“三农”新画卷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处于历史高位,但国内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舌尖安全”更可靠 http://www.xinhuanet.com/20250103/1c94f260ab6f4278902c2669692f6860/c.html
4.2024年各省稻谷产量分布,青海省令人意外步行街主干道我不知道河南,我们山东种植粮食的土地,一般是每年6月份收小麦,种秋玉米,一般三个月成熟,十一前后https://bbs.hupu.com/629781846-3.html
5.粮食安全一直是“天字第一号”大问题,保护耕地,提高粮食产量1. 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其分泌的胆汁贮藏在中,再经导管流入[]内。 (2) 图二中,能够体现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填字母代号),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该物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2239586
6.中国粮食产量分析及展望1955和1956年这两年,粮食出现了恢复性增产。1957—1961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59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19.78和20.37个百分点。1959到1961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产量曲线的变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26/09/6857538_340178880.shtml
7.产量分析范文12篇(全文)[4]杨从党,袁平荣,周能,等.叶型特征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1,15(1):70利用煤层气地质学和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对煤层气井的生产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并最终确定了两口煤层气井的分析方法,将公主岭市2003—2013年的猪肉产量相关数据带入公式(1)中,可以得到相关的波动指数曲线,见图https://www.99xueshu.com/w/ikeyt3h02l69.html
8.2024/25年中国粮食油料秸秆产量碳汇量预测2035年展望从截止目前跟踪情况来看,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6.9623亿吨;油料作物产量为3888万吨,皮棉产量为562万吨,相应的棉籽产量864万吨,油料和棉籽的总产量达到4742万吨;粮油籽实合计产量7.438亿吨;菜篮子产品蔬菜瓜果合计产量达到12.21亿吨;肉禽蛋奶及水产为2.46亿吨,全国食用农产品的产量为22.11亿吨,折合人均产量为1566公斤,折合日均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16289403077129
9.中国粮食自给率研究——粮食谷物和口粮自给率分析谢高地,成升魁,肖玉, 等. 新时期中国粮食供需平衡态势及粮食安全观的重构.自然资源学报,2017,32(6): 895-903. [XIE GD,CHENG SK,XIAOY, et al.The balance between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new period.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17,32https://www.jnr.ac.cn/CN/10.31497/zrzyxb.20190416
10.2024年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限公司湖北分公司辖区直属企业秋季招聘C: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D: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33.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选取了熊猫、京剧、武术、中医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髙点与之相交 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 100.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有___ A: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602/8014015022006075.shtm
11.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基于卡尔多—希克斯改进视角根据公 式 X'ij = Xij — Xj Sj ( X'ij 为标准观测 值?Xij 为观测值?Xj 为样本均值?Sj 为样本均方 差)对表1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粮食产量和 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图1). 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分析.我国粮食产量在 图1 中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趋势 1978年以 来?总 体https://cykx.lzu.edu.cn/article/pdf/preview/91d695ea-143f-46d7-8820-31e4b86c5d5e?WebShieldDRSessionVerify=795dPmlid3s9eLsrOYCV
12.美国退休教授:论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上图显示,中国粮食总产量世界第一,但耕地面积世界第二;,单位面积产量世界第一, 但年人均量在整个世界并不高,只有400公斤。 从1950年算起,中国经过30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做到粮食和主要农作物自给自足,从1950年的1.4亿吨,到1976年的2.8亿吨,到1984年的4亿吨, 和今日的6亿吨左右。 http://www.wyzxwk.com/Article/sannong/2019/11/410430.html
13.轻松学统计中国mooc2单项式数列(五)折线图 折线图常用于显示随时间变化的数值,一般需要体现趋势时才使用折线图(如基于时间的趋势)。 (六)曲线图 1.钟形分布 特征:中间大、两头小。 [例]身高、体重、智商、纤维长度、细纱强度、粮食作 物产量等。 (1)对称分布:正态分布及t分布。 https://blog.csdn.net/gulie8/article/details/103279847
14.产量变化(精雅篇)甘蔗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我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贵州、湖南、浙江、湖北等南方11个省、自治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蔗糖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至1999年广西、云南两省的蔗糖产量已占全国的70.6%(不包括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sxpoktr.html
15.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法令》的颁布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2234b237f8e67e96e21ce363ed7b409.html
16.中美印三国粮食产量,19612020,数据可视化曲线图印三国00:00/00:00 中、美、印三国粮食产量,1961-2020,数据可视化曲线图 跳动数字2022.03.06 12:10 +1 首赞 三国粮食产量https://www.sohu.com/a/527622652_120621164
17.粮食产量试题答案解析,粮食产量试题答案解析4下列图表中反映的内容A.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农业生产提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促进苏联粮食产量 查看答案 图2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 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 查看答案 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https://www.ggtiku.com/wtk/so-%E7%B2%AE%E9%A3%9F%E4%BA%A7%E9%87%8F-l4.html
18.2017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副省级)及解析该项当选;A项不符合题意:“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面对国际国内局势急剧变化而提出的外交战略方针,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提出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召开,正处新中国成立前夕,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在中华人民http://www.scrsw.net/gongshi/2016/gongshi23415_1.html
19.2023年全球宏观经济展望美国欧洲与新兴市场报告精读新加坡方面,2021 年 6 月起,新加坡总理的电视讲话,开始释放新加坡长期的 “与病毒共存”路线图;此后奥密克戎蔓延初期,新加坡防疫政策略有收紧;2022 年 4 月以来,在迈过一轮较高的疫情反弹曲线后,新加坡的疫情管控开始新一轮 大幅放开,包括室外不强制戴口罩,大型活动不受容量限制,取消入境分类管控。 此外,泰国、马https://m.vzkoo.com/read/20230104d7aae80a38e0eeb2eba33d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