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高位波动专家:中国稳粮价举措显成效中国农业监测预警

那么,20多个国家打响“粮食保卫战”对中国影响多大?我国粮食价格为何能保持整体平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张义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5月份我国粮食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仅增长了3.2%。他表示,我国中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归根结底是我国建立了强有力的粮食保供稳价机制和政策措施。

当前,保障粮食安全成为维护经济大盘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此,张义博介绍,我国稳粮价的做法和成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等。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为稳定粮价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缓解种粮成本上升压力。“生产成本决定粮价,还会通过挤压种粮收益影响粮食稳定供给。”张义博表示,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实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不断完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推广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扶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了种粮农民收益。

他同时表示,针对近期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及时建立了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部署投放国家钾肥储备,中央财政两次下达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农资补贴,减轻了种粮成本上升压力。

截至2021年,全国连续8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7.4亿亩以上,当前农户种粮意愿平稳,2022年全国春播粮食面积约9.4亿亩,同比略增,有助于形成粮价稳定预期。

三是优化粮食市场调控机制。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粮食安全和市场形势,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储备能力建设,推广绿色储粮技术,粮食完好仓容超过1.3万亿斤。

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有效发挥中央储备粮“压舱石”和地方储备粮“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购,基本形成了中央储备、地方储备与社会责任储备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粮食储备结构。

张义博称,当前,我国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小麦、稻谷库存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叠加政策性粮食持续投放,能够有效平抑粮食市场波动。

四是健全粮食现代流通体系。张义博认为,粮食流通和应急保障水平直接影响粮食市场稳定。为适应我国粮食跨省流通增长需要,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外部冲击,我国着力提高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

具体而言,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完善“两横、六纵”粮食物流八大通道,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格局,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提升了粮食物流效率;改造建设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强化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形成了中央、省、市、县的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

“当前,我国年度粮食跨省物流能力超过2.5亿吨,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确保了人民群众粮食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张义博说。

五是防范国际粮价传导风险。“国际粮价会通过进口渠道传导影响国内粮价。”张义博分析称,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规模都保持在1亿吨以上。

THE END
1.中国粮价上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部门动态现在由于中国的粮食实行进出口管制,因而粮价主要由国内的供求来决定。我们可以想见,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粮食不可能长期与世界市场隔绝,始终保持低粮价而独善其身。高企的国际粮价必然迟早会传导到国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粮价必然会上涨。 (三)粮价过低使农民缺乏生产商品粮的动机http://fzggw.cq.gov.cn/zwxx/bmdt/202002/t20200212_5196710_wap.html
2.国际粮价飙涨会否传导到国内?国家粮储局:全球粮食供求依旧宽松,年近期全球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一路上扬。4月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秦玉云就此表示,2021年国际粮价出现上涨,是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东南亚旱灾、沙漠蝗虫等危机对粮食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他介绍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4/03/c5058311.html
3.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规律与应对策略——基于6次典型大幅上涨的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源和诱因表明,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贸易限制和供应链受阻、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总结这六次价格大幅波动规律,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的重要推力,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http://www.card.zju.edu.cn/2023/0411/c24475a2739775/page.htm
4.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对国内是否有影响?近期国际大米价格的飙升,引发全球关注。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近日发布的数据,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已涨至129.7,为近12年来最高点。那么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原因是什么? 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 王晓辉:国际大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就是来自印度,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在https://m.gmw.cn/2023-08/26/content_1303494664.htm
5.全球粮价涨中国何以稳?须防传导风险!机构看好化肥等农资板块相反中国粮价较为稳定。 但是,“须防范国际粮价传导风险,国际粮价会通过进口渠道传导影响国内粮价。”张义博表示,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规模都保持在1亿吨以上。为了阻断国际粮价的输入性影响,我国着力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与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培育发展国际大粮商,如加强小麦、大米、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621241998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