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在俄乌战事爆发两周后,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开始显现。其中之一就是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价格飙升,导致全球不少地区和国家面临粮食危机。
农产品价格飙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2日报道称,俄乌战事未停,另一场没有硝烟的危机也正悄然逼近。由于两国在全球粮食供给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供给紧张。
据悉,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排名第五,两国占全球小麦贸易总额的近30%。冲突升级下,全球小麦价格迅速飙升。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数据,从2月中旬到3月7日,小麦期价涨幅一度高达40%。
与此同时,玉米、大豆、植物油的价格也大幅上涨,供应前景不稳定。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俄乌两国在全球谷物出口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此外,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俄罗斯还是世界化肥出口大国。
美联社称,当前粮食价格正处于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分析指出,此轮价格上涨受多方因素影响。
首先,冲突爆发后俄乌出口均受限制。
据报道,乌克兰约三分之二的谷物出口和四分之三的葵花籽油出口都通过黑海港口出境,但现在多个港口关闭。
为了优先保证乌克兰民众需求,乌政府9日还颁布了一道出口禁令,禁止出口小米、荞麦、糖、活牛、牛肉以及其他牛副产品。
此外,由于美国和欧盟实施制裁,全球三大集装箱航运公司暂停进出俄罗斯的货运。
其次,天然气价格飙升也是另一诱因,天然气是生产氮肥的原材料。
粮农组织经济学家尤帕里·阿拉齐拉戈(UpaliGalketiAratchilage)表示,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化肥和饲料的生产,从而压低粮食生产方的利润,迫使他们放弃投资和扩大生产。
还有分析指出,在俄乌冲突前,受供应链和气候影响,全球粮食供给本就趋紧,而战事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现象。
多国面临粮食危机
随着小麦价格持续飙涨,一些高度依赖小麦进口的国家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粮食危机。
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人以面包、大饼为主食,这些都是小麦加工品。该国的大部分小麦供应都依靠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进口。
2008年小麦价格上涨时,包括埃及在内的一些国家曾爆发严重的粮食骚乱和示威活动。而现在,小麦价格已再次升至2008年时的高位,因此埃及政府面临极大压力。
为此,埃及政府已经出台政策打击交易商哄抬粮食价格,而当地的电台广播则不断告诫民众要节俭度日,并警告称“接下来的日子会很难熬”。
其他国家也面临类似的困境。伊拉克政府近日宣布,将拨款1亿美元购买300万吨小麦。
中东研究所发布报告称,粮食供应短缺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可能造成格外严重的问题,因为2020年乌克兰出口小麦中有50%流向该地区。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称,乌克兰局势或将威胁欧洲的粮食供给。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欧盟约四分之一的谷物和植物油,以及约一半的玉米,均进口自乌克兰。
更多深远影响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计,由于冲突原因导致关键农产品出口受限,全球粮食价格可能再上涨8%-20%。
不少机构和专家担忧,粮食价格飙升和供给问题可能产生更多深远影响。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总裁吉尔伯特·洪博(GilbertF.Houngbo)指出,战事可能导致粮食价格暴涨和饥饿的发生,从而危及全球粮食安全,并进一步加剧地缘政治的紧张。尤其是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其本身的饥饿问题,叠加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警告称,俄乌冲突持续可能导致全球性营养不良问题恶化。在2022-2023年度,全球营养不良的人口可能增加8%,达到1300万人。亚太地区的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经济学人智库预测,农产品价格上涨未来还可能对全球牲畜和肉类市场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