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商会

近期,全球农产品市场供给趋紧,植物油、畜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上涨态势,而国内一些农产品价格仍低位运行。国际市场价格是否会传导至国内市场,未来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如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预警团队贸易首席分析师团队接受了媒体采访。

问:去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持续偏弱运行,和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答:首先,国际农产品供需阶段性宽松是全球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跌的根本原因。尽管乌克兰危机叠加新冠疫情持续推高国际农产品价格,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价格指数在2022年3月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60.2点,但世界谷物进入丰产周期,供需出现阶段性宽松。FAO数据显示,2023/24年度全球谷物产量创历史新高、达28.57亿吨,较上年度增4352万吨,增幅1.5%;库存消费比30.8%,为近五年最高点。同时,伴随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全球经济流动性收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集体承压,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粮食价格进入下行通道,FAO食品价格指数连续下跌,2024年2月跌至117.4点,为近三年历史低位。

再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大量进口是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走低的关键因素。2023年我国粮食进口16196万吨,是我国粮食进口量第二次突破1.6亿吨,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谷物进口5908万吨、同比增长11.1%。分品种看,除大米、高粱外,大豆、小麦、玉米和大麦等大宗粮食品种进口全线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11.4%、21.5%、31.6%和96.6%。低价农产品的进口量激增,冲击传导效应明显,使得国内市场价格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问:最近国际农产品市场形势如何?后期对我们会有怎样的影响?

答:近期国际农产品市场低迷形势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对国内的传导影响将由“价跌量增冲击”向“价涨量减拉动”转变。

一方面,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进入上涨区间,将带动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24年11月,FAO食品价格指数再度走强,平均为127.5点,环比上涨0.5%,同比增长5.7%,已连续四个月上涨,达到过去19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植物油价格涨幅最大,11月价格指数平均为164.1点,环比上涨7.5%,创2022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源于棕榈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报价的上涨。其中,国际棕榈油价格连续第六个月上涨,据南部半岛棕榈油压榨商协会(SPPOMA)数据,10月棕榈油产量环比减少7.3%,出口量仍大幅增加21.1%,预计未来植物油将维持涨势。乳品价格持续上涨,11月价格指数平均为139.9点,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20.1%。其中奶粉价格受全球需求反弹及西欧奶类产量季节性下降影响,环比上涨1.6%,增幅为奶类最高;黄油价格连续第14个月上涨,创下历史新高。肉类价格指数11月平均为118.1点,环比略降但同比上涨5.9%,处于近两年高位。其中,牛肉价格指数持续上升,11月平均为126.7点,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8.6%。此外,美国已经开启了降息周期,根据历史经验,这也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另一方面,农产品进口进入平稳收缩阶段,也将支撑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强。2023年的农产品进口激增,并非真实消费需求在迅速增长,更多是短期内外价差驱动的结果。从中长期看,受人口数量下降、结构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口粮消费水平将逐步减少,肉类消费也将进入平稳期,加之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深入推进,农产品总体需求增速将有所趋缓。随着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内外价差逐步收窄下降,我国农产品进口将呈现下降趋势,有利于国内价格企稳回升。今年前11个月,农产品进口额1969.9亿美元,同比减少7.4%;其中大米、玉米、肉类进口量同比分别减少46.8%、39.9%、11.2%。11月,谷物进口205.4万吨、同比减少66.9%,其中小麦进口6.7万吨、减89.9%,玉米进口29.6万吨、减91.8%,大麦进口72.1万吨、减40.9%;棕榈油进口24.1万吨,减57.0%,大豆进口715.4万吨,减9.6%。

THE END
1.中国价格信息网整体上看,国内大米价格保持平稳运行主线,国际大米市场竞争加剧,大米价格再度下跌。 国内大米方面,10月下旬以来,河南、江苏、黑龙江和安徽四省先后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对提振市场信心、筑牢市场底部效果明显,中晚稻收购价基本平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中晚稻收购约7000万吨,收购进度快https://www.chinaprice.cn/slkjzsjcqkbg/54988.jhtml
2.www.bjgrainmarket.com/lyxxhy/a3ebf2b0c8e511ef9a55进口量前高后低,但总体预计将维持高位。需求方面,加工消费和主体持仓意愿均较为低迷,面粉、大米企业全年开机率偏低,饲料产量同比下降,加上企业大多保持轻库存随采随用的模式,总体需求较为疲软。粮食供强需弱的矛盾日益突出,价格承压下行。在国内外粮食市场联动性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国际粮价下跌通过进口渠道传导至国内https://www.bjgrainmarket.com/lyxx-hy/a3ebf2b0-c8e5-11ef-9a55-490d2f609522.html
3.当前中国经济问题思考12篇(全文)近年来, 随着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攀升, 农民们因此也将承受更高的生产成本。整体上看, 虽然市场上农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且销售价格不断上涨, 但是与此同时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这部分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 就会使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上的收益持续降低, 进而使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虽然政府就此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bg512al.html
4.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精选十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我国面临着一条完全弹性的世界粮食供给曲线Sw, 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是Pw。此时, 国内的粮食需求量是OQ1, 而国内的粮食供给量是OQ2, 则存在着粮食量为Q1Q2的需求缺口。由于国际市场粮食供给是充足的, 且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比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 国际粮食会通过本国粮食进口直接流入国内以弥补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olv1rh.html
5.四问粮食安全: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将会带来哪些启示?俄乌地缘冲突对国际粮价的影响渠道最多元,包括供给、成本和替代性需求,冲突发生后的1个月时间内,国际粮食价格涨幅超过20%,俄乌出口份额高的小麦涨幅近30%。 其一,冲突将导致俄乌粮食供给实质性减少 乌克兰和俄罗斯是全球第四和第五大粮食出口国(2020年度),其中,小麦、玉米、大麦和油料等品种占据较高出口份额。俄罗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39282972&efid=23vsEiKWVojG_Vsty5xP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