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剪断国家战略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剪断了农民的幸福,也剪断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在这山花烂漫的春天,我抽空回了一趟西北老家,一路上火车转汽车,走过了祖国大好河山1700多公里。此时我躺在回程的火车上,想写下长久以来我对三农问题的一点思考,以及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些担忧。

先说一下题目中涉及的这个经济学概念: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这个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提出来的,《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45页说:农民在购买工业品时多付一些钱,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少得一些钱,从而形成“超额税”,把这种超额税就叫做“剪刀差”。此后人们用这一概念来说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价交换现象。在没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尤其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剪刀差”现象,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建国时普遍不发达,需要用“剪刀差”这一手段来积累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便国家加快工业建设,迅速实现工业化。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几十年来就是这么干的。政府用“有形的脚”死死地踩住农产品价格,而工业品却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推动下随行就市一路上涨,于是就形成了目前这种状况:一双袜子大于10斤小麦的价格,一件衣服高于一亩稻谷的价格,一台电视机高于一头牛的价格,一辆普通的小车超过普通农民家庭10年以上的农业产值.......

这种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新中国建国至今一直都存在的,只是近几年这种不等价更加加剧了。因为近几年工业和服务业价格飞涨,而粮食价格一路下跌,拉大了农产品和非农产品的价格鸿沟。比如2015年初小麦、玉米1斤还能卖1元钱,到2016年初一斤同样的小麦或玉米只能卖7毛多钱了。稻谷差不多也是这个价格,也是这个起伏。

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大部分工业和服务业产品的价格实现了市场定价,而粮食从来都是国家重点调控的战略物资,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国家用各种手段调控其价格,决不允许其大幅度上涨。所以不管在哪个时期,粮食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

因为粮食价格太低,农民的劳动价值无法等价交换,从而造成了“三农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当然粮价低不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唯一原因,但它是主要原因。

可以说,“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剪断了农民的幸福。一个辛辛苦苦种粮的农民,在这种不公平的价值交换中怎能过上好日子?因为这种工农业产品交换的价值扭曲,农民靠种粮根本无法脱贫,所以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他们只能把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丢在老家,使他们成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或者夫妻长期分居两地,一年甚至数年才见一面,这样的生活怎么能叫幸福?

农民作为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为国家发展和工业振兴承受了成本、付出了代价,但因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社会地位低,所以没有话语权,他们只能默默承受这些成本。

我国脱胎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底子太薄,不可能在短期内让每一个国民都过上好日子,所以必然有一部分人承受更多的痛苦,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历史及现实的原因,这个痛苦更多地落到了农民身上,在价值交换中国家从农民手上拿走了更多,这个也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当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之后,不但对农业的反哺没有人提起,这种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对农业的价值盘剥却仍在继续,而且看不到终止的任何苗头,更甚的是,还在加剧。

但我们已经在实行市场经济,资源是流动的,国家可以安排粮食价格,但却越来越无法安排粮食生产了。春耕时节回一趟老家,在黄土高原这样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走一趟,所见所闻不能不让我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捏一把汗。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上所能看到的危机有二:

第一,大量土地抛荒。

从南到北很多基本农田被抛荒,南边比如湖南、江西、安徽的农村我都去过,很多土地无人耕种,随便栽几棵茶树或几棵果树,为自家产点茶叶或果子就行了,或者栽些竹子,或者就索性荒着长草,不再像以前每一块地都种上粮食。

北方更甚,比如我老家甘肃,黄土高原的梯田在整个农地中占比是很大的,但是近几年梯田基本上全部被抛荒了,一部分是因为1998年开始的“退耕还林”造成的政策性抛荒,而更多的是因为近年来粮价太低,年轻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而梯田的耕种耗费人力畜力,家里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无力耕种,从经济效益上也没有积极性去耕种,所以只能抛荒。

我不知道国家公布的基本农田面积中有没有算梯田和山地,如果以前算了,那么近几年减少的农地面积将是个天文数字。

当我在朋友圈感慨这一问题的时候,一个老家在湖南怀化如今在杭州工作的朋友留言说,怀化老家现在和20年前比,起码有1/2以上的水稻田地荒芜,而杭州周边的土地也主要是开发地产,种植绿化苗木和果蔬,很少看到大面积的主粮。

第二,大量优质耕地被用来种植经济作物,粮食种植面积直线下降。

因为当局公布的数字不可信,我们眼见为实吧。这次我从西安坐大巴回平凉,上高速后发现道路两旁全都是开着白花的苹果树,整个礼泉县就是个大的苹果园,大巴在苹果园里高速穿行了约一小时十分钟,你可以想想苹果的种植面积有多大。

