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粮食,就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改革开放后,粮食市场一直是开放的。
一、何为“保护价”
所谓“保护价”,就是粮食生产成本高,利润低,收益低,种地不赚钱甚至亏本,为了保护农民种地积极性,国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民粮食,这个价格叫保护价。
还有一种价格叫“托市价”,就是国际粮食价格低于国内粮食价格,为了不让国际粮食大量进入我国粮食市场,导致我们农民的粮食卖不出去,国家就会投资大量资金以国内市场价格收购农民粮食。
比如,我们邻国越南,今年在疫情影响下,大米每斤1.65元,而我国大米每斤1.75元,国家就以每斤1.75元价格将国内农民的稻米收购入库,保护了国内农民利益。这个价格不叫保护价,叫“托市”价。
我国大米之所以比越南大米贵,主要原因是我国丘陵地带和北方广大偏远山区农村的土地都在山上,地块小,不平整,像大寨那样的梯田多,不适宜集中连片规模化耕作,小农户经营占比量大,人力物力成本高,所以,价格高,而越南国内土地平原多,大多都是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耕作,人力物力成本小,所以,价格低。
二、粮食市场一直是开放的
有人说,国家为什么不放开粮食市场,让农民粮食卖高价?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改革开放后,国家除了宏观调控市场价格,从来没有控制过粮食市场价格。
控制粮价那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所有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价格由国家物价部门统一制定,谁也不能加价和减价,否则就是违法。建国初期,之所以实行计划经济,统购统销,主要是生产力落后,工农业产品和其它社会服务不能满足人们需要,所以,那时候会出现“黑市”和“黑市价”,以至于后来出现的价格“双轨制”。
改革开放后,生产积极性提高,其它工农业产品日益丰富,粮食基本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计划经济就不适应社会发展,于是,逐步放开产品价格,实行市场经济,市场定价,也就是生产者个人根据市场供求定价,进入竞争时代。你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人们就会买你的产品。
粮食市场也是这样,一些粮食加工企业为什么要进口粮食,就是因为国外粮食价格低,利润高。所以,你说国家为什么不放开粮价,是一种误解。举个简单例子,你把你家的粮食拿到市场去卖,只要有人买,你卖多高价也没人阻挡,这就是市场决定价格。
因此,要想提高农民收入,不是提高粮价,而是让适宜集中连片规模化耕作的平原地区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得租金,然后从事其它工作赚钱。而偏远山区不适宜集中连片规模化耕作的地方的小农户,国家要给予政策支持,提高补贴,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