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国内粮价涨幅明显低于国际市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林)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今天表示,目前,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未来一个时期,实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既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也具备基础和条件,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徐想/摄

中共中央宣传部今天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欧鸿在会上介绍,过去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近7000万吨,总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不过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国内粮价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国内粮价涨幅明显低于国际市场。

首先是提高产量。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种粮补贴制度,加快粮食作物保险,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将有限的水土资源优先用于稻谷、小麦等口粮生产,巩固提升玉米生产能力。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进一步抓好大豆和油菜、花生等油料生产,提高生产水平。

其次是优化结构。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坚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强污染治理,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再次是增强能力。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建设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深入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加快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

最后,还要引导消费。引导粮食深加工业有序发展,避免粮食深加工与人畜争粮。更好保障饲用玉米需求,合理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积极推广节粮减损适度加工技术。落实反食品浪费法,实施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大力推动健康消费,引导粮食消费方式从“过度消费”向“健康营养”转变,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THE END
1.陈锡文释疑中国粮价高于国际市场:原因复杂陈锡文释疑中国粮价高于国际市场:原因复杂 新华网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11月4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介绍《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等方面情况,并答https://finance.sina.cn/chanjing/gdxw/2015-11-04/detail-ifxkhchn6050853.d.html
2.国际粮价飙涨会否传导到国内?国家粮储局:全球粮食供求依旧宽松,年针对国际粮价上涨问题,秦玉云表示,2020年以来,粮价出现上涨态势,这是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从国际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沙漠蝗虫、东南亚旱灾,包括粮食危机传言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粮食供求的角度分析,国际粮食供求延续宽松格局,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价格最终还是受供求影响。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4/03/c5058311.html
3.20余国颁布粮食出口“禁令”!粮食价格会再上涨吗?印度私营粮食交易商大量收购小麦导致印度国内粮价节节攀升,同时,3月份,印度遭遇罕见高温天气,正值印度小麦收获季节,小麦产量有可能会受到影响。评估上述不利因素,本月13日,印度政府作出了禁止小麦出口的决定。 全球粮食安全再陷危机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极端灾害天气频发等因素影响,国际粮价持续攀升,到2021年年底升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7710&newsId=4902273
4.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规律与应对策略——基于6次典型大幅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结这六次价格 大幅波动规律 ,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 ,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 的重要推力 ,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 .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 ,传导性风险 http://jjxj.swufe.edu.cn/EN/PDF/4803
5.国际黄金油粮价格齐飙国内多举措保供稳价国内中国原油、天然气进口来源已经多元化,而且长期合同占比很高,只要各方按合同履约,进口能够保持总体稳定。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清洁能源的快速增加也将有效对冲和减缓外部影响。 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方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称,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http://news.subaoxw.com/guonei/2022/0307/40264.html
6.国际粮价将更多随中国需求而波动根据信息,中国一直高调坚持的所谓18亿亩耕地红线,早已经被突破。既然中国难以保持粮食自给,那么加大粮食进口就是一个必然结果。 随着中国进口粮食的增多,国际粮价将会更多受到中国需求的影响。这种相关性的增强,将会成为一种长期趋势。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09/20/15447134_4238813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