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龙头,卓越新能:减排东风助力成长,持续扩产强化规模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德邦证券李骥)

1.1.生物柴油龙头,产能稳步扩张

国内生物柴油龙头,工艺技术达领先水平。

卓越新能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9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是我国生物柴油行业的龙头企业,自2016年获得ISCC认证后,公司已连续六年位列国内生物柴油出口量第一。

目前,公司已形成以废油脂为主要原料,以生物柴油为主产品,工业甘油、生物酯增塑剂、醇酸树脂为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深耕生物柴油二十年,自主研发能力过硬。

公司自2001年成立起便致力于废油脂转化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及工艺研究:

2002年建成第一条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2008年新增自主研发生物酯增塑剂产品,同时实现生物柴油年产能10万吨;

2021年,公司生物柴油年产能已达40万吨。二十年的探索与积累给予了公司过硬的自主研发能力,研发团队先后承担多项生物柴油应用技术研发课题,并取得大量科技成果。

同时,董事长叶活动先生是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其全程参与了公司各项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的研发过程,为公司核心业务不断助力。

产能规模行业领先,持续扩产巩固行业地位。

据公司公告,公司目前拥有年产生物柴油40万吨、工业甘油2万吨、生物酯增塑剂4万吨、环保型醇酸树脂3万吨的产能。同时,公司新增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已于2021年末开工,预计2022年10月完工。

此外,年产5万吨天然脂肪醇和年产10万吨烃基生物柴油项目将2022年年内开工,年产20万吨生物柴油和生物基增塑剂项目、年产5万吨丙二醇项目前期工作也在推进中。

公司预计3-5年完成生物柴油年产能规模达75万吨、生物基材料年产能规模达25万吨的目标。

1.2.股权结构集中,力促核心业务稳定发展

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有利于核心业务稳定发展。自2001年成立以来,公司控股股东与实控人均未发生变化,截至2022年一季报,叶活动、罗春妹夫妻及女儿叶劭婧三人为一致行动人,同时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三人合计间接持有卓越新能75%的股份,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有利于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促进公司核心业务稳定发展。

1.3.公司经营稳健,业绩稳步提升

营业收入、净利润近年来均稳步提升。2016年,公司获得ISCC认证,产品直销欧盟市场,营收利润快速增长。2016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由4.66亿元增长至30.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5.92%,归母净利润由0.50亿元增长至3.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7.15%。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7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75%。

主营业务贡献突出,生物柴油持续为公司赋能。

现阶段公司生物柴油产品主要出口欧盟,2021年国外业务收入达到26.29亿元,占总营收85%。

政府税收优惠助力营收和利润增长。

盈利能力维持稳定,总体向好。

面临疫情环境下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和高品质得率有所提升,同时副产品工业甘油与生物酯增塑剂毛利率也有所提升,综合而言,公司的盈利能力总体向好。公司延伸产业链及扩大产能后,有望提高公司产品综合附加值,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经营不断优化,费用率持续改善。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生产、管理体系日益成熟,规模效应明显,2016-2021年来期间费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由于执行新会计准则,研发费用从管理费用中分离,管理费用大幅下降。随后因公司生产管理的不断成熟,管理效率的提升,管理费用率逐年降低;2020年销售费用率大幅下降,主要由适用新收入准则,公司销售运费转入营业成本所致;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费用率为-0.4%,主要是由于利息收入增加及汇兑净损失减少。

债务结构较为稳定,ROE有所回升。

生物柴油主要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

生物柴油是国际上公认的可再生零碳清洁能源,有“绿色柴油”之称,其性能与普通柴油相似,是优质的石化燃料替代品。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如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等)、动物油或废油脂为原料,由甲醇或乙醇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酯交换或酯化反应制成的脂肪酸甲(乙)酯。下游应用方面,生物柴油最主要的应用是在交通或工业领域作为动力燃料,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生物酯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工业溶剂的生产。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定义,生物柴油可分为两类,分别是传统生物燃料和先进生物燃料。

