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大团村的田园风光。李尚引摄(人民视觉)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增长目标科学合理提振信心

本报记者刘志强韩鑫刘温馨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这一目标的设定科学合理,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为稳就业、稳物价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马健代表认为,增长目标的设定提振发展信心,为各地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锚定了坐标、明确了方向。

“通过不懈努力,这一经济增长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委员分析,从基本面看,过去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从发展趋势看,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活力加速释放,再加上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有效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金李委员表示,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马健代表说,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传递出明确信号,河南将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多措并举抓投资、千方百计促消费、打造集群育产业、改革开放激活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

稳就业夯实民生之本

本报记者李心萍祝大伟刘新吾游仪

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重庆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委员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目标的设定,凸显了今年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达1662万人,规模创近年新高。“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为就业长期稳定创造了良好条件,实现今年的就业目标,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安徽省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代表说。

做好稳就业工作,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吉林省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吉代表说,吉林市将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企业用工包保服务等工作机制,全力打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体系。

黎勇委员介绍,重庆市今年将扎实推进“渝创渝新”“巴渝工匠”等就业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

做好稳就业工作,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应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黎勇委员说,要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将岗位信息、指导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送到毕业生身边。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稳物价目标

本报记者韩鑫吴君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这一预期目标设定合理,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代表说。

“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远低于许多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彰显出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实现今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期目标,我们有条件、有能力。”田轩代表分析,我国经济基础稳固,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为我国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上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物价平稳运行态势将得到有力保障。

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马珺委员表示,今年CPI预期目标的设定,既符合扩大内需这一战略的需要,也能兼顾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通胀压力,有利于促进稳增长政策精准发力,推动各项举措持续落实。

田轩代表认为,实现CPI预期目标,从宏观政策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形成稳增长、稳物价的政策合力。

马珺委员建议,要重点落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加大保供稳价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扎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引导煤炭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加强价格监测监管,密切跟踪物价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变化,加强前瞻性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开展市场调控。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指导各地执行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本报记者常钦马原杨彦帆刘新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这一目标传递出明确信号,我们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大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黑龙江省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孙飚代表说,绥化作为农业大市,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提升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委员说,五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新建高标准农田4.56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不断夯实,全国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孙飚代表认为,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多措并举提高粮食单产。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开展休耕轮作和地力培肥,提升耕地产能。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黑土地保护法,全力推进黑土地保护。同时加快推进种植业机械化和智慧化,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实现节本增效、高产高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做优种子‘芯片’,要以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基础,加强良种产学研、育繁推,以科技赋能农业实现量质齐升。”马忠明委员说。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代表说,“我们将继续抓好‘稳粮扩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巩固油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本报记者寇江泽齐志明马原刘新吾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这一目标立足优化经济结构、能源消费变化等情况,彰显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蓝庆华代表说。

过去五年,我国在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5.2%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

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代表说:“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不断提升,作为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成绩非常难得。”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渐加大,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蓝庆华代表说,重庆市全面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工作,不断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持续加强工业节能降耗,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0.681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推动能耗继续下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制造企业要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郑月明代表认为,一方面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升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生产制造环节努力节能降耗;另一方面要发挥光伏、风能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比。

“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蓝庆华代表说,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本报记者吴秋余齐志明刘温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有利于保证支出强度,更好支持落实和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认为,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适度提高财政赤字水平,既有利于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体现了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的要求,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刘尚希委员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加大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2022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要继续实施好已经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刘尚希委员说。

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诺金代表表示,过去五年,我国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把握货币政策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政策工具,支持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徐诺金代表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并创新运用多种融资工具,推动完善社会领域投融资机制,加快社会领域补短板。

“财政、货币政策要形成协同效应,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上下功夫,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同时,要与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刘尚希委员说。

THE END
1.[新京报]下一个千亿斤在哪里?农科院发布报告提出多个粮食产能提升2012年超过了1.2万亿斤,2015年首次突破1.3万亿斤,此后在1.3万亿斤的水平保持了9年,2024年达到1.4万亿斤,“可以看到,在粮食产量达到较高水平之后,每增加千亿斤的难度都在增加,需要更多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农业投入。” 那么,在达到1.4万亿斤之后,为何还要启动新一轮的产能提升计划,未来的粮食产能提升又面临着哪些https://www.caas.cn/xwzx/mtxw/6cd47f2335594a84af17af85fb2ddb2e.htm
2.中央一号文件: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3日正式发布。文件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 文件要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https://m.gmw.cn/2024-02/04/content_1303652500.htm
3.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预期保持在()2022 年,我国粮食产量预期保持在( )。 A.1 万亿斤以上 B.1.1 万亿斤以上 C.1.2 万亿斤以上 D.1.3 万亿斤以上https://m.nx.huatu.com/2022/0427/1670742.html
4.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二是粮食市场运行平稳。近年来,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3_05_11_691852.shtml
5.2023年甘肃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四年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近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消息,2023年,甘肃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狠抓生产保障供给,巩固成果守牢底线,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272.9万吨,比上年增加7.9万吨,增长0.6%。其中,夏粮产量343.6万吨,增长0.4%;秋粮产量929.3万吨,增长0.7%。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http://fzgg.gansu.gov.cn/fzgg/c106151/202401/173843478.shtml
6.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历史性的(),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历史性的( ),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A.“十六连丰”B.“十七连丰”C.“十八连丰”D.“十九连丰”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https://www.shuashuati.com/ti/7951214263b54d40b1e9e87244828846.html
7.国常会:推出稳定农业生产等六大举措保持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要稳定农业生产,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储备和市场调控能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聚焦种子、农机等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1032169229851.html
8.2024年多项民生措施将推出!这些实实在在的“福利”收了→2024年已经到来,有多项民生措施即将推出,百姓也将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通过一条短片来了解↓↓↓ Flash Player插件未安装安装插件,如果已经安装请检查是否被禁用 确保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目标是稳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6813057870495027491&track_id=8CE904CE-F2FD-4207-ABC3-C55F4792160E_725796527957
9.抓好春耕春管夯实丰收基础不误农时推进春耕春播,各地趁晴好、抓田管,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粮食丰收打牢基础,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稳面积、稳产量,确保产得出、供得上 洞庭湖畔,春耕正忙。 一汪汪水田里,插秧机紧张作业。“天不亮,村民们就开着农机下田,3000多亩早稻插秧进度已过半,比往年快不少。”湖南省岳阳县润升http://wap.zhushan.cn/p/203716.html
10.大庆油田振兴发展纲要规划:到2050年,国内外油气产量保持在4000万胜利油田的原油产量曾经连续()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为我国跻身世界产油大国行列,为石油石化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A、9 B、10 C、11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请根据以下内容回答1~5题: 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10 5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59万公顷,增加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94万公顷,减少https://www.shangxueba.cn/C5744H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