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夏粮长势良好一季度农产品价格稳中有跌

人民网北京4月20日电(张桂贵)记者从1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我国夏粮长势良好,春播粮食面积速度比去年快了1个百分点,早稻面积有望遏制住连续7年下滑的势头,蔬菜面积保持稳定增加态势。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向好,家禽业一季度实现了增长,奶业生产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同时,一季度农产品价格以稳中有跌为主,部分农产品“卖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总体看,只要季季紧抓,环环紧扣,是能够实现我国农产品稳产保供的。

春播粮食、蔬菜面积增加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介绍,从夏粮情况看,目前西南地区小麦已经在灌浆成熟,增产趋势明显;江淮、黄淮地区小麦正在孕穗抽穗,长势也总体好于上年,夺取丰收有基础、有希望。从春播情况来看,春播的粮食面积是全年面积的一半以上,今年春播粮食面积的意向是一个增加的态势,特别是早稻面积有望遏制住连续7年下滑的势头,实现恢复增加。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18日,全国春播粮食已经完成意向面积的21%,进度比去年快了1个百分点。早稻育秧已经结束,大田播栽已经过了八成,进度比去年快了2.4个百分点,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插5月秧,目前秧苗长势比较好,为恢复双季稻生产开了一个好头。

蔬菜方面。一是蔬菜种植面积增加。2月份以来,各地积极扩大蔬菜生产、扩种速生叶菜,全国蔬菜面积保持稳定增加态势。目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6700多万亩,比2月底增加了2000多万亩。二是天气条件对蔬菜生产有利。近期温度总体偏高,光照充足,气象条件比较有利于蔬菜早发快长。三是运销堵点基本打通。全国公路运输基本恢复畅通,阻碍蔬菜采收出村的卡点也基本撤除,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便利店基本恢复了正常营业,为蔬菜顺畅销售提供了保障。

农机“主力军”作用明显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介绍,为应对今年疫情防控形势,农业农村部更加注重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强化组织调度、增加装备供给、协调保障农机转运等举措,努力做到防疫情不误春耕。相比往年,今年春季农业机械化生产有4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化”。

一是备耕在线化。农业农村部及时开通春耕农机线上服务站,加强“不见面”技术培训和组织调度。通过手机APP,实现了农民购机补贴线上通办,保障政策实施不受疫情影响。二是服务社会化。全国有7万多个农机合作社投入春耕生产,就近就快开展代耕代种。很多地方还通过“滴滴农机”的方式帮助农民足不出户完成春耕,让小农户的春耕省心省力又省钱。预计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将达到2亿亩,同比增加6%。三是装备智能化。今年春耕全国投入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同比增长25%以上;投入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拖拉机和配套装备超过2万台(套),同比增长15%左右。这些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对于减少春耕生产的人员聚集、有效防控疫情在农村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技术绿色化。在南方,水稻产区以新型农业机械为载体,进一步带动有序抛秧、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等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北方,东北地区将投入4.5万台高性能玉米免耕播种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000万亩,在提高玉米播种质量的同时,也对黑土地实施战略性保护。

畜牧业生产秩序基本正常

同时,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畜牧业不仅产能稳住了,养殖效益也不错,生猪、肉牛、肉羊、奶业基本上保持住了去年以来较高的收益。但是蛋鸡效益没有去年好,特别是湖北等地一些蛋鸡企业受到的损失比较大,但是一季度全行业总体是盈利的。蛋鸡是连续生产,从孵出到最后淘汰,周期是72周,作为一个连续性的品种,上一个月亏损,下一个月会补上来,这也有助于产业的稳定。肉鸡产业2月份受到的损失比较大,但是3月份整体已经扭亏为盈了。