传统生物燃料是指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的生物燃料,例如糖、淀粉和植物油。

先进生物燃料是指不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的生物燃料,可细分为PartA和PartB两类,PartA主要包含非粮食作物或粮食作物的非食用部分,例如藻类、稻草、坚果壳、树皮等例,PartB则包含废油脂和部分动物脂肪。

在我国,根据组分的不同,生物柴油可分为酯基生物柴油(FAME)和烃基生物柴油(HVO)。

1)酯基生物柴油常被称为第一代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也是目前主流的生物柴油产品;

2)烃基生物柴油常称为第二代生物柴油,原料与酯基生物柴油相同,主要成分是油脂脱除了部分的氧和碳生成的烃类,其组成和结构与石化柴油完全相同,各项指标均优于石化柴油,但工艺和设备要求更高。

与酯基生物柴油相比,烃基生物柴油最大的特点是燃烧值高、冷滤点低,可完全替代石化柴油,但其售价和成本都较酯基生物柴油更高。

酯基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是酯交换法,生物油脂在酸、碱、生物酶等物质的物理化学催化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其技术成熟,是生物柴油的主要生产方法。

烃基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是加氢脱氧法,生物油脂通过加氢工艺脱除油脂中的氧和部分碳生成烃基生物柴油,但由于会生成生物石脑油,其转化率较酯基生物柴油更低。

2.1.需求端:欧盟需求向好,国内等待政策催化

全球消费稳步提升,欧洲和亚太为主要消费地。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逐年减少和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生物柴油的消费量稳步提升,2009年至2020年,全球生物柴油消费量由1192万吨增长至344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0.13%。从消费地区来看,全球生物柴油消费量主要集中于欧洲、亚太、美国和巴西。

2020年欧洲消费量约为1420万吨,约占全球消费量的41%,但其产量仅为1238万吨,存在182万吨的供需缺口。

政策驱动欧盟生物柴油消费量提升。

2009年4月,欧盟实施《可再生能源指令》(RED),要求每个成员国必须保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比例达到20%,运输部门中生物燃料占总燃料消费的比例不低于10%。

2021年,欧盟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指令》(REDII)开始生效,要求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达到32%,其中可再生燃料在运输部门的占比需达到14%。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欧盟各国的生物柴油强制混合比例在不断提高。

2030年欧盟生物柴油消费量有望超3000万吨。

根据USDA数据,近几年欧盟交通领域的柴油消费量约在2.1亿吨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略有下滑。

根据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指令》,2030年欧盟可再生燃料在运输部门的占比需达到14%,预计欧盟交通运输领域的生物柴油的消费量将达2940万吨。同时,欧盟交通领域的生物柴油消费量约占生物柴油消费量的91%,以此估算,2030年欧盟生物柴油消费量约为3231万吨,较2020年消费量增长104%。

国内政策鼓励生物柴油发展,行业标准先行。

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生物柴油发展,2022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非粮生物燃料。

从2006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建立了一系列行业标准,《烃基生物柴油》(NB/T10897—2021)和《生物柴油(BD100)原料》(NB/T13007—2021)行业标准也已于2021年12月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将于2022年6月开始实施。

上海率先推广,国内潜在需求约735万吨。

虽然当前国家尚未强制要求在柴油中添加生物柴油,但是有部分省、市已开始在辖区内的油站进行生物柴油的市场推广,上海市从2013年即开始在公交车、环卫车辆上使用B5生物柴油,2018年开始向社会车辆销售B5生物柴油(混掺比例为5%)。

根据卓创资讯,2021年我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47亿吨,若国家从B5调合燃料标准开始推广,2021年我国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将达到约735万吨,远超国内供应能力。

2.2.供给端:欧洲亚太贡献全球近七成产量,国内进入扩产周期

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稳定增长,欧洲和亚太贡献全球近七成产量。随着全球各国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生物柴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009年到2019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从1311万吨增长至3648万吨,复合增长率为10.77%。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生物柴油产量略微下滑至3615万吨。从产量分布上看,2020年全球约95%生物柴油来自于欧洲、亚太、美国和巴西。

