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中主要体裁是歌舞曲,种类很多,有“佩里孔”、“梅迪亚卡尼亚”、“坎东韦”、“埃斯蒂洛”、“米隆加”和“西夫拉”等,后3种最为多见。“埃斯蒂洛”的音乐为两段体:第1段为主题呈示,速度中庸;第二段是快板段,具有主题变奏的性质。歌词采用“十行诗”形式,由吉他伴奏。“米隆加”是一种欢快粗犷的歌舞曲,大小调式都有,曲调常为下行,音域宽阔。规整进行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乐句是它的特点。“西夫拉”是由两位歌手相互应和,自弹自唱,或是由吉他伴奏的独唱。歌词有八行诗和十行诗两种格式。一首西弗拉通常只有6个乐句,故需重复其中一些乐句以使之和诗行数相适应。一字一音是它独有的特点。节奏以二拍子为基础,在曲调进行中节奏多变。
乌拉圭的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都曾受欧洲文化的影响。意大利歌剧和西班牙的“托纳迪利亚”和“萨苏埃拉”曾长期在乌拉圭流行。19世纪起本国的专业创作活动开始活跃。T.希里瓦尔迪于1878年写了乌拉圭的第1部歌剧《巴黎妇女》。L.里韦罗(1854~1931)是国内第1位交响音乐的作曲家。A.布罗夸(1876~1946)曾久居法国,从师V.丹第。1910年他写了领唱、女声合唱与钢琴表演的乐曲《塔巴来》,是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的先行者。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钢琴前奏曲《潘帕斯草原》、《g小调钢琴五重奏》等。E.法维尼被公认是乌拉圭民族乐派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他曾在布鲁塞尔学习音乐,归国后从事教学、演出和创作。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代表作有交响诗《古老的祖国》、《田野》和管弦乐曲《木棉树之岛》等。热衷于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作曲家H.托萨尔(1923~)的作品体裁广泛,个性鲜明,对当代乌拉圭的音乐创作有较大影响。在音乐民族学研究方面最著名的是L.阿耶斯塔兰(1913~1966),其主要著作是《乌拉圭音乐史》(1952)。1923年在乌拉圭定居、1930年入乌拉圭国籍的德国作曲家F.C.朗格(1903~)曾长期在蒙得维的亚大学教授音乐学,为发展乌拉圭音乐事业作出了贡献。
【资源】盛产大理石、紫水晶石、玛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铁、锰等矿藏。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黄鱼、鱿鱼和鳕鱼。
【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包括肉类加工、榨油、酿酒、制糖及罐头、面粉、牛乳、干酪加工等,其次是纺织业,主要加工羊毛、生产棉纺和化纤产品。2007年,全国有工业企业12177家,工业部门劳动力11.15万人,占全国劳动力的15.7%。2008年工业产值1552.16亿比索,约合6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4%。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
能源依赖进口,2007年能源消耗总量为254.35万吨石油当量,其中石油、电力和煤炭分别占53%、24%和17%。原油全部依赖进口,2006年进口原油154.77万吨。电力以水力发电为主,近60%电力从邻国购买。2007年发电量为870.2兆瓦时。
【农林牧渔业】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2008年农牧业产值722.65亿比索,约合29.6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农牧业从业人口约占总劳动力的14%。可耕地和牧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其中90%为牧场。全国可耕地面积137万公顷,牧场1354.3万公顷(2005年)。肉类、羊毛、皮革等传统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3以上,是世界第六大稻米出口国
2007年全国牛存栏量1162.5万头,羊存栏量1032.3万只。牛屠宰量219.2万头,羊屠宰量152.6万只。牛肉产量110.5万吨,羊肉产量12.7万吨。产羊毛4.72万吨,奶13.28亿升。人均消费牛肉54公斤、羊肉6.2公斤。
2007/2008年度稻米播种面积16.83万公顷,大豆44.75万公顷,小麦24.33万公顷,大麦13.82万公顷,高粱5.8万公顷,玉米8.5万公顷,葵花籽3.75万公顷,甘蔗5200公顷。
2007年乌拉圭有渔船779条,其中工业渔船104条,木质渔船675条。捕鱼量1087127吨,其中海鱼89035吨,软体鱼17019吨,淡水鱼300吨。
2007年人工造林8046公顷。
近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人口总数:3,477,778(2008年7月统计)出生率:14.17‰(2008年统计)死亡率:9.12‰(2008年统计)民族:白人(88%)、混血人种(8%)、黑人(4%),另有人数极少的美洲印第安人。主要宗教:罗马天主教(66%)(全国近一半人口定期去教堂做礼拜)、新教(2%)、犹太教(1%)、其他宗教(31%)。语言:西班牙语、巴西边境使用的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混合语。教育普及度:98%(2003年统计)
森林覆盖率:8.6%(2005年统计)
二氧化碳(CO2)排放量:5,477.42232千公吨(2004年统计)
使用改良水资源的人口比例:100%(2006年)
使用改良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100%(2006年)
人类发展指数:0.852
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46位
教育事业发达。实行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公立大学和专科学校免收学费。2007年,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2.1%,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9.7%。2007年乌教育经费预算为9.5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7%,占中央政府公共支出的15.07%。位于首都的共和国大学是全国唯一的公立综合性大学,有22个院系。另有蒙得维的亚大学、天主教大学、乌拉圭大学、企业家大学等5所私立大学。2007年乌拉圭各类学校数量及在校师生人数如下:学校类型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教师人数
学龄前教育14051413073984
小学239534857918884
中学51225529713971
技校131662637579
公立大学181123/
私立大学5142733564
盛产大理石、紫水晶石、玛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铁、锰等矿藏。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黄鱼、鱿鱼和鳕鱼。乌拉圭是一个传统农牧业国家。工业不发达,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经济依赖出口,主要出口产品有肉类、羊毛、水产品、皮革和稻米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乌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推进传统产业的同时更注重非传统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受阿根廷、巴西经济复苏的影响,乌经济于2003年出现复苏并在2004年有所增长。旅游业较发达。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智利等周边国家。埃斯特角和首都蒙得维的亚是主要旅游地。产业:食品加工、电机、运输设备、石油产品、纺织品、化学制品、饮料。失业率:9.2%(2007年统计)贫困人口比例:27.4%(2006年统计)出口:油类、电力、肉类、大米、皮革制品、羊毛、鱼类、乳制品。进口:天然气、电力、原油及石油产品、机械、化学制品、交通工具、纸、塑料。
1850:米纳斯省设立,析马尔多纳多省置,1927年更名为拉瓦耶哈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