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增产不增收的原因分析

2015年我国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丰收,产量增多,种植大户中稻产量普遍增产5%~10%,导致粮食品种出现相对“饱和”,粮食“供大于求”,引起稻谷等粮食价格下降。

2、粮食进口价与国内生产成本价差异加大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增加,地租提升,物化投入在高价位运行,粮食成本居高不下,而部分产粮国家由于机械化程度高或者劳动力成本低等原因,其粮食生产成本低,在粮食销售市场上往往以低于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价出售。如越南的农村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我国20个世纪90年代的价格,他们的农业投入品价格也低于我国同类产品。因此,他们的稻谷价格比我国自产稻谷生产成本还要低,导致部分粮食加工企业舍近求远,进口低价粮食,国内粮食价格市场竞争力下降,形成滞销价低的局面。

3、国家和社会收储压力加大

一是我国粮食已实现十二连丰,尤其是2015年,水稻是近年来少有的特大丰收年,国有企业仓储“爆满”,基层粮站老的粮库严重失修,许多已失去储粮能力,新建粮库不足,库容有限,难以继续收购。二是由于国家经济调整,一些中小型粮食加工销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减少收购;粮食经纪人也因为资金不足收购量大幅度减少,形成了粮食滞销的局面。三是随着规模种植面积的扩大,原来一家一户储粮的做法没有了,他们自己不储粮而是在市场上购买粮食食用。目前平原产区近80%农户土地已流转,山区没有流转土地,自己也不种植了,也就是说,近80%的农村人口的口粮都需要由国有粮库和社会粮仓来储存,而这部分占全总产70%左右的粮食过去是由农户分散储存的。储粮的任务就交给了社会,增加了国家和粮食购销企业的库容压力。

4、种植面积增加引起总产增多

由于近几年棉花等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种植不能增收甚至亏本,导致这些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调减,调减的面积多数用来扩种大豆、水稻、玉米,种植结构失衡,引起粮食面积增加,总产增加,销售过剩。

5、少数地区粮食销售条件差

部分地区市场信息不畅、交通不便,销售难、价格低;另外,烘干设备分布不均匀,导致不能及时烘干而达不到标准水分,只好不收割或者以更低的价格出售。

6、种植大户受制于人

我国种植大户特别是中小户,没有烘干设备和足够的晒场,水稻收割后必须出售湿谷,而国有粮库只收割干谷,湿谷只能卖给私有烘干企业和加工企业,单价较低。部分加工企业和从事烘干的私营企业在收割稻谷时严重压级压价。据调查,他们在收购时虽然执行的是国家保护价,但首先直接扣除5个百分点的水分,1个水分点扣稻谷0.75kg/hm2,并扣除4%的杂质,再按实测水分点折扣到要求的水分点。中籼稻机口湿谷平均收购价2.2元/kg,最低的不到1.8元/kg,比上年减少0.2元/kg;粳稻机口平均价2.4元/kg,较上年减少0.3元/kg。糯稻行情更不稳定,由一开始的2.6元/kg跌至2.2元/kg。

7、谷贱伤农影响深刻

一是增产不增收。2015年水稻种植户普遍增产,由于销售行情的变化,价格下跌幅度超过10%,增产的幅度赶不上跌价的幅度。二是挫伤大户种粮积极性。价格低、卖粮难将严重影响种粮大户积极性。一些土地流转到期的大户正在考虑来年是否续期,更多的在想着来年田里到底种什么,“非粮化”“非农化”情绪在滋长,大户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也大打折扣。三是不利下茬作物种植。由于卖粮难加上天气多雨,稻谷收割推迟,不能及时让茬,影响油菜、小麦种植,即使已种植的投入减少,苗情较差。

THE END
1.新的一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将会怎样运行?2023年,摆脱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在通胀和衰退的阴影中呈现弱复苏,局部地缘冲突对粮食整体供需的影响减弱,全球粮食供需更加宽松,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总体震荡回落,不同品种走势不太一致。小麦、油菜籽、棕榈油价格降幅超过20%,玉米、豆油价格降幅超过10%,大豆价格降幅超过5%。受印度国内出现干旱、在7月开始实施大米出口限制政http://www.grainmarket.com.cn/centerweb/region/CQ/2-3/info/1025330
2.四问粮食安全: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将会带来哪些启示?生产端,我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并通过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制度保障农民种植收益与种粮积极性,同时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需求端,调控粮食深加工产业以优先保障口粮与饲料供应;外贸端,通过进口配额制度过滤外部价格波动;此外,当国内粮价超预期上行时,政府可依法进行政策干预,维护粮食价格稳定。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39282972&efid=23vsEiKWVojG_Vsty5xPwQ
3.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精选十篇)供求模型是关于价格和产量变动关系的模型。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供求均衡模型是通过粮食的价格和进出口量反映出来的。当国际粮食供给充足时, 国际粮食价格低于国内粮食价格, 这样有利于通过进口来调节国内的需求;国内粮食在供给充足的情况下, 也可以通过出口来影响国际粮食价格, 进而影响到国际粮食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粮食供求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olv1rh.html
4.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掌握粮食进口主动权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6454万吨,同比增长18.1%,作为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我国粮食进口量接近国内产量的1/4,并且这一趋势短期内很难改变。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无忧,远当虑。尽管短期内国际局势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有限,但仍需高度警惕中长期局部地缘政治局势通过影响进口粮食品种、能源及农资价格上涨等途径对https://wap.eastmoney.com/a/202205122376695548.html
5.2024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第二季度分析报告(20240624)二季度国内粮食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玉米、小麦、稻米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跌。5月粮食价格指数113.06点,较3月下跌0.9%。二季度粮食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是市场呈现较为一致的“供强需弱”状态。玉米市场价格呈现先跌后涨趋势。4月气温回升增加储存难度,华北产区存粮贸易商出库变现意图增加,同时大量进口玉米到港,国内玉米市http://rdi.cass.cn/ggl/202409/t20240920_5778964.shtml
6.应对全球粮食乱局的核心是玉米生产其出口贸易主要面向巴西、美国和印度等国。虽然国内氮肥采用煤炭作为原料,但国内化肥价格也呈现持续上涨趋势。根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统计,3月底化肥批发价格同比上涨38%。其中,大量进口的钾肥批发价指数同比上涨90%,尿素出口价格指数同比涨70%。可以肯定,化肥的短缺和涨价将影响世界各地的粮食种植。https://www.yicai.com/news/10144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