出口拉动国内产量高速增长。

根据卓创资讯,2017-2021年,我国生物柴油的产量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约为36万吨,2021年增长至11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4.15%,主要原因是欧洲需求量的提高,国内生物柴油净出口量从2017年的约15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约112万吨。

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期,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国内生物柴油的原材料主要为废油脂,废油脂的分布极其分散,加之酯基生物柴油的技术相对成熟,我国很多省市都有中小型生物柴油企业,国内较为大型的生物柴油企业主要有卓越新能、河北金谷、嘉澳环保和碧美新能源等公司。

近几年,随着生物柴油出口量的快速提升,我国龙头企业开始扩建产能,目前在建及规划产能在150万吨以上,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

2.3.原料:食用油价格上升,废油脂保持成本优势

2020年,棕榈油在生物柴油的原料中占比约为39%,其次是豆油、菜籽油,占比分别约为25%和15%,废油脂占比较低约为10%。

生物柴油原料的选用具有地域性差异。全球各个地区种植的油料作物呈现差异化,因此各地企业对生物柴油原料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地域性差异。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主要以大豆油为原料,欧洲各国主要以菜籽油为原料,东南亚国家主要以棕榈油为原料。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的压力长期存在,在发展生物柴油的过程中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基本原则,因此我国主要以废油脂为原料。

全球油料作物预期减产,植物油价格持续上涨。

全球85%以上的棕榈油来自东南亚,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东南亚地区棕榈园里的外籍劳动力短缺,产量连续两年下滑,供给不足导致棕榈油价格持续上升。

全球80%以上的大豆产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2020-2021年,美洲连续两年遭遇拉尼娜现象,在极端气候的影响下,全球大豆的产量预期下调,大豆及大豆油价格一路攀升。

此外,加拿大的油菜籽产量约占全球的29%,是全球第一大油菜种植国,地处北美,也因拉尼娜现象影响,油菜籽和菜籽油价格持续上升。

我国生物柴油原料主要为废油脂。

由于我国实行“不与人争粮”的粮食安全战略以及面对我国植物油还需大量进口的国情现实,我国生物柴油主要以废油脂为原料。废油脂主要可分为地沟油和酸化油,酸化油是指油脂精炼厂对所生产的的副产品皂脚进行酸化处理所得到的油。

废油脂回收难度大,以个体供应商为主。

国内生物柴油以废油脂作原料,兼具成本和政策优势。

从嘉澳环保历史采购数据可知,废油脂价格一直低于食用油价格。2020年,食用油价格进入上行通道,食用油和废油脂价差进一步拉大,以废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成本优势更为显著。此外,以废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拥有双倍减排计数和较高减排值的政策优势,欧盟对这类生物柴油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废油脂年产量约1000万吨,生物柴油产能增长空间巨大。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信息,2018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约为3190万吨,以废油脂产生量约占食用油总消费量的30%估算,由食用油产生的废油脂将约为900万吨/年;此外,国内油脂精加工后以及各类肉及肉制品加工后剩余的下脚料亦可再产生废油脂约100万吨以上,以此估算我国每年产生废油脂约为1000万吨,生物柴油产能增长空间广阔。

国内废油脂出口量迅速增长。

由于全球各国对生物柴油的推广力度持续加码,我国每年生物柴油出口量不断扩大,同时我国废油脂作为原料出口量也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废油脂出口量为34.37万吨,2021年已增长至114.5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35.11%。

2.4.生物柴油价格屡创新高,汇率变动利好生物柴油

需求和成本推动生物柴油价格屡创新高。

2020年开始,由于食用油价格迅速上涨,成本端推动了生物柴油价格上行。此外,海外生物柴油需求逐步扩大,2017到2021年,我国生物柴油净出口量从约15万吨增长至约112万吨,需求端保证了生物柴油价格的持续上升的动力。

人民币贬值,生物柴油受益明显。

我国生物柴油主要用于出口,价格以美元计算。2022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年初的6.38上升至6.75,在以美元计价的体系下,生物柴油的人民币价格有望上升。

