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的五大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高瞻远瞩地推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局部地缘冲突以及国际粮食价格震荡下行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生产破浪前行,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产量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有力保障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实现。

2010年、2012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先后突破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关口,2023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亿斤,实现“二十连丰”。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1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万亿斤,首次突破1.4万亿斤。在粮食生产总量不断历史性跨越的同时,近年来粮食生产结构也不断优化,优质水稻、专用小麦供给增加,玉米产需缺口收窄,大豆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自给率有所提升。成就来之不易,离不开政策好、人努力、基础实、科技强、防风险这五大支撑。

一是政策好。近些年来,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构建了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价格支持方面,持续推行稻谷与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让农民吃下“定心丸”。2024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及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均较2019年有所提升,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每斤也上调了6分,这无疑为农民种粮增添了底气。种粮补贴方面,国家于2024年继续加大力度,实施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以及耕地轮作休耕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安排资金支持,开展粮油单产提升行动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以来,为对冲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中央财政先后累计向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700亿元。农业保险方面,202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让种粮农户更为安心。据统计,2023年,中央财政拨付三大粮食作物保费补贴约200亿元,为超过1亿户次种粮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8000亿元,极大地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人努力。各级党委政府紧密围绕粮食生产这一主题,从春耕到秋收等环节多次进行精心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粮食产量的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近3000名专家积极进行新品种培育和高效农机设备开发,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一线农技人员化身贴身保姆,行走在田间地头,及时向农民传授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确保新技术落地生根。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三是基础实。我国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我国粮食生产的根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保质保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扎实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年前增加了1.23亿亩,总体灌溉面积达到10.75亿亩。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4年实施面积已超过1.12亿亩,有34个项目实施县实施面积在100万亩以上,保护性耕作在减少风蚀水蚀、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作业成本等方面的效果持续显现。

四是科技强。我国粮食科技领域通过优化作物品种、改进耕作技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种业创新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培育出一批耐盐碱小麦品种,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加快,新收集农业种质资源53万份。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精准播种、精准施肥喷药机、智慧灌溉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智能化农机逐步推广,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高端智能农机逐渐应用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2023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农机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3.2%,粮食平均亩产389.7千克,较上年亩均提高2.9千克,单产提高对增产贡献达58.7%,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73%。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性技术创新团队首席办公室韩一军、常健)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经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农业农村部决定对磷化铝、氯化苦等2种高毒农药采取如下管控措施。一、自2025年3月1日起,撤销磷化铝原药生产企业以外企业持有的磷化铝制剂产品农药登记证,保留磷化铝原药生产企业持有的磷化铝原药产品和制

2025-01-02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农药登记证有效期届满,登记证持有人需要继续生产农药或者向中国出口农药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90日前申请延续。逾期未申请延续的,应当重新申请登记。请登记证持有人认真核对持有登记证的有效期,临近届满且符合现行登记管理有关规定的,请注意合理安排登记延续申请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服务,现友情提示距有效期届满4个月的部分农药登记证有关信息(见附表)。本信息仅供

THE END
1.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时政粮食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粮食稳定安全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粮食产量在2015年首次突破1.3万亿斤,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有望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这一突破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更彰显了中国饭碗的分量,增强了中国粮食安全底气。 http://www.tibet.cn/cn/Instant/municipal/202410/t20241031_7706984.html
2.农业农村部:今年粮食产量预计首次突破1.4万亿斤秋粮副部长全国早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BTELIR05199NPP.html
3.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国粮食产量增、结构优、储备足,粮食安全有保障。”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委员说,过去一年,我国加大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有力有效抗灾夺丰收,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三农”基本盘进一步夯实。 刘木华委员认为,连年丰产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http://www.npc.gov.cn/c2/c30834/202403/t20240307_435452.html
4.1.3万亿斤之上再增一千亿斤产能事实上,我国发布第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规划是在2009年。当时提出,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万亿斤以上。此后,我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三个台阶,提前完成规划目标,且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在此背景下,我国为何还要进一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国社会科学院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3153013369972.html
5.中国的粮食生产是什么水平?这些数字告诉你今年,虽然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东北台风、草地贪夜蛾等影响,但特殊之年,我国粮食生产仍交出了沉甸甸的成绩单。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分别比去年增产24.2亿斤和20.6亿斤;目前秋粮收割即将结束,丰收已成定局。粮食产量,有望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https://taiwan.cri.cn/2020-11-02/7ee43f57-1f9e-7857-efa1-3be9ff7bab05.html
6.中国十大产粮大县哪个县粮食产量最多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一水稻生产国、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玉米产量大国,自2015年以来,全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过1.3万亿斤以上。那么,全国粮食产量最多的县是哪个?MAIGOO小编为你盘点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最高的十大县。2021年富锦市粮食产量318.95万吨,超过榆树市,夺得2021年全国第一产粮大县;其次是榆树市、虎林市、农安县https://www.maigoo.com/top/43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