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玉米为什么要被判刑?

据新华社报道,内蒙古一男子无证无照收购玉米倒卖牟利,经营数额达到21万余元,群众举报后被工商部门查获。经法院审理,该男子因无证无照大量非法收购玉米触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2万元。

判决的基础,现在明文见于《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但这些年来,新闻上总是听说粮食连续第多少年丰收的喜报,人们早已不觉得玉米是多么珍贵的物资,因为收购这点玉米被判刑,多少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对于这一代中国人来说,匮乏和饥饿已经变得遥远和陌生,但是对于年龄稍长的上一代中国人来说,对于一个民族整体来说,饥饿才是刚刚过去不久的记忆,这,也正是有关粮食的政策总是显得敏感和有争议性的原因。

丰子恺《农田耕作》

中国农业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不但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性因素。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在世界上都长期处于领先水平。

隋唐以前,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持续上涨。宋代以后,在北方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基础上确立的江南稻作农业技术体系,不但使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大提高,而且还进一步影响到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和变革。

这次技术变革,使得中国农业单产水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亩产90多市斤,上升到江南地区稻谷亩产量337市斤的高水平上,而当时英国的混合作物亩产量仅有76市斤。直到20世纪,以1950~1951年的水平计算,同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印度谷物单产也只有当时中国的52%。

中国的农业技术不仅在历朝的饥荒中起到了积极作用,17世纪后,欧洲的传教士、科学家和商人从中国带回的农具和播种方法,还催生了欧洲的农业机械化,彻底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农业生产水平的停滞局面。

清代地区之间粮食仓储与调剂流程

但饥荒依旧是历代都要面对的难题

但是,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并没有把中华民族从饥饿中解救出来,饥荒依旧是一个持久性的难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恶劣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很不利。

中国粮食生产的节气与自然条件往往不符。春夏时期,北方需灌溉南方需光照时,季风却集中在南部沿海,造成北旱南涝;夏秋时,北方需光照南方需水分时,雨带却推移到了北方,所以又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尽管幅员辽阔,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却很狭小。从宋代起,适宜农耕的土地基本都开发垦殖了。到明清,山林湖沼悉数垦辟为农田,甚至开垦到边地、山谷、高寒地带以及荒漠化地带等自然条件严酷的地带。到清末,耕地面积基本上达到16亿亩,与现有耕地面积18亿亩十分接近。

然而耕地面积的扩大并没有缓解饥荒的压力,反而由于人口增殖过快,粮食供应变得更加紧张,清朝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的水平。另外,由于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环境灾害因此日渐加剧。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中国的粮食生产在季度和区域上常表现得不平衡。经常一个地区稳产时另一个地区减产,灾荒频繁时持续减产。再加上社会制度的缺陷,饥荒对于社会底层一直是绕不开的梦魇,饥荒不仅是农民吃不上饭的问题,更直接造成社会动荡,对政权造成威胁。

1953年浙江省嘉兴县沈三山互助组农民正在将粮食晒干扬净,准备卖给国家。

历代统治者对粮食问题高度敏感

历代统治者把农业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从生产到存储再到流通,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

历史上有“劝民农桑”的仪式,每年二月二春耕开始时,许多帝王都要做出表率,带头“劳动”一回。最早这种仪式可以追溯到伏羲时期,《史记》中记载周武王每年也都会郑重其事地举行“亲耕”仪式。历代王朝都颇为重视,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在圆明园开发了一个“一亩园”,每年二月二,雍正都会到一亩园里亲自耕种劳作。

图为1987年,河南农民赶车去交公粮的路上。

仓储制度被用于应对灾荒和战争时的用粮问题

1980年4月,鄢陵县马栏公社娄家大队社员在进行棉花“营养钵”育苗。

鼓励进口、限制出口是历代的粮食政策

在粮食的贸易上,大多数古代王朝采取的是鼓励粮食进口、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唐朝少数民族政权若通过互市从唐朝籴入粮食,须先由当地互市监官员斟酌所需数量,并报告地方长官,才允许百姓携带粮食到互市进行交易。明清实行鼓励粮食进口、严禁出口的政策。为奖励粮食进口,清政府采取了如下优惠措施:1、进口大米,一律免税。2、对外商运来的大米,实行包运包销。3、鼓励民间出国贩运大米。为限制粮食出口,清政府还作了如下规定:1、在重要口岸增兵严查,防止粮食出境。2、规定出海商船须到官府登记,限制其随船携带口粮数。3、即使国内交易,须经海道买粮的,也要向官府领取护照。4、对私自运粮出境者,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条例,地方官失察也相应治罪。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行,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图为生产队社员正在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同书。