3.1.规模和单耗优势打造成本护城河

持续扩产强化规模优势,生产成本有望降低。

自设立以来,卓越新能一直致力于以废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生物柴油产能从成立之初的1万吨扩张至当前40万吨,2021年公司生物柴油产量达35.8万吨、销量达33万吨,产销量全国第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柴油企业。同时,公司近年来积极扩张产能,预计3-5年完成生物柴油年产能规模达75万吨,届时公司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扩大,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工艺先进,单耗较低,成本优势明显。

卓越新能工艺先进,对原材料消耗更少,具有成本优势。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卓越新能单吨生物柴油需要消耗废油脂1.05吨、甲醇0.04吨。

相比之下,国内另一生物柴油上市公司A单吨生物柴油消耗废油脂约1.14吨、甲醇约0.11吨。

3.2.供应商管理行业领先,原料供应体系稳定

货到付款、技术支持深受供应商青睐。

上市之前,卓越新能每年80%以上的废油脂采购自个体供应商。个体供应商通常是以家庭、亲戚、朋友、老乡等人员为基础的协作群体,会有一位主要负责人对外进行商务拓展和合同签署,基于群体内的合作及分工情况,部分协作群体存在由其他协作人实际收款的情况。因此,个体供应商对账期较为敏感。

公司采取货到付款模式,打消了个体供应商的顾虑,有助于公司对废油脂的稳定采购。

此外,公司经常为供应商提供收集、集中、包装等技术支持,这也是能和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原因之一。

公司内部供应商管理制度保障原料供应。

卓越新能供应部、国贸部负责国内外供应商的开发管理、资料收集和供应商档案建立。

这两个部门会根据供应商所属区域、价格水平、质量水平、供货能力、服务(配合度、诚信度、对质量处理的态度)、合作年限和供货弹性等因素进行评定,并根据下一年度生产计划,制定年度采购计划,结合供应商档案,按照原料油的价格、市场综合成本、供应商信用情况、供货周期等因素确定次年主要供应商。高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有助于公司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

多种方式开拓采购渠道确保原料充足。

3.3.持续投入研发,技术水平业内领先

加大研发投入,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公司以研发为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至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从0.39亿元增长至1.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4.45%。

公司技术实力行业领先,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课题等多个研究课题项目。

核心技术源于自主研发,技术实力行业领先。

4.1.生物酯增塑剂:环保优势显著,替代市场广阔

环保优势明显,有望替代传统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作为当前的主流增塑剂,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类塑料制品生产加工领域,但由于其具有易挥发性、慢性毒性,有致癌风险,很多国家已颁布法规,禁止或限制邻苯二甲酸酯的使用。我国已在食品、纺织品等领域对邻苯类增塑剂作严格限制。

2022年3月14日,中国RoHS标准拟增加四种邻苯类物质限制,未来政策导向趋严。

生物酯增塑剂是以生物质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新型增塑剂,作为生物柴油产品的延伸,具有无毒、环保、可降解等优点,是替代传统增塑剂的理想产品。

自主研发强化竞争优势。

目前,公司生物酯增塑剂年产能为4万吨,生产、研发能力在国内环保型增塑剂生产领域均位于前列。

自主研发的相转催化环氧化及光引发卤化融合技术,使其生物酯增塑剂产品具备竞争优势。该产品有效克服了环氧脂肪酸甲酯、氯代环氧脂肪酸甲酯等传统生物酯增塑剂产品与PVC制品相容性较差、生产耗用较多、容易迁移的问题。

PVC产量逐年提升,拉动生物酯增塑剂需求。

根据历年《中国塑料工业年鉴》数据统计,增塑剂是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塑料助剂。公司生物酯增塑剂主要用于PVC制品、塑胶跑道等领域,而增塑剂是PVC树脂及制品加工时所必需的辅助材料,其能够有效改善产品可塑性、弹性和耐低温性能。

近年来我国PVC、塑料制品产量均不断上升,有望持续拉动生物酯增塑剂需求。据百川盈孚,2016年至2021年,我国PVC产量由1658万吨增长至203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4.19%。

