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类价格和国际粮价的关系

国际粮价的联动关系变得日益多元和复杂,除了供需基本面之外,美元指数、国际石油价格、市场投机等因素都可能打开价格传导的通道。

美国农业部刚刚公布的10月份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显示,预计美国大豆产量为28.6亿蒲式耳,较9月份预估上调了2.26亿蒲式耳,这是近几个月持续下调大豆产量后的首次上调。

对于中国来说,饲料原料价格表现仍需视国际期货“脸色”。要减少国际粮价上涨的冲击,最为根本的举措还是立足国内粮食生产。

中国国有谷物研究机构表示,中国今年大豆进口量或达到5700万吨,其中10月预估进口量为425万吨。11月及12月进口将“超出预期”,因美国大豆期货价格近期急剧下跌。2012年5700万吨的进口量将较2011年高出8.3%。10月预估数同比上涨11.5%,但环比降低14.5%。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表示,9月结束的2011-12作物年度大豆进口上涨13.2%至5923万吨,为8年来最高水平。

有业内人士建议,要提高国内粮食供给水平,保障耕地的面积和质量,建设更多的高产稳产农田,加强科技对于提高单产的支撑,调动农民、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与此同时,提高畜牧业经营水平是减弱粮价传导效应的重要措施。

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由于畜牧业发展落后,不能有效消化粮食价格的上涨,2003年以来,中国肉类产品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往往明显超过粮食,生猪生产价格上涨幅度一般都超过玉米。

联合国粮农组织月初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平稳之后,9月食品价格指数较8月份水平小幅上涨1.4%,其中谷物价格增势较缓,而肉类价格强劲上涨。用粮耗型饲料的养猪业和养禽业的价格比8月份分别增长了6%和2%,显示粮价上涨对下游肉类产品的影响逐步显现。提醒,虽然近期国内外粮油价格有所回落,但随着四季度农产品消费旺季的到来,粮价传导的可能性增大。

THE END
1.中国粮价上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部门动态现在由于中国的粮食实行进出口管制,因而粮价主要由国内的供求来决定。我们可以想见,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粮食不可能长期与世界市场隔绝,始终保持低粮价而独善其身。高企的国际粮价必然迟早会传导到国内。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粮价必然会上涨。 (三)粮价过低使农民缺乏生产商品粮的动机http://fzggw.cq.gov.cn/zwxx/bmdt/202002/t20200212_5196710_wap.html
2.国际粮价飙涨会否传导到国内?国家粮储局:全球粮食供求依旧宽松,年近期全球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一路上扬。4月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秦玉云就此表示,2021年国际粮价出现上涨,是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东南亚旱灾、沙漠蝗虫等危机对粮食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他介绍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4/03/c5058311.html
3.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规律与应对策略——基于6次典型大幅上涨的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源和诱因表明,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贸易限制和供应链受阻、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总结这六次价格大幅波动规律,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的重要推力,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http://www.card.zju.edu.cn/2023/0411/c24475a2739775/page.htm
4.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对国内是否有影响?近期国际大米价格的飙升,引发全球关注。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近日发布的数据,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已涨至129.7,为近12年来最高点。那么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原因是什么? 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 王晓辉:国际大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就是来自印度,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在https://m.gmw.cn/2023-08/26/content_1303494664.htm
5.全球粮价涨中国何以稳?须防传导风险!机构看好化肥等农资板块相反中国粮价较为稳定。 但是,“须防范国际粮价传导风险,国际粮价会通过进口渠道传导影响国内粮价。”张义博表示,近年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规模都保持在1亿吨以上。为了阻断国际粮价的输入性影响,我国着力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与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培育发展国际大粮商,如加强小麦、大米、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621241998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