1949年后,粮食控制从国家向市场转变

1949年以后,中国在粮食存储和流通管理方面,主要经历了自由购销、统购统销、“双轨”制和市场化导向四个阶段。

建国初期,受战乱影响,中国的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水平低下,1949年人均粮食产量仅100公斤左右。这一时期,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同时兴修水利,开展虫害防治等措施,既刺激了农民积极性,也提高了农业水平。为了应对粮食短缺,储备工作重点放在了加大对公粮的征收管理,公粮以农业税形式纳入国库。1953年起,中国进入了粮食统购统销的阶段。国家统一计划粮食的购销,统一制定价格,粮食不允许个人买卖,粮食市场唯一的经营主体就是国有粮食企业。这一时期,粮食储备主要由国家储备和农村集体储备两部分构成,以国家储备为重。农村统购统销的核心内容是“定产、定购、定销”办法,农户产量由粮田面积和条件评定,农户余粮的80%交给国家收购。地方政府按计划进行粮食销售,城市居民凭粮票粮本得到粮食供应。统购统销为实现粮食的整体分配、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口粮需求,促进国家工业化有积极作用。但是强制征收也引发了农民的抵触情绪,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78年开始,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逐渐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主体。“保证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部是自己的”,个人或小规模集体的粮食企业开始进入国企垄断的粮食领域。粮食价格也实行国家统购统销任务内规定的粮食价格与随市场供需相应的粮食并行的“双轨制”。国家通过不断调整,使统购价格与市场价格接近。1985年,统购机制取消,开始实行合同制定购,强化了市场机制的调节力度。

1993年,国务院发布文件,积极稳步地放开粮食价格,粮食凭票供应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93年下半年出现的通胀使粮食价格上涨,供求紧张,国家又加强了对粮食生产、流通、销售的控制。1995年,“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提出,要求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粮食供求平衡。这一时期,国家过于强调国有粮食企业的主导作用,民营粮食企业发展其实很缓慢。

1998年,政府开始了新一轮对粮食流通的改革,基本原则是“四分开、一完善”,即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指责分开、新老账务账目分开;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由国家宏观调控转变成间接调控,尊重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市场规律。2004年,中央出台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粮食市场的运营竞争,大量的民营企业开始涌入粮食市场。

1949年以后的粮食政策,伴随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粮食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总体上从国家控制向市场主导发展。

但粮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一代人的饥饿记忆容易忘却,一个民族的饥饿记忆却根深蒂固。因此即使在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人或者民营企业想要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经营粮食,仍然要面临重重行政审核,以及法律的严苛监督。

但是这些审核和监督是否合理,是不是对固有僵化体制的维护,反而不利于新历史条件下的粮食安全,这应该打上问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就认为,饥荒不仅源于食物的缺乏,更源于食物分配机制上的不平等。

THE END
1.2025年国内粮食市场展望:粮食供给有保障价格波动或不大展望2025年国内粮食市场,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仍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攻方向,政策“托底”或引导粮食市场价格区间运行。粮食进口来源结构或进一步优化,消费刺激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粮食市场需求。 2024年,面对自然灾害、动荡的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压力,我国粮食生产再次获得丰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14130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YN/2-1/info/1045354
2.为什么国家要控制米面油等物质的价格?中国为什么要控制粮食价格国家控制米面油等物质的价格,主要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这些措施旨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保障民生。以下是国家控制这些物质价格的主要原因: 一、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 农业是国之根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资的稳定供应,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https://blog.csdn.net/qq_43664361/article/details/142549826
3.张家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玉米的储存品质指标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分别包含哪些? 答:玉米的储存品质指标包含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和品尝评分值;其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包含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1。 5.在政府储备粮食收购入库质量管控中,应当建立政府储备粮食质量安全验收检验制度。粮食入库平仓后https://www.zjk.gov.cn/zjkfgw/content.thtml?contentId=198610
4.国家为什么要以最低价收购粮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现在有很多收粮食的朋友,都想更多的通过收粮食赚钱,但是因为国家设置的收粮食的最低价,所以如过收购粮食的价格过低,农民就会把粮食买给国家,而不是私人了。所以,很多朋友都不明白,为什么国家要设置粮食收购最低价,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在本人查阅了一些资料后,最终发现,国家以最低价收购粮食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具体体现https://www.wycfw.com/wangluozhuanqian/wangzhuanfangfa/1673.html?ivk_sa=1024320u
5.《中原智库》2016年第3期智库快报中原人文社科网根据中央关于“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的要求, 要加快重点法规的修订,如推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等的修订,解决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方面存在的法律障碍,强化对成果持有者和转化人员的激励。 研究推动新的立法工作,重点推进科研机构立法,明确科研机构在国家创http://www.hnskl.org/zkjs/zyzk/20170804/790.html
6.占少华:中国全球粮食战略的起因形成及其后果今天的讲座中,我主要想探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大家在讨论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时可能都会有的一些问题。 第一,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全球粮食战略? 第二,中国全球粮食战略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中国的全球粮食战略与其他国家的全球粮食战略有什么不同?我们都知道,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全球粮食战略,特别是美国等比较大的国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23/01/468705.html
7.每日热点1102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表示,现阶段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主要有艾滋病、结核病、肝炎和寄生虫病等。 他说,目前,我国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已经实现了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治疗成功比例也达到95%以上,艾滋病疫情整体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3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