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争爆发,中国的粮食够吃多久?现实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不论是国家的储存粮还是民间的储存粮,都只是为了应急,而不能当日常生活粮来用。

全国每年消耗的粮食主要靠耕地产出,国家粮库的储存粮只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因此从总量讲并没有多少。

当然,这个总量是相对中国14亿人口而言的。实际上,世界各国的情况都一样,国家储备量使用不会超一年。

我国的储备粮有多少呢?据国家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我国目前有标准粮食仓容为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

单从仓容来看,我国可以储备的粮食最多达9.1亿吨。这个数据可能只是国家储备量,应该没有包括民间储量。

9.1亿吨粮食是什么概念?粮食的密度比水要小,一吨粮食的体积通常大于一立方米。

就按一立方米来算,9.1亿吨粮食的体积就是9.1亿立方米,如果全部倒入台湾海峡,则可填出60米宽的道来。

这个粮食储备量,其他各国是望尘莫及的,美国粮食的总仓储量才5亿吨,而日本的粮食总仓储量仅1750万吨。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的人均储存粮要比我国多不少,从数字看确实如此。

但实际上,大家要清楚两点,一是美国的仓储量包括了国家和民间,而中国的这个仓储量仅是国家的仓储量。

也就是,粮食的储存粮与人口总量很难成正比。

我国民间的粮食储量又有多少呢?有人说是10亿吨,这个数据可能有点水,民间存粮的具体数据并不好统计。

美国5亿吨储存粮中有3亿吨来自民间,若考虑我国农业特点,按按三比一来算,我国可能有3亿吨的民间粮。

若是在二三十年前,可能民间存粮远不止这个数,那时的经济作物并不多,农村基本上都是以种植粮食为主。

每家都会有一两个存粮食的小仓,最早的是树条编制的大粮筐,后来换成用牛毛毡或水泥做的圆柱形储粮仓。

每年的粮食除了交公粮和自用外,余下的粮食都会存起来,急用钱的时候,会拿出一些粮食到粮站去换些钱。

一年中主要以旧粮消耗为主,当年的新粮储存起来以备来年用,农民储量与国家一样,就是为了应急救急用。

农户其实也存不了多少粮,因为每家的耕地都是有限的,存得粮最多够吃一年,若来年欠收,可能要饿肚子。

其实国家层面的储粮,与农民储粮是一个道理,因为每年都有新粮产出,储存粮没必要弄太多,能应急就行。

一年欠收可能性很大,但连续两三年欠收,在现代来说几乎不可能发生。一味追求储存量,会带来很多问题。

仅是新旧量更替,就比较困难,还有可能造成粮食损失。

其实这个不难计算,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亿吨,小麦单产每亩375公斤,玉米421公斤,较上年有增长。

去年一年,我国消耗的粮食总量为7.2亿吨,粮食的自给率达到91%,缺口又6000万吨,这部分粮主要靠进口。

这7.2亿吨粮食中,有40%是口粮消费,26%是饲料消费,34%是工业消费。进口的粮食主要是作饲料的大豆。

从消耗量来看,国家储备量可以够吃一年,前提是所有仓储达到满仓标准,包括口粮、饲料和工业三大部分。

如果全部用作口粮,则可以吃两年,当然,这只是一种极端情况。

这仅是国家层面的储粮情况,还没有考虑民间的粮食。所以说,我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足的,但绝不能去挥霍。

毕竟我国的人口基数过于庞大,耕地面积虽排名世界第四,但人均耕地少(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

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种出了全球24%的粮食产量,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绝对是种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粮食储量应该也是遥遥领先,这一点值得人们称赞。