产能稳、总量足、运行良好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陈萍介绍,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的农产品产销衔接阶段性受阻,价格波动比较大,但由于我国农业产能稳、总量足、市场运行基本平稳。近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农产品流通基本恢复正常,价格以稳中有跌为主。一季度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先涨后跌,3月平均指数129.35点,比2月份下降6.38点,与1月份相比基本持平。分品种看,猪肉价格持续小幅下跌,截至3月底,全国猪肉批发周均价每公斤46.28元,连续7周下跌。牛羊肉、禽肉和鸡蛋的价格偏弱运行,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低于去年同期。水产品交易量回升,价格回落。从后期走势看,粮食库存充足,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家禽生产形势好转,应季蔬菜上市量增加,农产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此外,近年来新零售和新业态快速发展,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已经成为新潮流、新亮点,是农产品营销的创新,也补上了传统农产品营销的“短板”。疫情发生以来,农业农村部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积极作用,组织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苏宁、一亩田等企业开展爱心助农活动,推出了流量支持、优惠贷款和运费补贴等各项促销措施,助力农产品快速销售。截至4月17日,各大电商平台累计销售湖北农产品79.6万吨,撮合线上交易达到1280万次。

THE END
1.粮价大跌农民收入大降无奈财政和库存同样“压力山大”而价格下跌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国内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的亟待调整,因为这些政策的执行成本过高,导致财政、库存压力过大,以及推波助澜了国内外粮食差价的扩大。 对于卖粮难,中央已经引起重视。11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再获丰收,但是也存在库存大幅增加、价格下降等问题。当前正值秋收冬https://www.yicai.com/news/4728361.html
2.节前济宁城区粮食稳肉价跌鸡蛋价格降不停而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却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断下降,小麦和玉米价格呈现下跌态势。 “目前面粉和麸皮价格都呈现小幅回落,制粉企业备货意愿普遍不强,小麦价格迟迟‘提不起精神’。而且,现阶段粮库、粮食贸易商库存充足,供应严重过剩,商家手持大批粮源难以销售,致使小麦价格在需求旺季依旧表现不佳,价格持续不见起色,甚至http://3g.sdchina.com/show/3517684.html
3.粮价大跌:悬在中国农民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老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如今粮食市场出现的大幅波动,必然会影响到7亿农民、乃至13亿中国人的生活。 长期供需失衡 本次粮价下跌,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条:国内库存积压、国际粮价显著低于国内。这二者其实是一个本源的两种不同表现,都源于国内畸高的粮食价格。 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通常都https://m.gelonghui.com/p/38242
4.今年以来,连续第5个月攀升——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如何应对——中国最新发布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食品价格指数显示,今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连续第5个月攀升,达到12个月高点。大米作为一种口粮,其价格连续攀升,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国际大米价格为何连续攀升?对粮食市场影响有多大? 价格为何持续攀升 数据显示,即使国际大米价格连续5个月攀升,但其价格仍然比去年同期下跌6.0%。国际大米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j/202206/t20220626_13800347.htm
5.喀什地区7月3日粮食零售价格为5.95元/公斤,较上周环比价格上涨6.25%;小包装大米零售价格为7元/公斤,较上周环比价格上涨4.95%;小包装面粉零售价格为4.9元/公斤,较上周环比上涨8.17%? (二)食用油价格下跌? 食用油零售价格为13.63元/公斤,较上周环比价格下跌17.19%;大豆油10.1元/公斤,较上周环比下跌16.53%;花生油19.87元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lgkuIy5G2urrLixonpMw170724
6.大米购销价格均下跌(2)国内行情 截至3月29日,大商所粳米期货收盘价报3602元/吨,周环比下跌39元/吨;玉米报2654元/吨,下跌71元/吨。尽管截至今天下班前国家稻谷定向销售公告尚未公布,但市场上已经流出了3月31日具体的定向销售清单,此前传言拍卖底价为1500元/吨。而定向稻谷一般作为饲用,受此消息影响,玉米价格继续下探。https://www.xjxnw.com/m/html/information/infor_win.html?id=16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