下游结构优化支持生物酯增塑剂发展,市场空间广阔。

近年来我国PVC制品行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着通用技术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塑料工业在产品结构优化、技术改造和环保方面的发展趋势,客观上对环保型增塑剂产生了迫切需求。通常硬质PVC中增塑剂添加量在10%以下,半硬质PVC添加量约为10%-30%,软质PVC添加量在30%以上,以10%的添加量保守估算,我国增塑剂需求在200万吨以上。

4.2.工业甘油:需求迅速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拓宽公司产业链,产品用途广泛。

2012年,公司通过技改成功解决甘油的提纯问题,新增工业甘油产品。工业甘油由生物柴油生产过程副产物进一步加工而成,属于企业提高废油脂综合利用、实现生产过程无污染物排放以及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深加工产品。工业甘油产品用途广泛,除了作为公司生产醇酸树脂的重要原料外,还作为化学中间体用于涂料、树脂、造纸、制革等以及汽车防冻剂等。

产量近年大幅增加,盈利能力有所回升。

目前,公司工业甘油年产能为2万吨。2020年后,公司工业甘油产能释放,产销量实现大幅增长,2021年公司工业甘油产量为1.39万吨,销量为1.30万吨,毛利率大幅上升至77.40%,未来有望继续提高公司产品综合附加值。同时,随着公司生物柴油产能提升,公司粗甘油等原料供应将增加,从而继续减少工业甘油直接材料成本,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国内工业甘油依赖进口,需求缺口较大。

我国甘油市场需求增长较为迅速,但国内甘油产量增长能力有限,进口量逐年增大。2021年,国内甘油产量为49.7万吨,同比下降8.27%;进口量为49.49万吨,同比增长15.98%。当前甘油自给率仍然较低,国产甘油仍然难以满足甘油市场需求缺口,公司工业甘油产品销售前景较好。

4.3.醇酸树脂:涂料水性化趋势,醇酸树脂有望受益

副产物再利用,制成涂料行业重要原料。

公司的醇酸树脂产品由自产的生物柴油或高碘值废弃油脂与副产物提炼的工业甘油深加工而成,可用于各种油漆的生产,是油漆行业的主要成膜基料。其中,水性醇酸树脂以水为溶媒,具有保光性、保色性及漆膜柔韧性等优点,在制漆、刷漆、喷漆过程可大大减少对有机溶剂的使用和减少VOC的排放,正逐步在水性工业漆中推广。

目前,公司已实现年产3万吨醇酸树脂。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增强,水性醇酸树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受房地产行业影响,我国涂料行业仍保持增长,增速有所降低。

近几年,受我国房地产行业市场影响,涂料行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规模以上涂料企业产量增速逐渐放缓,但仍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涂料企业产量约为2459万吨,同比增长0.83%。

涂料水性化趋势拉动醇酸树脂需求。

近年来,我国各部委出台系列政策鼓励使用水性涂料,限制生产传统溶剂型涂料,结构性机会利好水性醇酸树脂的发展。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大力推进环保涂料的发展;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至2025年,溶剂型工业涂料、油墨使用比例分别降低20%和10%,溶剂型胶粘剂使用量降低20%。

因此,未来五年我国水性、粉末、高固体分等类型的工业涂料市场占比将大幅提升,涂料水性化趋势有望提高醇酸树脂需求。

4.4.天然脂肪醇:项目稳步推进,有望提升国产化率

天然脂肪醇项目稳步推进。生物柴油氢化制备天然脂肪醇是公司业务拓展的新手段。

天然脂肪醇属于生物基绿色化学品,主要应用于表面活性剂市场,具有环保、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是石油基表面活性剂的有力竞争品,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由于天然脂肪醇项目、烃基生物柴油项目均需要加氢生产工艺,公司将二者进行协同规划和建设。目前,年产5万吨天然脂肪醇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国内脂肪醇产量稳步上升,国产化率有望提高。

根据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21年国内脂肪醇产量为42.90万吨,同比增长6.98%;根据海关总署,2021年国内脂肪醇进口量为41.58万吨,同比减少1.64%。

近年来国内脂肪醇产量稳步上升,但国内产量仍然难以填补需求缺口,进口依赖度较高。公司年产5万吨天然脂肪醇项目正式达产后,有望提高脂肪醇国产化率。

盈利预测假设:

1)生物柴油:随着公司在建项目及规划项目的投产,公司生物柴油产能持续提升,再加上欧盟生物柴油需求逐年增长,公司生物柴油销售量有望持续上升,预计2022-2024年公司生物柴油实现营收40.70亿、48.67亿和55.75亿。

2)生物酯增塑剂:假设未来三年生物柴油公司生物酯增塑剂的产能利用率逐步提高,产销量有望逐渐上升,预计2022-2024年公司生物酯增塑剂实现营收1.83亿、3.06亿和5.02亿。

3)工业甘油:公司生物柴油产量稳步增加,作为副产品,预计工业甘油产销量同步增加,预计2022-2024年公司工业甘油实现营收1.35亿、1.00亿和0.60亿。

4)醇酸树脂:涂料水性化趋势拉动下游对醇酸树脂的需求,再加上公司积极开拓醇酸树脂市场,未来公司醇酸树脂产销量有望稳步增加,预计2022-2024年公司醇酸树脂实现营收1.23亿、0.90亿和1.00亿。

5)天然脂肪醇:公司天然脂肪醇预计于2023年投产,2024开始贡献业绩,预计2024年公司天然脂肪醇实现营收3.00亿。

我们预计2023-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5.37亿、53.89亿和65.62亿,实现归母净利润5.60亿、6.49亿和7.88亿,对应PE16、14、12倍。

采用相对估值法,针对生物柴油和生物基材料,选取嘉澳环保、三聚环保和北清环能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2-2024年平均PE分别为34、17、12倍。

考虑到公司作为生物柴油龙头,持续扩产巩固行业地位,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长期增长动力充足。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量波动风险;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变化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欧盟生物柴油添加政策调整风险。

——————————————————

开完普拉多霸道4000吊打仰望u8,被吊打,姜还是老的辣!

47万后悔买了2024新款奔驰E级,车主憋一肚子话要说

打死都不要去买的5款二手车,想去捡漏的,千万别去捡!

30岁若能开上它就算成功,2.0T有237马力,7.5秒破百,放弃汉兰达

发动机嗒嗒嗒嗒的声音怎么回事

开到报废都开不坏的4款好车,颜值高、便宜省油、耐用保值率还高

开沃尔沃xc60跑1700公里高速,再也不想开!专打杂牌脸!

山西退休大哥一万元把二手面包车改装成房车,经济实用旅居方便

几千块就能买一辆,中国人为何格外不喜欢二手车?二手车不好吗?