但我们也应清醒的意识到,粮食问题事关重大,耕地红线必须坚守,浪费之风必须制止,这样才可持续发展。

再强调一点,国家储备粮只是应急粮,不是日常的口粮,应急肯定是绰绰有余,大家大可不必担忧。

THE END
1.GitHubJungleWooster/kkndme这个引起质变的前提是出现饥荒的极端情况,这样的几率在现在社会很少。尽管干旱和洪涝使农产品大幅度减产,但是农产品还可以进口,国家还有粮食储备,保证全国人民填饱肚子还是不存在问题的。 一线城市仍然沉默,国家队在积极运动。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上涨的成交量的回升却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 https://github.com/JungleWooster/kkndme_tianya
2.2024年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招考聘用300余人公开引进高层次增加石油储备可以稳定国内石油价格,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___。 A: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B: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C:商品价值决定价格 D: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150.法律上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与道德等规范中的权利义务的区别是___。 A:仅规定权利而无义务 B:既规定权利又有义务 C:仅规定义务而无权利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02/5022012033011221.shtm
3.威廉•恩道尔:美国打响“粮食战争”打印页面主导全球粮食市场与主导全球石油市场和武器市场一样,成为华盛顿政策的核心。1973年的世界粮食危机成为美国新粮食政策的标志性事件,当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和石油价格都以300%~400%的速度上涨。在粮食危机中,美国的六家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粮食储备的95%,华盛顿和粮食巨头间的紧密联系成为美国粮食武器的核心。 第三部分早在https://www.hswh.org.cn/e/DoPrint/index.php?classid=18&id=382
4.百年石油依赖与美国外交政策1973年的石油危机促使美国国会对高速公路实施最高时速55英里的限制,并通过了1975年的《能源政策保护法案》,该法案确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和新车燃油标准,尼克松时代的价格管制主要是针对其国内石油,从而抑制了产量。在1974年至1978年间,美国的石油进口消费量几乎翻了一番,美国的石油需求每天增加约210万桶。1977年,卡特总统http://mp.cnfol.com/32197/article/1609827134-139607717
5.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规律与应对策略——基于6次典型大幅Three Rural Issues 经济学家 三农问题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特征, 规律与应对策略 ——基于 6 次典型大幅上涨的分析 □曾伟 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 ,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基 于长周期视角,分析了 1964—2022 年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特征和驱动因素.自 1960 年代以 来国际粮食http://jjxj.swufe.edu.cn/EN/PDF/4803
6.是粮食,也是战争—粮食战争!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战场!是粮食,也是战争—粮食战争!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战场! 你控制了石油, 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 就控制了人类。 ——基辛格 中国物价上涨的根源在哪里?最普遍的说法是,国际粮油价格、能源价格上涨是带动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粮油价格为什么会一路飙升呢?因为美国鼓励发展用粮食提炼乙醇的能源战略,这http://m.zhubaojie.com/index.php/faxian/news/view/1/12211
7.从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就20%,而国内只上涨0.7%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信息。 农业农村部说粮食价格问题。 从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就20%,而国内只上涨0.7%。 这让我想起来2021年买化肥行业的事情。当时买了亚钾国际,钾肥。而下定决心买的理由却不是这个,是因为中老高铁的建立,中国对东南亚的辐射能力增强。加上东盟会议,东盟作为基本盘,一定程度也是大https://xueqiu.com/7143769715/281435275
8.如果发生战争老百姓如何储备必需物资水不用在战前储备,可以在战争爆发,确定所处环境即将缺水时储存。届时把家中所有可以存水的大型器皿全部盛满水(黑色、很结实的塑料袋也可以存水,注意把袋口封好,避光储存),并采取定量供应,有机会就外出采水。 净水设备 当今城镇附近的水源基本上都是被污染的,在特殊时期更为如此,因此净水设备在战时为必须,具体物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328/19/285438_902294776.shtml
9.又见“粮食战争”!多位领导人致信普京:出口已被“影子链条”控制!去年11月中旬,俄罗斯相关部门表示同意延长“黑海粮食走廊协议”。据此推算“黑海粮食走廊协议”将于3月到期,届时玉米市场参与者或将交易乌克兰谷物能否继续出口。考虑到乌克兰玉米产量存在进一步下调可能,全球玉米市场供需格局或趋紧,这会导致国际玉米市场价格重心上移,进而使得国内进口玉米成本上升。参照机构的统计数据,美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01042603858638.html
10.四大国际粮商做空中国市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如何应对豆油价格开始暴跌,而且两家国企迅速开始收购国产大豆,这样一来,既稳定了食用油市场,又使大量豆农没有亏损。 而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我国粮食策略也彻底改变,既然大豆依赖进口,国际价格也无法干预,于是中粮和中储粮在大豆低价时开始大面积采购,靠巨量储备来维持中国市场的稳定。四大粮商得知我国的策略之后,依然不信邪的开始https://auto.ifeng.com/quanmeiti/20210908/1635072.shtml
11.从“粮食战争”到“产业链竞争”从“粮食战争”到“产业链竞争” 中国春节的鞭炮声刚刚消停,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围绕粮食的“战场”却还炮声隆隆。伴随着金融期货市场一波接着一波的炒作,又一场“粮食战争”已经悄然打响。 国际粮价从去年以来已经连续上涨了好几个月。有数据称,去年12月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在6个月间http://www.jjckb.cn/opinion/2011-02/14/content_287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