临近的乾县也有零星苹果园。进入长武县以后,道路两旁的苹果园面积完全可以跟礼泉媲美,再之后的甘肃泾川县以及平凉市的其他地区,苹果的种植面积都非常让人惊叹。后来跟平凉当地一知情人士聊起,他说平凉地区的苹果种植面积目前约200万亩,这个数字还在增加,我不知道数字准确不准确,但我亲眼所见的苹果种植规模已经深深地震惊了我。临近的庆阳地区也在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从今年苹果的滞销情况看,除了陕西和甘肃,山东和山西的苹果种植面积应该也很惊人。

同样,我在朋友圈说这事的时候,有河北保定的朋友说,他们那里全县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农地都种了桃树。湖南这边,大面积的土地被用来种烤烟叶,至少在浏阳地区,烟叶的种植面积大多比水稻多。而全国各地,大多都有适合本地的经济作物,其种植规模都很宏大。

印象中,官方年年都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但是粮食种植面积如此下降,粮食产量的新高到底是怎么创出来的?

与粮食产量提高信息相悖的是,我国进口粮食逐年增多,2012年,中国净进口粮食7000多万吨;2013年和2014年的粮食进口量是多少呢?网上广泛报道的信息是2014年前10个月的粮食进口量几乎相当于2013年的全年进口量,达到7250万吨;2015年我国进口粮食12477万吨,即超过1.2亿吨,我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以上数据来自腾讯网及海关总署等)。

可见,我国的粮食已经不能自给自足,粮食安全岌岌可危,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中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将牢牢地攥在美国等国家手上,这是多么严重的战略隐患和潜在危机?

可见,“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不光剪断了农民的幸福,也剪断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任其发展下去,国将不国。就算国家为了稳定物价不得不压低粮价,那也可以用补贴的方式高价收购农民的粮食然后低价出售给市场啊,为什么要长期无视农民的利益呢?农民是没有话语权,但农民有不种粮食的权利,农民可以咽下一肚子苦水,但国家恐怕也得喝下这杯苦酒。

希望当局能够重新审视农业政策,重视农民利益,重视粮食安全。

THE END
1.小麦:涨跌互现增储难改长期跌势玉米【全国小麦价格涨跌互现,走势迷雾重重】企业上调小麦报价后,上涨企业增多,全国小麦价格呈涨跌互现局面。 维持此前判断,小麦有止跌企稳基础,但“起飞”困难。 小麦止跌回调有两个原因,一是增储发力,中储粮新增多地增储库点,全国达 300 多个。 二是临近开学及中秋,面粉企业有提价挺价面粉心态。 但这两个动力难持久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QCCQQU0519D4UH.html
2.国家为什么要以最低价收购粮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国家制定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因素: 1、保护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政策定价杜绝谷贱伤农。如果只让小商贩收购粮食,国家不以价格干预的话,一些不良商贩就会乘机压低粮食收购价格,当粮食价格低到一定程度后,大家都不愿意再种粮食了,这样对整个国家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https://www.wycfw.com/wangluozhuanqian/wangzhuanfangfa/1673.html?ivk_sa=1024320u
3.2021年2月,中国原粮粮食综合价格全面冲击历史新高主粮价格涨幅明显低于全部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不利于主粮生产的稳定,国家政策刻意压低主粮价格导致主粮实际相对收益的大幅下降,更多的主粮生产会转向高收益的杂粮生产,影响主体的粮食产出。更重要主粮价格相对偏低会对主粮生产地区的农民收入及社会总需求产生的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国家要么大度提高主粮的价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16934644908382
4.美国粮食霸权的真相:如何形成和运转?如何从粮食危机中获利?这给粮食集团扩大其利润边界,压低粮食价格并挤占补贴,打开方便之门。同时,垄断集团的话语权进一步加强http://gdvlin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7
5.粮食也要去库存玉米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9日报道,中国计划取消成本高昂的玉米收储政策,这一政策以高于市场价多达50%的最低价收购玉米。不过取消行动这使其面临进退两难境地,决策者担心去库存会压低玉米价格、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此前不久,国家粮食局表示,将取消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转为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6_03_31_355637.shtml
6.押学科热点题创新命题热点考前37天第14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3-08-16更新|320次组卷|2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创新命题热点考前37天第14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题纠错详情加入试卷 二、材料题添加题型下试题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粮食问题愈益凸显。近代早期英国的粮食以谷物为主https://zujuan.xkw.com/17p171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