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5月4日交易数据,玉米期货价格为6.97美元/蒲式耳,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高。受玉米期货价格走俏,带动小麦、大豆等价格同步创出近8年新高。小麦期货价格7.27美元/蒲式耳,大豆期货价格15.38美元/蒲式耳。天气状况异常、印度疫情的蔓延,是本次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由于除稻米外的所有其他成分均强劲上涨,4月份IGC谷物和油籽价格指数(GOI)达到285点,比3月份上涨8%,同比上涨54%,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
二、国际粮价上涨对我们生活有何影响?
首先,我们仔细来看,最近几年中国虽然也进口了很多的粮食,但是我们进口粮食的前三名大部分是大豆,玉米和小麦,这些进口的粮食除了大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的市场中占比是非常小的,我们作为全世界重要的农业大国,中国的粮食自给自足的水平还是很高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我们的口粮,比如说大家平时吃的大米,吃的面粉会出现价格的大规模上涨,我们自己依然有能够保障自己的饭碗能够端得稳。所以从吃口粮的角度来说,我们一点都不用担心,我们的口粮会出现问题,中国的粮食价格理论上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波动,大家不必过度担心。至于要不要囤积粮食,大家看看自己之前抢的粮食抢的盐有没有吃完,再来考虑这个问题。
其次,我们要担心的是面对着比较快速上涨的粮食的价格,实际上有一个地方有可能会出现影响,这就是我们主要进口的粮食,大部分是用于饲料或者说用于油料的压榨,所以很有可能出现的,就是大豆进口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我们的饲料价格出现比较大的波动,那么饲料价格的传导就有可能出现猪肉或者鸡肉价格出现比较大的增长,而当前的猪肉价格好不容易开始进入了下降区间,那么如果饲料价格出现大规模的波动的话,也有可能传导到猪肉上面引发猪肉价格的增长,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口粮的问题,但是在副食层面可能要考虑的是我们吃的猪肉价格会不会有所变化。
第三,对于当前中国的角度来看,面对着国际粮食的大规模波动,实际上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尽可能地降低国际粮食波动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增加国内的粮食生产,毕竟只有把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国内粮食大规模的自给自足的话,那么也就不用过度担心粮食价格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的粮食进出口企业来说,只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对冲这个潜在的风险,从期货交易的角度出发,其实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的手段来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从而规避过度的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