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粮价格走低成因复杂“价补”分开将是未来粮价政策大原则直播资料直播新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5年11月4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介绍《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陈锡文]讲到粮食和价格的问题。《实施方案》里对整个粮食改革的形成机制实际上已经提出非常原则的重大的意见,就是粮食价格的形成应当贴近市场,同时要兼顾农民的合法收益。这是我们未来形成中国粮食价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大家都知道,从2004年开始我们对稻谷和小麦的主产区实行了最低收购价的政策,至今还在实行中。从2007年开始实行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2008年开始实行大豆的临时收储价,这两个品种的临时收储价都只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地区实行,其他地区对这两个品种没有临时收储价。

现在的情况就像刚才讲到的一样,粮食的形势确实是非常复杂。从表面上来看,我把这概括为三个数量在不断增长。一是今年是第12年,连续12年国内粮食产量在不断增长。二是从2010年以来我们进口的粮食数量在不断增长。三是目前的粮食库存在不断增长。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情况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当然我们有自己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更重要的还是经济全球化,自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个影响延续到2010年以后,全球出现了对大宗产品需求的疲软,除了像农产品这样的大宗产品之外,也包括能源产品、矿产品,都出现了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国际市场的粮价如果和2011年相比,目前的国际市场三大主粮的粮价差不多跌下去40%-50%,这是全球的局面。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这几年在不断地适当提高临时收储价格和最低收购价,这样和国际市场上价格的走向出现了一个相反的状况。我们在不断提价,国际市场在不断降价,过了这一个节点之后会出现中国的粮价高于了国际市场。当然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分析,其实中国粮价高于国际市场也并不完全是由于国内的价格增长,因为你能看到国内价格的涨幅是明显低于国际市场粮价的跌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复杂的情况,还有其他因素。其他的因素,包括汇率的变化,人民币汇率这些年总体上一直是坚挺的,今年8月份以后略有贬值,总体和进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之前相比,人民币坚挺上升了大概28%左右,人民币汇率坚挺意味着进口的农产品,用美元购买的进口农产品进来就会便宜。比如一吨大豆500美元,如果按过去算,汇率按1:8来算,进来别的成本费用都不算,进来是4000块钱人民币。现在汇率是1:6,同样是500美元买的一吨大豆,进来就剩3000元人民币了,这就便宜了1000块钱。第二是全球的能源价格下跌,导致全球海运价格的大幅度下跌,我们都知道像粮食这样的大宗农产品基本上是通过海运来进行国际贸易的,如果和2008年相比,我查了一下数据资料,2008年从美国墨西哥湾散装货运到中国广州黄埔港的粮食,一吨的运费大概是135-138美元。现在你去看一吨的运费是35美元,每吨运费就便宜了100美元,折成人民币便宜600多。粮价出现这样的复杂情况有很多的因素,第一是我们农业自身竞争力不足。第二是我们的保护政策使得粮价不断走高。第三是国际粮价在下跌。第四是货运问题。第五是汇率问题。所以这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处理这个问题也不能简单化。像你刚才讲的,这两年我们对三个主粮基本上的政策,比如小麦和稻谷在已经实行最低价的地方维持价格水平不变,2015年实行的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没有提升,2016年正在研究过程当中。玉米的价格今年9月18号有关部门公布了,和去年相比主产区的玉米临时收储价平均降低0.12元,我们过去制定的玉米临储价在辽宁是1.13元,吉林是1.12元,黑龙江是1.11元,这次平均降低了0.12元,也就是降到了1元。因此,也能够看到整个市场,包括关内没有实行临储价的地区,市场价格也在下跌。但是应该看到,政府宣布的今年1块钱的临储价也好,还是当前市场的价格也好,仍然是高于国际市场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降低玉米的临储价也是考虑到当前粮价这种复杂的情况,不能让种粮农民太吃亏,还要注意保障他们的利益,下一步还要继续往前推进,原则是使得价格和补贴能够分开。我们现在最低价也好,临储价也好,一定程度上是把价格和补贴合在一起,将来把价格和补贴分开,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形成,市场主体才会活跃。过去把补贴和价格弄在一起,价格就高于市场价,于是粮商粮贩、加工企业就不活跃了。把改革和补贴分开之后就可以激活市场,农民按市场价卖粮,经营主体按市场价收粮,这样就把粮食市场搞活了。如果说市价过低怎么办,政府要采取适当的政策,直接补贴农民,但是和价格分开走。这是基本大的原则,未来走势也是这样,“价补”分开,贴近市场的价格,价格的形成机制是贴近市场,注意保护农民的合理的利益。谢谢。

THE END
1.粮价大跌:悬在中国农民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老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如今粮食市场出现的大幅波动,必然会影响到7亿农民、乃至13亿中国人的生活。 长期供需失衡 本次粮价下跌,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条:国内库存积压、国际粮价显著低于国内。这二者其实是一个本源的两种不同表现,都源于国内畸高的粮食价格。 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通常都https://m.gelonghui.com/p/38242
2.2024年,尿素价格要下跌!什么原因?南方+2024年,尿素价格要下跌!什么原因? 2024年尿素市场行情将如何发展? 尿素的上游生产原料是煤或天然气。中间过程是用制得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与合成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尿素。尿素的下游基本用于农业和工业。 其中农业需求占主要地位,占比在70%左右,大部分是作为氮肥直接施用于农作物,粮食,瓜果蔬菜都能用得上,小部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2/28/c8640689.html
3.粮价大跌农民收入大降无奈财政和库存同样“压力山大”而价格下跌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国内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的亟待调整,因为这些政策的执行成本过高,导致财政、库存压力过大,以及推波助澜了国内外粮食差价的扩大。 对于卖粮难,中央已经引起重视。11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再获丰收,但是也存在库存大幅增加、价格下降等问题。当前正值秋收冬https://www.yicai.com/news/4728361.html
4.今日数据精选: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连续十一个月下跌;硬科技的春天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为129.8点,环比下降0.6%,主要原因是食用油和乳制品的价格下降。这是该指数连续十一个月下跌,为30年来连续下跌的最长时间,与去年3月的历史高点相比则回落了18.7%。 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是小麦、葵花籽油等粮食的主要生产国,全球粮食价格一度飙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88695
5.玉米价格持续走低新粮上市后供强需弱格局有望得到改善两个定价逻辑导致玉米价格一直走弱。目前新粮的折港价是 2100元-2200元/吨,盘面已经跌到2200/吨,下跌的空间相对有限。另一个原因是玉米的替代品比较多, 据海关总署9月1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13亿吨,同比增长6.1%。这两个定价逻辑导致玉米的价格下跌。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917318399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