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粮价走势如何?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问:今年粮食价格出现波动,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刘冬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恐慌心态导致国际粮价上涨,加之社会流动性资金充裕,国内粮食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2020年10月,国内主产区籼稻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0%左右,粳稻上涨6%左右,小麦上涨5%左右。原粮成本上升,米面等成品粮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涨幅相对较小。10月份国内主产区籼米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左右,粳米上涨1%左右,面粉基本持平。同期,越南大米出口价格同比上涨37%,美国小麦出口价格上涨14%,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10月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5%。总体看,国内口粮市场价格基本平稳,处于正常波动区间。受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玉米供需趋于紧平衡等因素叠加影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涨幅较大,达到30%左右,但没有超过2014年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玉米价格上涨,是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粮价多年低迷状况下的恢复性上涨,有其合理性,充分说明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市场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问:未来粮食价格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刘冬竹:2020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夏粮实现增产,秋粮收获接近尾声,丰收已成定局,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需求,也有效保障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军需民食。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全国一年以上消费需求,预计小麦和稻谷价格将保持在合理区间波动。11月份后,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的增加,临储玉米持续出库,以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陆续到港,玉米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问:当前稻谷市场收购价高于同期,未来价格是如何变化?

刘冬竹:目前中晚稻集中上市,市场购销活跃,市场化收购占主导,优质优价特征明显。11月初,粳米全国平均出厂价2.09元/斤,比上年同期高3分钱;中晚籼稻收购价在1.4~1.45元/斤,比上年同期高1毛4到2毛钱。稻谷高开高走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灾情、舆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引发上涨预期积累发酵,持粮主体捂粮惜售心态较重。二是储备企业和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采购新粮积极,计划收购量大,提价收购意愿强烈。从后期看,随着稻价进入高位,继续上行的阻力大。近年来我国稻谷供给充裕,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在供需宽松的基本面下,目前稻价已超过国家拍卖稻谷出库价,由于稻谷库存充裕,供给压力后置,市场风险不断积聚。此外,在稻强米弱背景下,收购主体提价收购意愿普遍降低,稻价上行阻力加大。总体看,今年稻谷丰收已成定局,目前稻价处于合理区间,其恢复性上涨,有利于减少稻谷库存压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问:10月以来,国内新玉米上市价格高开高走,后期是否还会继续上涨?

刘冬竹:整体而言,国内玉米价格上涨,是主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玉米消费的结果,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是正常合理的。后期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一是9月份东北发生的台风灾害对产量影响有限,台风前玉米产量基本形成,今年玉米仍是丰收年景,后期玉米上市量将集中增加。二是华北地区小麦与玉米价格出现倒挂,迫使部分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近期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量明显好转,正是由于饲料企业采购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玉米价格上涨。三是前期成交的临储玉米和一次性储备玉米仍在继续出库供应市场。四是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数量明显增加。今年1-9月我国进口玉米和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已达1773万吨,同比增加617万吨。值得注意的是,11月初玉米期价明显回落,东北产区用粮企业玉米到货量明显增加,说明玉米上市量正在不断加大,价格基本达到预期,继续看涨预期减弱,农民和经纪人售粮积极性提高。在这里,我建议农民朋友卖粮时,尽量做到均衡有序售粮。既不能盲目捂粮惜售,也不能扎堆售粮,避免集中售粮价格下跌,未出售的粮食要离地通风,上楼子、上栈子,避免霉变坏粮、造成损失。

THE END
1.粮价大跌:悬在中国农民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老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头等大事。如今粮食市场出现的大幅波动,必然会影响到7亿农民、乃至13亿中国人的生活。 长期供需失衡 本次粮价下跌,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条:国内库存积压、国际粮价显著低于国内。这二者其实是一个本源的两种不同表现,都源于国内畸高的粮食价格。 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通常都https://m.gelonghui.com/p/38242
2.2024年,尿素价格要下跌!什么原因?南方+2024年,尿素价格要下跌!什么原因? 2024年尿素市场行情将如何发展? 尿素的上游生产原料是煤或天然气。中间过程是用制得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与合成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尿素。尿素的下游基本用于农业和工业。 其中农业需求占主要地位,占比在70%左右,大部分是作为氮肥直接施用于农作物,粮食,瓜果蔬菜都能用得上,小部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2/28/c8640689.html
3.粮价大跌农民收入大降无奈财政和库存同样“压力山大”而价格下跌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国内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的亟待调整,因为这些政策的执行成本过高,导致财政、库存压力过大,以及推波助澜了国内外粮食差价的扩大。 对于卖粮难,中央已经引起重视。11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再获丰收,但是也存在库存大幅增加、价格下降等问题。当前正值秋收冬https://www.yicai.com/news/4728361.html
4.今日数据精选: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连续十一个月下跌;硬科技的春天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球粮食价格指数为129.8点,环比下降0.6%,主要原因是食用油和乳制品的价格下降。这是该指数连续十一个月下跌,为30年来连续下跌的最长时间,与去年3月的历史高点相比则回落了18.7%。 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是小麦、葵花籽油等粮食的主要生产国,全球粮食价格一度飙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88695
5.玉米价格持续走低新粮上市后供强需弱格局有望得到改善两个定价逻辑导致玉米价格一直走弱。目前新粮的折港价是 2100元-2200元/吨,盘面已经跌到2200/吨,下跌的空间相对有限。另一个原因是玉米的替代品比较多, 据海关总署9月1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13亿吨,同比增长6.1%。这两个定价逻辑导致玉米的价格下跌。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917318399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