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随时准备应对粮食价格波动
2012-08-0516:41
“我们决不允许短期粮价暴涨对世界最贫困弱势人群产生破坏性的长期后果。”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金墉表示,“粮价暴涨时,居民的应对方式就是让孩子退学,多吃便宜的低营养食物,这样可能对千百万青少年的社会福祉和体力脑力健康产生终生的灾难性影响。世界银行及其合作伙伴正在密切监测形势发展,以便我们能够帮助各国政府采取相应政策帮助人民更好地应对。”
“从短期来说,学校供餐计划、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以工代赈计划等措施能够有助于缓解对贫困人口的压力。从中长期来说,世界需要有力和稳定的政策以及对贫困国家农业的持续投资。我们决不能允许粮价暴涨给世界最贫困弱势的人群造成破坏性的长期后果。”
世界银行
截至目前,作物预测尚未显示主要粮食品种有可能实际发生短缺;不过,粮食库存量低,而且收成好坏还将取决于全球天气情况,从而使粮价更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
粮价波动造成市场的不可预见性,对消费者和政府构成根本性的粮食安全风险。由于金融风险上升和生产者及贸易商面临的不确定性,粮价波动也阻碍了在农业促发展方面的必要投资。
在很多主食品种价格飙升的同时,世行注意到,目前的状况与2008年的危机不同。在2008年,在其他粮食品种涨价的同时,稻谷和小麦价格涨幅最大,但由于农民谋求从涨价中获利而大幅增加粮食供应,致使2009年粮价出现较大回落。在2012年,所有非稻谷类粮食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价格普遍上涨。
其中,小麦价格自6月中旬以来涨幅超过50%;玉米价格自6月中旬以来涨幅超过45%;大豆价格自6月初以来上涨近30%,自去年年底以来涨幅近60%。
就在6月初,分析人员还预计在新粮收获之后粮价会下跌而不是暴涨。美国提早种植了玉米和部分大豆,在那时并未预见到会发生严重旱灾。粮价上涨不仅将会影响到面包和食品加工,也会影响到牲畜饲料并最终影响到肉类产品的价格。
据通稿介绍,在2008年,稻谷价格上涨了两倍多,给贫困人口、尤其是亚洲贫困人口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目前稻谷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现有的大米库存还比较令人放心。此外,目前原油、化肥和国际货运价格低于2008年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降低粮食进口成本,也有利于下一季作物的播种和成长。
美国旱灾对全球市场的影响被目前也遭遇与气候有关的生产问题的其他国家所放大。许多欧洲国家连阴雨对小麦作物造成问题,而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作物却由于少雨而遭受重创。在印度,季风降雨量比长期以来的年平均水平低约20%。7月份是关键的种植月,如果降雨不增加,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世界银行长期以来一直警告说,我们能够预计至少在2015年之前粮价会持续波动,涨幅超过平均水平。在最贫困国家,居民日收入的三分之二用于购买食品,粮价上涨对全球增长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不过,粮价上涨能够给贫困农民带来亟需的收入,使他们能够投资,增加产量,从而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做出相应的贡献。
全世界有近十亿饥饿人口,妇女占世界饥饿人口的60%以上。营养不良导致婴儿、儿童和孕产妇疾病;学习能力下降;生产率降低和婴幼儿死亡率上升。全球儿童死亡人数三分之一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而我们80%的大脑结构发育是在出生后的头1千天,所以保障营养丰富的食物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少年儿童而言。
此外,世行在为“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计划(GAFSP)”提供支持,该计划是世行集团在2010年4月应二十国集团的要求设立的,有七个国家和盖茨基金会承诺在三年内捐助约12亿美元的资金,现已拨付7.52亿美元。
“全球粮价危机应对计划(GFRP)”通过16亿美元的紧急援助,已惠及47个国家的4千万人口。从2012年7月起,世行的紧急应对援助将通过国际开发协会的“危机应对窗口”以及最近批准的“即刻响应机制”拨付,为未来提供紧急援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