开惯了朗逸,再开了朋友新款速腾,才发现一个是吹牛一个是真牛

THE END
1.别再鼓吹粮食危机了!猎妖狂魔打板哥17小时前今天,农业股大涨,很多人粮价上涨有利于上游种子价格上涨,叠加技术升级逻辑,种业板块重点关注标的有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大北农和荃银高科。二、养殖业与动保:低估值,高景气动保与养殖板块作为当下低估值、高景气的代表行业,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其作为刚需,将成为抗风险和抗通胀的主力资产。猪肉:要因近期压栏大体重猪出栏,消费端低迷所致。https://guba.eastmoney.com/news,of600811,918808424_2.html
2.保均物联金融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下游化工品行业的极大关注,相关企业当下的生产经营情况颇受影响。在山东淄博,当地一大型化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张经理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原油价格上涨对整个石化和下游的化工行业影响较大,尤其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相关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当地化工企业生产成本造成较大压力。张经理表示,“近期的http://baojunfinance.com/frontView/news?newsTypeCd=32
3.最新策略报告:机构一致买入1只龙头股当然由于前几年我国通货膨胀不明显,大部分工业品和消费品价格保持稳定,对实体经济影响不大;但随着最近价格上涨已从食品领域向整个实体经济领域蔓延,我们认为原来很多隐性不利因素或将集中爆发,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油价的不断攀升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我们称之为"连锁闪电"效应。而谈到对汽车行业http://finance.ce.cn/stock/gushishouye/hangyefenxi/200801/08/t20080108_12783401.shtml
4.农业周观点:年未猪价偏弱运行,粮食安全偏好拾升行业研究行业周观点:《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粮食安全,关注种业》、《猪价景气延续,鸡苗涨势显著》、《宠物618成绩亮眼,长逻辑望持续演绎》 本周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进入年末,生猪供给压力不小,备货渐近尾声,猪价偏弱运行。近期,多项会议提到粮食安全,种业板块偏好拾升,关注相关机会。 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24123000011795
5.化工行业:关注农化及部分产品价格上行的细分行业化工资讯当前正值春耕农资销售产品销售旺季,建议关注农化领域,同时,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上调,也将利好相关细分行业。 二、关注农化行情。 为了保护国内粮食生产安全,多年来,我国实施化肥出口淡旺季政策,在旺季征收较高的关税,以限制旺季时化肥的出口,氮肥、磷肥过剩的产能无法通过出口来解决。2014年年底,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了《https://m.guidechem.com/2015/04/02/253990.html
6.2024年农业政策助力粮食生猪产业增益,玉米价格坚挺上涨农业支持政策提振粮价猪价,2024年产业前景看好 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农业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内粮食价格和生猪产业迎来积极变化。春节后,国内粮价和猪价全面上涨,反映出市场对农业领域的关注。玉米价格保持坚挺上涨,春耕前预计将持续上涨。另外,生猪产业基层收购价处于较高水平,养殖户收益得到改善。仔猪价格全https://futures.hexun.com/2024-03-30/212375797.html
7.2023年我国肉鸡产业形势分析未来展望与对策建议产经企业饲料价格经历“降-增-降”变化趋势,全年整体高位运行且居近10年最高位(图2、3)。2022年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尤其是豆粕价格超高幅上涨,推动肉鸡配合饲料价格升至历史高位;2023年肉鸡饲料价格从2022年末的历史高位波动下降,6—7月份降至年内低点,之后进入上升阶段,并在9月份升至第2个年内高点,随后受原料价格整体https://news.foodmate.net/2024/02/681204.html
8.加征关税对国内主要农产品板块有何影响?而目前养殖板块正处于周期底部。今年一季度,融资成本、粮食价格、人力费用等统统上涨,而猪价暴跌、天气条件恶劣也直接影响可销售天数。前期猪养殖板块的亏损在当前出现边际改善,我们认为饲料板块的成本抬升,存在向下传导的空间,但持续性仍需观察猪周期的后续变化。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501148615&efid=sfyVqhcncecRsu1UFP3CIg
9.华创证券52、—煤化工:关注新疆煤化工的产业投资机会36(五)行业跟踪—氯碱:近期PVC及烧碱价格整理为主41(六)行业追踪—聚氨酯:本周聚合MDI价格上涨46(七)行业追踪—民营大炼化:本周原油价格下跌,PX价格下跌49(八)行业追踪—C2、C3及C4:本周乙烯价格下跌,丙烯价格下跌5本周制冷剂R32、丙烯酸、丁酮价格涨幅居前1(九)行业http://huiyunyan.com/doc-1dbcb7756bffe9d5c34fdaa5f0584134.html
10.欧洲“断气”对中国化工业意味着什么?随着库存的下降和价格低位的影响,全球农作物价格以开启上涨周期,而为粮价维持高位将驱动化肥行业利润空间提升。 3、磷化工产业链需求向上传导,看好上半年磷酸铁供需错配格局 华创证券认为: 由于磷酸铁扩产周期比磷酸铁锂长,且磷酸铁锂厂家大多未向上游磷酸铁业务延伸布局, 从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看,磷酸铁扩产增量有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69556
11.国海农业·程一胜猪价或在分歧中超预期1)主要粮食价格同比显著下降。2024年6月16日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为2483元/吨,周环比-0.2%,月环比+1%,同比-14.6%;2024年6月14日全国小麦现货均价为2500元/吨,周环比-0.6%,月环比-3.9%,同比-9.4%;2024年5月14日全国猪粮比价为7.87,近期生猪价格上涨,猪粮比随之上涨。 https://app.wmcloud.com/ira/information/news/174510272